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20日,由江西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的“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展”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担任学术主持,遴选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馆藏明代御窑遗址考古遗物以及海外重要私人旧藏共110余件(组),旨在将单色釉瓷器置于中国古代陶瓷生产大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礼法系统内,审识单色釉瓷器的深层价值。 据...
海源阁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由聊城进士杨以增所建,前后经由五代人悉心收藏和保有,曾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 海源阁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它与江苏常熟县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县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杭州丁氏的“八千卷楼”合称晚清四大藏书楼,这其中又以瞿杨两家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书...
继陶瓷馆、书画馆等专馆之后,9月19日,故宫博物院又一专题展馆——家具馆向公众开放。 据介绍,故宫家具馆共分三期展厅,本次开放的南大库区域一期展厅分为两个部分,除按照库房保管要求进行仓储式展示的300余件清代家具外,还以“清代宫廷家具中的国与家”为主要内容,展示30余件与宫廷礼制、帝王生活相关的精品家具,以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家具为主,按照庭院、书房、琴房等主题进行场景设计,结合多媒体技术...
文物工作者近日在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区十里铺村村民宋地财家中发现清代《宋氏宗谱》手抄孤本,为唐朝名相宋璟的三十二代孙宋孟鄰于清代光绪甲午(1894年)夏续修,距今已有124年。 《宋氏宗谱》为线装手抄本,谱中墨书清晰,排列工整,楷书字体苍劲有力。封面写有“温阳宋氏家谱”,首页写有“光绪甲午年钞”等。其详细记录了宋氏宗族的渊源谱系。因年代久远,宗谱纸张发黄,封面陈旧,有的地方已经破损。 河北...
故宫游添新看点 宫廷家具仓储式展览 鹿角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以其亲获的大鹿角制作而成。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19日,故宫家具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故宫博物院继陶瓷馆、书画馆等专馆之后开设的又一大专题展馆。此次开放的家具馆一期展厅位于紫禁城西南角、武英殿附近的南大库区域,馆内南大库清代宫廷家具展览展出清代家具300余件。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馆员赵赢赢介绍,家具馆共分三...
“故都旗装—沈阳故宫珍藏清宫旗袍展”,18日在沈阳故宫拉开帷幕,10余款清宫后妃日常穿用的旗袍纷纷亮相,将清宫旗袍的雍容华丽与皇家风尚展露无遗。 作为清宫服饰重要的典藏之地,沈阳故宫以本馆珍藏的清宫旗袍和各类旗袍衣料而享誉海内外。此次举办“故都旗装—沈阳故宫珍藏清宫旗袍展”,以期让观众领略清宫服饰的典雅、高贵,品味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感受古代旗袍的优美与绚丽。 据介绍,盛京(沈阳)...
9月6日,浦江县建设局在该县和平南路街景改造工程施工中,意外发现了大批上世纪50年代“失踪”的古城墙石。消息传出,引起全县市民奔走相告。到目前为止,已挖掘出上百块古城墙石,浦江县建设局已经开展保护性收集工作。 据了解,浦江县城古城墙是明清及民国时期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清光绪《浦江县志》中记载之县城图说:唐置县,始筑城,尔后邑令七经修筑。虽复仍其故址,而创建为多,规模日益雄峙,历经又百数十年…...
填色、勾线、烧窑……在被称作“京城第一窑”的京彩瓷博物馆里,传统的纯手工绘瓷技艺得到完整沿袭。为了将这个非遗项目传承下去,几代工艺大师们在点滴勾勒中寄托着执着的“工匠精神”。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src="http://www.wenbozaixian.com/data/upload/ueditor/20180916/5b9db056b89f8.jpg" style="text-alig...
观众观看“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 伴随古琴曲《高山》《流水》的演奏,“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在故宫文华殿书画馆开幕。为了给展览营造最和谐的氛围,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透露,故宫正在确定具体事项,招募“古琴志愿者”在文华殿中现场演奏,曲目宜契合展览主题,抒发山水意趣。 明末清初山水画坛,以师生或亲属联结在一起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史称“四王”。故宫博物院收藏...
许多人都知道板蓝根是一种药材,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板蓝的茎叶同时也是染料。它作为靛蓝染料,曾在中国广泛使用,就连乾隆皇帝的龙袍也少不了它。记者从中国丝绸博物馆获悉,该馆主持的“清代宫廷服饰色彩科学的复原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真实还原了清乾隆年间宫廷服饰的染色色谱。这套“乾隆色谱”共有40多种,已经恢复出33种。 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染色实验室,副研究馆员刘剑向记者出示了“乾隆色谱”。各种颜色的名字...
团队成员和临摹出的一幅菩萨像合影留念。郝建文供图 日前,河北省有关人士对流失海外近百年的行唐清凉寺壁画进行等比例临摹,该摹品已初步完工,即将作为河北省唯一参展作品,亮相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中国流失海外壁画全国巡展等展览。记者第一时间走近这支跨省临摹工作组,他们希望通过这些临摹壁画唤起人们对文物的记忆,促进更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家”。 一张餐厅照片,触发壁画临摹之念 高4米、宽...
根据临政函〔2014〕59号文件内容并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评审和社会公示,市政府同意将“清明恭祭钱王”等11项目列为临安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笔者采访了临安市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的骆主任,据骆主任介绍,本次有11个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都是根据非遗法的要求,通过地方组织或单位提出申请,再经过公示被评上的就是这11个申遗项目,而湍口镇作为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试...
记者从河北省磁县有关部门获悉,磁县北贾璧乡索井村一户王姓村民家中发现清道光年间《王氏族谱》,该族谱详细记载了王氏家族自明洪武年间以来640多年的家族变迁历史。经当地文物专家考证,该族谱的发现对研究冀南地区以及磁县迁民历史和民俗民风具有重要价值。 此次发现的《王氏族谱》分别由一幅彩色悬挂式族谱和两册线装式手抄本组成。其中,悬挂式族谱为布料质地,呈长方形,长4米,宽3.5米,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
杂项清玩:历代金银器的特点商周:多为缺纹饰小饰品早期的黄金主要用来制作珍贵的装饰品,包括金叶、金片、金箔、金耳坠等,商代的金制品多为缺少纹饰的小件饰品,至今尚未发现金银器皿。它们多为大中型墓葬中随葬品上的装饰,墓主多为王侯。 春 秋战国:出现大型金银器皿这一时期,大型金银器皿的出现,是当时的重要标志。现存最早的金器皿是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勺、杯等金器。这 个金盏采用钮、...
清代紫砂“暖砚” 砚,别称砚台、砚田、墨池等,虽为小器,却透着一股大雅兴。古时为我国文房四宝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研磨器”研制颜色、绘制图案,至西汉时,制砚有了显著发展,砚的种类增多,有石砚、砖砚、陶砚、铜砚、漆砚等。而暖砚,是古人为防止冬季墨汁冰冻而特制的一种有保温功能的砚台。其始于何时尚待考,但出土和传世的实物揭示,唐宋时就有了暖砚,特别在我国北方较为盛行,现今所见暖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