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今日从长治市文物部门传来消息:该市早期木结构古建筑调查工作正式结束,在新发现的1449处文物单位中,初步认定了135座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目前,加上已经公布为国保单位的,长治市元代以前木结构建筑单体数量162座,居全国同等城市之首。 我省是木结构古建筑最多的省份,早期建筑数量居全国之首,晋东南地区(长治市、晋城市)尤甚。早在2006年,当国家“山西南部地区元代以前早期木构建筑保护和...
石横镇的旅店遗址、湖屯镇的小店汉唐遗址、潮泉镇的孤山汉遗址、边院镇后黄清真寺等49处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近期在肥城市文物普查中被发现。 肥城市自3月10日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到目前已完成了121个行政村区域内的文物普查任务,共普查文物古迹66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49处,包括古遗址类11处,古建筑29处,近现代类16处,古墓葬3处,石刻类7处。 旅店遗址位于石横镇旅店村村北,遗址处原为古...
新岙村古戏台坐落于苍南县括山乡新岙村娘娘宫内。娘娘宫坐南面北,由门厅、正殿组成合院式院落,第一进门厅明间九架四柱,后部为戏台梁架,后檐柱与中柱间为抬梁式,五架梁上立短柱承脊檩,前带单步梁带双步梁,后檐出两跳,用垂柱,垂柱有花瓣头、花篮等,每跳悬柱间置镂空花板,下置花牙子,均镂空雕刻牡丹等花卉图案,屋面双落翼硬山顶;明间后檐与戏台搭接,戏台平面呈方形,分前后台,前台用木板并排直铺成台面,高出地面1....
考古人员在清理火葬墓。通讯员安富斌摄 6月23日,考古人员在襄樊市内环线建设工地发掘出襄樊市首座土圹砖石漆木匣火葬墓。 该火葬墓的砖石开口为79×79厘米,根据墓室内使用的典型的宋代墓砖及周围发现的全部是宋代墓葬。 据襄樊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教授王先福推断,襄樊发现火葬墓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带来了本身的丧葬习俗;二是墓主人生前有传染病,死后火化下葬;三是墓主人可能是佛...
6月4日,专家在祭坛群遗址2号圆坛附近观察仍有井水的古井。 在吉林长白山附近一座山岗上,最近发现8个规则排列的方形和圆形石堆。有关专家考察、研究后初步认定,这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祭祀长白山的大型祭坛。专家称,这是长白山区首次发现大型祭坛群遗址,对东北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新华社记者 王昊飞摄 6月4日,专家在考察祭坛群遗址中的方形土石坛。新华社记者 王昊飞摄 ...
昨天,记者从延庆长城踏查小组获悉,踏查小组近日在永宁至四海地区的踏查实测中,新发现了十座烽火台。从2005年至今,延庆长城踏查小组一共新发现80余座烽火台。 延庆长城踏查小组负责人范先生介绍,这些烽火台在明代历史上都有记载,由于当时记载的地名与现在地名不同,所以在1984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这些烽火台并没有被发现。此次工作人员就是沿着历史记录原地搜寻这些烽火台是否存在。此次在永宁至四海地区新...
甘泉县文物旅游局在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前期摸底工作中,新发现两处唐代、宋代佛教石窟。 唐代石窟位于洛河南岸临河的一处悬崖峭壁上,西距著名的秦直道方家河遗址仅有500米。该石窟为单体窟,窟门呈竖长方形,高约1米,两侧雕刻有力士造像,力士身体健硕,肌肉突兀,头戴宝冠,身着长裙,手持法器,怒目而立。由于该石窟开凿于崖壁中部,下距河床、上距崖顶各约近20米.,因而无法进入,窟内的情况不明。但从洛河对岸望去...
日前,平阳县文物普查队在钱仓镇普查时,发现多处创办于清末民初的传统老字号。 钱仓镇是平阳县南雁荡风景区南大门,为远近闻名的浙南古镇,五代时已称钱仓。据清乾隆《平阳县志·古迹志》记载:钱仓以石罅中有钱流出;一云,吴越钱王游此。北宋时即为温州四大镇之一,古时设有城堡,商业繁荣,饭店、客栈鳞次栉比,百姓生活富庶,相传“钱仓”因此得名。宋至清初,曾名前仓,为平阳通往福建...
