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07年4月25日上午,受亳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委托,安徽省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召开了亳州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评审会,对湖北省大冶建筑设计院、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湖北中鲁古建园林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安徽省文物保护中心五家设计单位提交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了认真评审。 评审委员会由安徽省建工学院、安徽省规划协会、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文物局有关专家组成。省文物局博...
5月11日,安徽省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安徽省副省长任海深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谢广祥主持会议,省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汇报我省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建议,会议确定了领导小组的工作目标和运行机制,研究了我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和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安排等有关工作。 任...
在18日启动的安徽凌家滩遗址第五次考古发掘现场,凌家滩考古发掘负责人、安徽省考古所张敬国教授将前四次发掘的成果对记者一一道来。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自然村,是距今5300至5500年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晚期的聚落遗址,总面积160万平方米,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87年以来,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先后在此进行了四次考...
为配合萧县新宾馆建设,近日,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萧县文物部门共同组成的发掘队,对新宾馆建设工地进行考古发掘。萧县新宾馆建设工地位于县城西侧,凤山脚下。经文物部门考古钻探,发现有墓葬19座,其中砖室墓14座,竖穴式土坑墓5座。目前发掘清理工作已基本结束。文物部门正在进行后期整理研究。此次发掘共出土文物二十余件(套),有陶楼、陶案,陶灶,陶圈厕,耳杯,铜带钩,串饰,画像石等汉代文物,最引人注目的是...
被称为“禹墟”的安徽省蚌埠市禹会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出土了大量龙山时期陶器残片,而夯土层的发掘正在进行中,预计近日将取得重大进展。随着考古发掘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有关大禹的诸多谜团将有望破解。 禹会遗址位于蚌埠市西郊的涂山南麓禹会村。1981年,禹会村首次发现了龙山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分布范围自淮河东岸的大堤下一直到村中,南北长约2公里,东西宽约300米。 ...
一座北宋晚期的夫妻合葬墓,5月9日被怀宁县马庙镇严岭村井塘村民组一位李姓村民在自家菜地耕作时发现。 此墓离地表约有50—80cm,平面呈长方形,墓长为260cm,宽为192cm,高为130cm,弧形顶,坐南朝北,墓门在南,为砖室木椁夫妇合葬双室墓。由于该墓在早期遭到揭顶盗掘,陪葬器物大部分已失,只从双室墓底清理出残缺的影青瓷碗和数枚钱币。文物考古工作者推断,该墓的年代应为北宋晚期墓葬。 此墓脚...
日前,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宿州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途经宿州市区的一段隋唐大运河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宋代石建筑码头。同时还发现了沉船木块和涉及10多个窑口的1800余件瓷器。 新发现的宋代石建筑码头位于宿州市护城河内,考古人员据此判断当时应属于“闹市区内”。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专家贾庆元介绍,此次发现的宋代石建筑码头保存比较完整,全部是用巨石堆砌而成,目前已...
“12幢来自皖南休宁、歙县、屯溪等地的徽派古宅,将会整体搬迁到上海宝山区罗店镇的一个生态休闲园里。”昨天,在上海工作的皖籍人士张先生向本报反映,他对古宅“外流”感到震惊。 12幢徽派古宅“外流” 张先生说,上海的一个朋友前几天告诉他,有12幢来自皖南休宁、歙县、屯溪等地的徽派古宅将会整体搬迁到上海宝山区罗店镇一个叫卫斯嘉的...
3月31至4月5日,萧县文物部门在丁里镇孙小林子村西北处发掘了一座汉代画像石墓,该墓为砖石结构,分前室,中室,后室.在中室旁边有两个侧室,一个耳室,该墓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在中室的下方有一个酷似西方罗马的柱子,并首次发现了带有文字的墓志铭,由于长时间处在潮湿的环境中,石面已模糊不清,只能发现写有“庞坚车” “山下”等字,到目前为止,该墓共出土了10块画...
日前,安徽省内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红庙古建——休宁县溪口红庙全面修复,其光帝庙、古留亭等古建筑重现,红庙附近的古树群也得以挂牌保护,周边环境得到整治。目前正建设红庙景区公园,是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汪由敦墓等连成一线,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溪口红庙,即溪口关帝庙,俗称红庙,初建于清雍正年间,光绪年间重修。去年,休宁县溪口镇成立修复委员会,在县委号召下,筹集资金40余万元,本着“修旧如旧...
儿童天型瓷壶 为了落实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妇联的文件精神,做好我省的文物征集工作,经过省文物局和省妇联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安徽省首批妇女儿童文物近日启运进京。它将为即将建成的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增添多姿多彩的展示品种和文化内涵。 此次遴选进京的安徽妇女儿童文物共70件,包括陶器、铜器、瓷器、纺织品、手工艺品等几大类别,有儿童型瓷壶、人物罐、陶球、陶纺轮、孩儿帽、绣花鞋、鎏金发钗、瓷枕、铜镜、梅瓶、香...
本报讯2006年7—11月,在合肥发电厂扩建工程中,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肥市文物管理处联合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桃花店古墓群范围内的彭岗墓葬区进行了考古钻探与发掘。在21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共发掘墓葬71座,窑址1座。其中,汉墓56座,宋墓4座,明墓1座,破坏严重不明者10座。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玉器、漆器、石器等各类文物1400余件。 发掘区位于庐阳区杏花街道林店社居委彭岗村(现...
当年徽商休憩、品茶的一座茶楼“翠屏居”如今堆满了杂物,国外的商人却相中了这依然古色古香的民居,准备将其整体搬迁到国外。虽然在各方的关注下,当地政府最终根据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对搬迁实行了紧急叫停。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岁月风霜的侵蚀中,谁能保证类似的事情在其他地方不会以其他方式再次上演?“翠屏居”留下后能否获得真正有效的保护? 提...
你见过黄金做成的“棺材”吗?你见过充满神奇色彩的“舍利子”吗?你见过重达几十斤的楚国金币吗?你见过家喻户晓的“越王剑”吗?近日记者为了一睹这些“稀世珍宝”的庐山真面目,特地来到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的千年古城———寿县,对这座馆藏文物达到一万多件,馆藏国家一级品仅次于省博物馆而刚 刚开门迎宾的寿县新博物...
“两千多年的谷子出土时还是黄色的,跟新鲜的一样;还有这些瓜子,保存很好,难以想像已经被埋葬在地下这么多年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汪景辉小心翼翼地把白纸包摊开捧在手心,纸包里带着泥土的几颗灰白色不起眼小颗粒,就是日前从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里出土的“宝物”之一。 安徽六安双墩王陵汉墓发掘工作从7日开始,汪景辉是此次汉墓考古发掘工作的现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