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3年,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被专家确认为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这一发现轰动全国乃至世界。昨天,隋炀帝墓出土的四件鎏金铜铺首首次走出国门,在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成立十周年的特别展上,代表中国文物,呈现泱泱大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件鎏金铜铺首佐证墓主身份 虽然隋炀帝墓被网友封为“史上最寒酸帝王墓”,但其出土的墓志、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近200件(套)文物中,依旧不乏重量级珍贵文物。...
9 月 15 日至 16 日,极为罕见的清乾隆年间 (r. 1736-1795) 御制铜鎏金编钟将惊艳亮相纽约双年展之苏富比《中国重要艺术珍品》主题专场拍会,有望一举成为领衔珍品,必将引发现场和线上藏家的激烈竞夺。自赫斯特国际集团创始人威廉·伦道夫·赫斯特 (William Randolph Hearst, 1863-1951) 于 1921 年购得以来,这件编钟一直是赫斯特家族的典藏珍品,保存完...
近日,法国吉美博物馆低调归还了四件中国周代的猛禽金首,再一次引发了国人对流失文物的关注。如今,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见到中国珍贵文物的身影,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地。这些漂洋过海被掳到异国的“走失的孩子”,一直都深深刺痛着国人的内心。 针灸铜人重现他乡 天圣铜人 曾是太医院考试神器 ...
汉唐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古迹,成为当时中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中国古代本不以金银为容器,王公贵族们使用的金银器明显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或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境内出土的金银器有些原本就是外来之物,因而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标本。中亚、西亚诸国和欧亚草原游牧民族很早就开始在金银制作工艺方面进行技术交流...
这件银盘呈六曲葵花形,盘内饰双凤折枝花和双鸟衔花等纹饰。盘外有“浙东道都团练观察置使大中大夫越州刺史……裴肃进”的錾文两行、“点过讫”三字以及重量。在唐代,金银器是上层贵族日常生活中的奢侈用品,同时在政治生活中它也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皇帝安抚和奖励下臣时,常常以金银器作为赏赐。臣属和各地官吏为了得到皇帝的宠信,也盛行用金银器作为各种节日礼物敬奉给皇帝,并在所进奉的金银器上刻进奉者的地区、官衔、...
佛教在汉代传入我国,魏晋南北朝时受到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大力提倡,加之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也希望在求神拜佛中得到解脱,于是佛教和佛教艺术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这一时期留下了许多相关的石窟和造像。弥勒是佛教的菩萨名,和佛相差一级。佛典记载,弥勒出生在古印度的一个大婆罗门家庭,属于十分高贵的一等贵族。后来他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修炼成道后,先于释迦灭度(离开人世),上升到六欲天中的兜率天讲经说法。这里的“天”...
这件六曲葵花形银盘底部中心具有浮雕效果的飞廉纹饰是用模冲的方法制作而成,银盘经抛光处理,银色光亮如新。中心部位的飞廉纹饰经过鎏金处理后,金光灿灿,其剔刻工艺技术则更为高超,起刀落刀一气呵成,线条清晰准确,刀法纯熟,不见线条的重叠和补刻痕迹。这件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不仅反映了唐代中外文化的交流,更体现出了唐代金银器工匠的睿智巧思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珐琅彩器一直以来在收藏界价格很高,它的美无与伦比,早已被收藏家们认知。珐琅彩瓷中使用最多的是“佳丽”句首印,有美好之意;与之搭配的主要有“金成”、“旭映”等。“金”为“秋天”,“成”为“茂盛”,“金成”即指秋天植物茂盛的样子。珐琅彩是财富的代言词,它的美丽无法超越、它的工艺之精湛无与伦比。珐琅彩的诞生,是中国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和彩瓷灵魂呈现的创意之举。所以,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珐琅彩价格应该也必须...
