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19日,铜陵市文物管理部门的专家们顶着炎炎烈日,来到正在紧张施工的露采棚户区改造工程工地,对这里新发现的大量古炼渣遗存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 近日,国家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铜陵市文物局联合对皖南古铜矿进行考古调查时,通过遥感监测发现位于铜陵市露采棚户区46000平方米地域内,约有6000平方米-8000平方米的古炼渣堆积,在此处还发现汉代、唐代等朝代的陶片,再一次证明,西汉时期唯一的...
6月13日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全国第二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及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在这一天揭晓,我省又有9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安徽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等继省图书馆后成为第二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古籍,对一般人来说充满神秘。 珍贵古籍现状如何?岁月的长河中,我省如何保护古籍免受侵蚀?带着许许多多的好奇与疑问,昨日记者对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安徽唯一入选全...
安徽黄山脚下屯溪市郊,一座不起眼的高不过一两百米的小山腹内,藏着一个大大的谜团——花山谜窟。 2000年的某天,当地老农上山打柴时,无意中踏松脚下沙土,土块纷纷滑落,露出石壁上深不可测的洞穴。当地政府听说此事后,组织人力勘查,结果使这组庞大的石窟群得以重见天日。石窟群呈线性分布在新安江畔连绵的花山山麓中,全长约5公里,现已探明的石窟有36座。据考证,石窟群距今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 记者日前...
50年前,在安徽省出土了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器形奇异,纹饰精美,完好无损,后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即国宝级文物。然而,由于此件文物是首次发现,从未见过著录,器物本身又无铭文,因此,考古工作者一时很难说出它的名称和用途。后经考古学大家郭沫若仔细鉴定,也无结果。 那是1959年3月,安徽省考古工作者在皖南屯溪市西郊发掘两座西周晚期墓葬。当时该地正在修建飞机场,当挖掘到两处相邻近的大土堆时,露出了部分...
铜陵调研督察座谈会 近日,安徽省文物局局长陈建国率领由省文物局、省旅游局、省党史办等单位组成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及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第五调研督察组对铜陵市进行专项调研督察。 调研督察组在铜陵市召集各相关单位进行座谈、交流,去铜陵市博物馆、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增文物点、近现代工业遗存等现场进行考察、调研。通过考察调研认为,铜陵市委、市政府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十分重视,积极按照国家...
鼎足台基北部全景 安徽蚌埠禹会村龙山文化遗址,代表了江淮之间地区一个新的文化类型,尤其是通过2008年春季的大面积发掘,呈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复杂、特殊的文化面貌,特别是具有祭祀性质的大型堆筑台迹和烧坑、器物坑的出现,在我国正在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对于区域性文明化进展的探索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堆筑台基剖面 禹会村,作为淮河流域龙山文化阶段典型遗址的代表,在中华文明探源...
昨天记者从利辛县文物管理所获悉,近日该县汝集镇一农民在田间取土时,在两米深的泥土里挖出一个动物化石,现初步判断是个距今约万年的大型动物化石。具体是何种动物化石还有待省古生物专家的进一步研究确认。 昨天,利辛县文物管理所赵涛所长告诉记者,8日当天上午他们接到村民打来的电话后,就立刻赶到现场。此时一节类似犀牛角的化石已经被村民挖断。为了能将整个化石完整取出,他们立即让村民停止取土的同时,对化石区进行...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华海外联谊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安徽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书画院、安徽省博物馆协办的“2009·丁杰山水画展”将于5月23日在安徽省博物馆隆重开幕。此次画展是继南京﹑上海之后第三站丁杰个人山水画展。 丁杰,1958年生,江苏人,是清代著名画家陈嵩的八世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近日,利辛县汝集镇一农民在地头沟边取土时,发现一中大型动物化石,利辛县文物部门有关人员初步估计该化石距今最少上万年,这对于研究利辛县乃至全市古代地质,气候等各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文物部门有关人员在现场看到,化石已被破坏了一小部分,工作人员及时对化石残片进行了收集。据动物的头部、及牙齿判断是动物的骨骼化石,是中大型动物化石,通过化石初步判断该动物是犀牛类动物,具体生活在什么年代等问题都还不能确定。...
2009年4月20日是渡江战役发起60周年纪念日。19日上午,蚌埠市在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举行渡江战役胜利6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由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市委党史研究室、蚌山区委和市文化局共同主办。蚌埠市委副书记毕小彬同志出席座谈会并做了重要讲话。会后,与会同志在解说员的引导下参观了新落成的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 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蚌埠市燕山乡...
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我省段的大运河勘探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3月底前基本完成勘探。去年3月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大运河申遗时间表,标志着大运河申遗提速。我省此次对境内大运河的勘探尚属首次。 现场观察——大运河河口线清晰可见 在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阚绪杭的引领下,记者在宿州市朱仙庄煤矿一处施工区看到,在一处已经深挖的大塘横切面上,明显的大运河河口线清晰可见。黄沙长久冲刷堆积而...
2008年,安徽省全省文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文物工作方针,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进取,全省文物事业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好成绩。近日,该省2008年安徽十大文物新闻新鲜出炉。 它们是:一、全省49家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功实现免费开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和欢迎。二、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转入实地调查阶段,全年调查文物6084处,新发现文物点3093处。...
安徽东方定于二月下旬在安徽省图书馆(合肥市芜湖路74号)举办春季书画拍卖会,即日起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拍品。 征集范围:中国古代、近现代名家书画(重点征集安徽名家萧龙士、孔小瑜、徐子鹤、郭公达、王涛等作品及海浙派名家精品)。
文物普查人员表示:精巧设计说明当时人们防御意识强 保存如此完好的古城遗址全省罕见 昨天(13日),记者从肥西县文物管理所获悉,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该县又新发现三处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古城址。这些古城址都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不仅较完好地保存着原先的风貌,而且一些古城门清晰可辨,一些残留下来的古城墙仍可窥见当年古城的“威严”。另外,采访当天,普查人员告诉记者,设计精巧的古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