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其中两只“鼎”原是炊具,专家称不影响对墓主人高贵身份判断 昨日还发现大量锋利青铜箭镞,表明墓主人掌握兵权 昨天,虽然蚌埠下了连绵不断的大雨,但蚌埠双墩一号墓葬的文物清理仍在进行。据该墓葬发掘负责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阚绪杭领队介绍,当天经细心清理,不仅发现了大量代表兵权的青铜箭镞,还发现了贵族墓葬中罕见的镰刀,而原本被认为是鼎的两件文物,提取出来后竟发现是蒸煮食物的炊具...
蚌埠双墩古墓一号墓墓主身份虽然还没最后定论,但从墓葬的形制、规模及其丰富的随葬品来看,大多数专家都认为这极可能就是春秋时期的“钟离子国”国君。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宫希诚所长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这个推测属实,那么墓主就是安徽境内目前挖掘出的第六个“王”。 宫所长告诉记者,周代至春秋时期,各地诸侯争霸,安徽境内像“钟离”这...
“从来没有见到过”——今天,在安徽蚌埠双墩1号墓发掘现场,来自中国社科院、中科院以及湖北、陕西、江苏、安徽各地的考古学、人类学专家学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异口同声地表达出对墓葬呈现出的新文化现象的强烈震惊。 双墩1号墓位于蚌埠市区淮河以北,隶属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双墩村以村内有两座高9米以上的古墓葬封土堆而闻名,其中之一的1号墓因多种原因无法继续进行原状保护。经国家和安徽省...
在蚌埠双敦1号墓的发掘过程中,安徽凤阳钟离城遗址附近发现一座圆形墓葬,其墓底埋葬布局与出土器物与蚌埠双敦1号墓基本一致,根据出土器物上的铭文,考古学家认为其与春秋时期凤阳“钟离国”有关。 蚌埠双敦1号墓考古发掘领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阚绪杭告诉记者,凤阳圆形墓葬位于凤阳县临淮镇钟离城遗址东北约1.5公里处,与蚌埠双敦1号墓相距不过20公里。2007年5月被发现时,...
人骨鉴定专家、吉林大学教授朱泓日前指出,“蚌埠双墩1号墓”包括墓主在内的死者年龄均不大,在40岁以下。其中,墓主腐朽程度超过随葬者,仅剩牙齿,与其“不朽”愿望显然背道而驰。 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的“蚌埠双墩1号墓”发掘获得重大新发现,专家称其是“从未见过的新文化现象和建筑遗存”。该...
6月15日,考古人员正在对双墩春秋古墓进行发掘。 安徽省文物部门首次对外宣布了蚌埠双墩1号墓的初步考古发现。从墓葬的规模葬制看,该墓为春秋时代诸侯王级墓葬。在该墓中首次发现了五色颗粒混合土、白土垫层、填土构成的放射线遗迹和土偶遗迹,其圆形墓坑结构、墓底埋葬布局等在全国也属罕见。目前,安徽省文物部门正在进一步发掘,以确定墓主身份并进行其他相关研究。 蚌埠双墩1号墓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村。从200...
2008年5月30日,芜湖市文物办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赴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一院内圣母院外墙及屋顶维修工程进度。此项工程自今年4月份开始,目前,维修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圣母院于1933年落成,是芜湖市规模较大的教会建筑之一,在设计中采用了中西建筑风格共存手法,体现了芜湖近代建筑文化发展的脉络。2005年12月经芜湖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次维修中,圣母院外墙使用青灰色涂料将砖面出新,...
日前,池州市文化局文物普查队在江口办事处王振宇、董慧珍、方辉的陪同下,在贵池区江口办事处进行文物普查,发现一处铁路路基。 据了解,该铁路路基位于今江口办事处江口村,始建于1910年前后,分上下二段,全长各五里左右,主要为运输煤炭所建。据称江口馒头山自古以盛产优质煤炭著称。根据《池州府志》记载,这里的无烟煤早在明代便已经开采。为了防止当地人滥采乱开,明代地方长官史可法曾下令禁开石炭(煤)。清代李鸿...
潜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将国保单位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保护工程列为2008年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在天柱山管委会、天柱山旅游总公司的帮助下,潜山县文物局多方筹措资金,聘请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制了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保护工程设计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并下拨保护经费60万元。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网上招标、现场议标,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文物保护加固技术研究中心中标...
5月12日,在市三中操场和铜官山区后冲社区第一村民组一齐姓居民房屋旁,发现古代墓葬。经市博物馆有关人员现场发掘清理,两座墓葬共出土了执壶、碗碟、油灯盏等陪葬物品共13件,经市考古人员初步鉴定,这两座墓葬的年代为宋代,距今约有1000年左右。 5月11日,市博物馆接到村民报告,称位于铜官山区扫把沟街道后冲社区第一居民组的一户住宅旁发现了古墓,该馆便立即派人前往调查、勘测。该墓位于一片小山坡上,紧挨...
为迎接“五一”和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保证本省各文博单位,特别是各开放单位的安全,安徽省文物局下发了关于做好“五一”和奥运会期间文物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通知如下:一是立即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本行政区内所有文博单位。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文物安全保卫工作。三是落实责任制,增强安全意识,彻底消除不安全因素。四是加强值班,责任到人,严格值班...
古祠堂前堂 精美且保存完好的祠堂顶部 一座堪称我市时间最早、保存最好且建筑风格独特的古祠堂,近日在无为县洪巷乡被发现。市文物管理所负责人昨日在接受都市晨刊记者采访时称,该古祠堂甚至在整个江北地区都十分罕见,是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以来最重大的发现。 据介绍,市建委相关部门日前在乡镇规划过程中,在无为县洪巷乡发现一座建于清代早期的“周氏宗祠”,市建委相关部门对此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