唐代,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丹徒丁卯桥唐代银器窖藏出土。现藏镇江博物馆。 高34.2厘米。通体银质,花纹鎏金。龟座刻画逼真,银龟昂首曲尾,作匍匐之态,四足着地以支撑整件器物。银龟背部隆起,阴刻有龟裂纹,龟背之上有双层莲花座,上承圆柱形筹筒。以龟为座,背负一有盖圆筒,宛如龟背上竖立一支金色蜡烛。筒盖卷边荷叶形,上有葫芦形钮,盖面刻鸿雁及卷草等花纹。盖与筒身子母口相接。筒身刻有龙风图案,另外在筒身的 ...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函体长、宽、高均为17厘米。重1612克。钣金成型,纹饰模冲鎏金。函呈正方体,函盖与函体既无铰链连接,亦无司前锁钥。正面左侧栏界内有“奉为皇帝敬造释迦牟尼佛真身宝函”錾文,宝函外底另錾有“大唐咸通十二年十月十六日遗法弟子比丘智英敬造真身舍利宝函永为供养”錾文。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正视 宝函正面造像五面,即盝顶一面,宝...
图1: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鎏金银瓶 鎏金银瓶,北周,1983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中。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是通过丝绸之路流传到中国的具有萨珊风格的金银器,精美绝伦,独一无二,号称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为“国宝”。 银瓶通高37.5厘米,最大腹径12.8厘米,重1.5公斤。银质,表面鎏金,环形单把,把上方铸一头戴贴发软冠,高...
图为15世纪明永乐铜鎏金怖畏金刚佛像,成交价为89.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54万)。图片来源:邦瀚斯。 中国文物网3月19日编译报道:3月16日,邦瀚斯印度、喜马拉雅和东南亚艺术专场拍卖会最终以57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548.8万)圆满落槌。当天拍卖现场座无虚席,场面异常火爆。诸多精致绝美艺术品都表现不俗,取得骄人成绩。其中,喜马拉雅艺术品备受瞩目,掀起一阵阵竞拍热潮。 一尊15世纪...
西安何家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高1.7、口径15-16厘米。重220克。锤击成型,纹饰鎏金。窄平折沿,沿宽0.3厘米,边沿缝中涂有黑色;浅腹,有6个明显的葵花瓣,平底。盘心冲出一只侧身提足振翅欲飞回首之凤鸟纹。器底正对纹样处略内凹,器壁厚0.2厘米。 凤鸟的表现巧夺天工。这种翘尾侧身回首姿势的选择,使凤鸟的身体形成一种向中的凝聚力,富有整体的力度,从而也被赋予动感。若盛放水等液...
西安何家村出土,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高5.6、口径12.9、壁厚0.13厘米。银质鎏金,圆形,分盖,底以子母口衔接,盖、底面稍隆,中部趋平。锤击成型,平錾花纹,纹饰鎏金,珍珠纹底。盒盖两层主体纹饰,以双联珠纹夹棱带点的连续几何附属纹样相隔;中部主题纹饰为一带翼的飞狮,狮目圆睁,张口亮舌,双耳竖立,四肢健壮,三肢抓云,一肢翘起,身上饰满祥云纹,双羽飞起,绒毛上挑;四周主题纹饰以三组云勾瓣宝相花和三组...
清乾隆 铜鎏金珐琅转鸭荷花缸钟 缸腹部满饰缠枝花纹,上、下口沿分别是回纹、杂宝纹、莲瓣纹。腹部正面装钟盘,其周围镶嵌蓝料石。缸面布置荷塘景观,缸面以玻璃镜示宁静水面,中心有鸳鸯围成圈,缸中布置荷塘景观,其中三朵荷花可开合,正中的花心中有一半蹲的总角童子。在钟盘的左右各有一个上弦孔,左边的负责走时系统,右边则是正点时的打钟;在缸身的一侧亦有一个上弦孔,控制奏乐和活动玩意装置。 开动后,在乐曲的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