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摄影发现女性的自我与多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女性的特质,使她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观看和体验比男性拥有更准确的第六感。摄影是一种“幻想出来的现实”,这种对于摄取幻想现实所需要的直觉、敏感和细节把握,都符合女性的气质和特点。从某种意义而言,摄影是女性自我发现,观照心灵的最天然的工具和手段。而昨天在爱普生影艺坊开幕的“扩展的瞬间—— 刘丽杰、梁玥、周晴摄影展”中的创作实践验证了这点。展开在不同介质上的影像,通过织物、宣纸、美术纸、照片纸的不同特性,加强了艺术家作品不同的特点和主题。

在三位女艺术家的作品中,居住在北京的刘丽杰从事十年金融业后,断然转行。正如小说家对各种经历或未经历的事件、场景及独白的创作一样,她的系列作品《另一种片断》再现了其性格中的多面性。

上海的梁玥偏爱替作品安上让人出乎意料的、具有强烈个人化感受的标题,她热衷于拍摄常人看来琐碎的、缺乏意义的物件,并常常刻意控制影调、色调,利用其造成的光影变化来赋予被摄物以情感和意义。

而来自洛阳的周晴的作品是她内心的风景,其作品完全依靠她普通的便携式数码相机完成,她是一位“不务正业”的党校教师,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出差旅途或业余时间所为。她是一位对周遭世界痕迹的捕捉者,在她影像世界的剧场上,永远空无一人,又无时无刻不提醒观者,这无非是曲终人散的离去。

策展人王峻说:“她们的艺术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女性艺术这一狭隘的分类。她们的创作告诉了我们在观念以外的艺术天地。艺术家的心灵颤动就是激发创作的瞬间灵感,而由此生发的艺术作品会由那个瞬间扩展而去,在画布上,在影像中,在每个观者的内心里激起波澜,延绵扩张。”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