日前,温岭市温峤镇上街村发现了一批精美石像生。据当地百姓所言,这批石像生原为附近大岭坦一座墓前所有,该墓早年间已被破坏,墓前石像生亦有遗失,后村民将剩下的一个石人、一个石羊、一个石虎移至上街村的戴氏宗祠内保存。 石人为武将形象,高2.2米,身宽75厘米,身厚60厘米。浓眉,大眼,须短而稀,面容丰润,体态安详。头戴盔,身披甲,双手交叉于胸前握剑,剑拄地。衣纹刻画细腻,线条流畅生动,其中甲纹刻画尤其...
华北史前村庄的背影 ■在北福地遗址2号房址内,一张完整的陶制面具就像刚刚梳妆过的女人面庞,鲜鲜亮亮地跃入我们的眼帘。我们惊奇地与她对视,相隔8000年的对视中,我们试图探寻:躲在她背后的那张面孔是谁? ■在北福地祭祀场遗址上,一件长46厘米,通体光滑无比的“石耜”引人注目。这样一件石耜,究竟是史前村落人们的精制农具,还是他们祈求丰收用来祭祀的祭品,或是被祭祀的对象呢? ...
记者近日从山西省考古所获悉,不久前,山西省宁武县城南约25公里的迭台寺乡西沟村发现一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侯家民居。 据考证,侯家民居建于清代。该建筑依沟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780平方米,共有房屋212间。侯家始祖侯容保于明代宣德年被封为镇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太原府阳曲县人。到明正德年迁于宁武。侯家从清康熙年间到同治年间,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
一处具有6000余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近日在南宁市隆安县丁当镇被发现。在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南宁市博物馆考古人员从5月22日开始对该遗址进行了小规模试掘,共出土墓葬30多座,以及石器、骨器、蚌器等文物30多件。这是隆安地区首次发现和发掘贝丘遗址。6月22日,记者对发掘现场进行了探访。 古人类早已涉足大石山区 支流沿岸也发现贝丘遗址 贝丘遗址为古代人类居住遗址的一种,以包含古代...
陕西省甘泉县在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前期摸底中,新发现两处唐代、宋代佛教石窟。 唐代石窟位于洛河南岸临河的悬崖峭壁上,西距著名的秦直道方家河遗址约500米。石窟为单体窟,窟门呈竖长方形,高约1米,两侧雕刻有力士造像。力士身体健硕,肌肉突显,头戴宝冠,身着裙袍,手持法器,怒目而立。该石窟开凿于崖壁中部,下距河床、上距崖顶各约20米,因而无法进入,窟内情况不明。但从洛河对岸望去,隐约可见窟内有石刻佛像。...
饮宴图 2008年4月6日,甘泉县文物旅游局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准备阶段工作中,在该县某村发现了一座早年被盗掘的金代明昌四年仿木结构砖室壁画墓,并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墓葬位于某村村北的山坡上,坐北朝南,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墓室呈正方形,边长2.15、高2.5米。叠涩覆斗形顶。墓室下部与甬道相连,两侧各有一砖砌棺床。墓室中部四壁为壁画,壁画绘于打磨光滑、涂白垩的方砖上,嵌...
近日,仙居县文物普查队在大战乡白岩村发现一完整清晚期建筑——白岩下新屋里台门。该台门保存相当完整,整体规模宏大。 新屋里台门位于仙居县大战乡白岩村西面,建于清中晚期,具体年代不详,坐北朝南,三台三进。第一进门楼三开间;第二进穿堂(座楼)和第三进正屋均三开间带2弄堂;明间梁架设中柱带单步前后檐廊,七柱九檩;一、二、三进间设二层厢房均二间带2弄堂,第三进正屋后附设后花园,有青石质长方形防火池两口,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