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村民在旧房改建挖地基时发现两座古墓。经福清市考古人员挖掘清理,初步确定为宋代早期古墓,至今千余年,墓主信息不详,在现场出土了该市首次发现的鱼纹砖,考古人员鉴定该砖石具有重要考古价值。 据了解,发现古墓的是海口镇牛宅村小学附近的一位村民,他家在挖地基时,挖掘机突然碰到一排砖石,才发现地下埋藏着两座古墓,村民第一时间通知了文物部门。 福清市文体局考古工作人员随...
一次普通的电力施工,没想到在同一区域发现两座不同时期的古墓葬。记者5月24日从宁夏吴忠市文管所获悉,吴忠市利通区21日、23日在电缆沟施工过程中分别发现一座宋代土穴墓和一座明代棺椁墓。 据吴忠市文管所所长任淑芳介绍,两座古墓呈西南至东北走向,相距仅3米,古墓葬距离地表3米左右。21日发现的土穴墓初步断定为宋代,墓主人为女性,出土了一面印有“长命富贵”的铜镜以及铜钱数十枚,其中包括北宋的元丰通...
5月30日,被誉为“东方人类故乡”的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遗址群又有考古新发现。正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振宇说,考古工作者们近日在泥河湾遗址群西白马营遗址发现了两处距今2至5万年人类活动场所,发现石制品、化石等近万件,对于探寻泥河湾古人类生存模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西白马营遗址位于河北省阳原县西白马营村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曾于1985年对该遗址进行过发掘,中国社会科...
岩画专家、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周兴华近日在野外考察时在宁夏中卫香山石马湾新发现了8幅马岩画。 香山石马湾位于中卫市原红泉乡东约10公里处,这里山大沟深,道路崎岖,行进不易。在面向东南的一处青石岩面上,一幅巨大的马岩画赫然入目。从远处看,敲凿有马岩画的石壁直立,岩面平整,距地一米多高。 据周兴华测量,这幅马岩画身长53厘米,体高20厘米,两耳竖立,四腿向前,马尾蓬松,大腹便便,神态沉稳,在岩...
近日,嵊州市三界华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园区内发现了一块书有“剡溪”的石碑,当地文史爱好者经多方考证,认为此碑属明代之前的遗物可能性较大。 据悉,石碑被发现时已是一块断碑,碑呈长方形,上部抹角,下部缺失,青石质,背毛面。断碑高175厘米、宽105厘米、厚15厘米,正面阴刻的篆体“剡溪”二字较清晰。 那么,石碑为何人所书?立于何时?嵊州市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朱刚查阅地方志、金石志等资料,未见有...
河边的岗坡、农田里,大量旧石器散落地表,既有刮削器、砍砸器,也有尖状器,密集程度令人惊讶……近日,考古学者马宝光在方城县袁店乡河西三四级阶地岗坡上发现了数千件旧石器,并将部分送到省博物院进行鉴定,得到了肯定答复。 “岗坡临河,背靠小山坡,坡前地形开阔,非常符合旧石器遗址的综合特征。”马宝光推断,这里或许是旧石器时期人类的一处聚集点。5月22日,记者前往方城县袁店乡实地探访,并采访周军、马...
近日,在尘封90年后,莲花县红色独立团战斗遗址、红军修械所旧址、红色独立团北路行动委员会旧址、红军被褥厂等一批红色旧址和遗迹相继被发现。 此次发现的建筑、战壕、堡垒、标语等位于莲花县坊楼镇田垅村,其中的战壕分上下四道防线,长达数公里,十分壮观。据考证,1927年至1930年,彭德怀、何长工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来到莲花,指挥部队与反革命力量激战,红四军和莲花地方革命武装在当地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旧址...
资料图 5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文物局对外披露,近日文物人员在该旗曼德拉苏木一个洞窟内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彩绘手印岩画。 官方消息指,此次新发现的手印岩画处于一个山洞岩壁上,该石洞朝向偏东,洞口高2.15米、宽3.4米、深3.21米,洞内顶部石壁上有14个彩绘手印,其手形四周为褐红色,手形本身是岩石本色,左手印13个,右手印1个。 阿拉善右旗文物局局长范荣南在接受记者采...
昨日,《陕西省石峁遗址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提交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 石峁遗址是近年来我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对进一步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 草案修改稿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石峁遗址的义务,对破坏遗址的行为有权劝阻、举报。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应当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考古发掘的文物,应该登记造册、妥善保管。任何单...
核桃园1号塔基石函内出土部分遗物 资料图片 近日,考古专家确认河北临漳邺城遗址核桃园1号基址属于北齐皇家佛寺大庄严寺佛塔遗址后,又有新的发现:在该寺塔基夯土基础内基址出土石舍利函1件。经专家研究,确认其为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舍利函之一。 考古专家在距离大庄严寺塔基中心夯土面2.3米的下方,基槽内最后一层卵石层的中心,发现了一个与舍利瘗埋有关的石函,石函的四角外侧分别摆放一个青釉小罐,南...
图为“严禁差役碑”。通讯员 刘娟丽摄 经湖南郴州市文史专家考证,发现于安仁县华王乡唐天际将军故居前的“严禁差役碑”是当时的一块廉政碑,“不准召募白役,不准僭用服饰,不准藉票索扰,不准乘轿带夫”字样在碑文上清晰可见。 22日,郴州市文史专家刘专可介绍,碑文的“几不准”折射了当时安仁的社会动荡、不少为官者拉夫派捐假公济私的现状。碑文主要是针对当时买了官而无实质性官职的人所出台的政策,同样也...
南北朝北齐时期的皇家佛寺大庄严寺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日前,考古专家对河北临漳邺城遗址核桃园建筑基址群进行了发掘和研究,确认其为北齐皇家佛寺大庄严寺遗址,同时也为我们揭开了大庄严寺隐藏的一段1500年前的皇室生死纠葛。 据临漳县地方志主编黄浩介绍,临漳古称“邺”,邺城遗址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以“三国故地、六朝古都”著称。东魏、北齐时统治者尊崇佛教。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在当皇帝...
举世闻名的甲骨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代表着中华文明和文字文化的远古盛世,它向全世界真实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一种文字。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商代后期商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
邺城考古专家近日公开披露,之前在邺城遗址挖掘出的舍利函保存完整,发现可能用于盛放舍利的长颈玻璃小瓶以及玛瑙珠、白玉髓环、玉髓珠等“宝贝”。 邺城考古队专家介绍,目前发现的与舍利埋藏遗迹或遗物有关的北朝佛塔塔基中,有的石函虽未被盗掘,但石函与塔基营造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有的则因盗掘破坏,出土遗物寥寥,难以了解瘗埋与营造关系、瘗埋内涵等信息。 “舍利函内放置物品多与佛经中的七宝有关,而长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