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旧店乡北营村一位农民在自家院中挖掘水井时,意外发现一座疑似烟囱的古代砖土结构建筑物。两年来,他断断续续挖掘出土了大量陶瓷碎片、贝壳、动物骨头、铁器、草木灰等器物。近日,文物部门多次派人到现场考证,经专家鉴定,确定该处为元、明时期军垦营驻地遗址。 据遗址发现人王福臣介绍,2015年8月,他在自家院中挖掘水井时,无意发现地下约1米深的位置出现了以前的古青砖。村里80多岁的...
“一米九的‘山东大汉’”“一家三代住联排大房子”……此情此景,竟是大约五千年前,齐鲁大地上的一段真实生活写照。 近日,随着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焦家遗址墓葬的发掘和文物的出土,更多五千年前鲁北地区大汶口中晚期古人的社会形态和生活片段正逐渐呈现。 焦家遗址的发掘有什么重大意义?下一步发掘还会有什么远古的丰厚“馈赠”?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网事”记者跟随我国权威考古专家走进这一刚刚发现的“历史...
“从2015年至今,考古人员对丁村遗址的发掘共出土石器4000多件,并发现动物化石、灰堆、红烧土等丁村远古人的‘野炊’元素,表明远古人类可能在大约30万年前进行过一次‘烧烤’。”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益人7月1日在山西襄汾发布丁村遗址考古新进展。 7月1日,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山西省襄汾县召开“旧石器考古在丁村:进展、研讨、纪念”学术论坛,来自中国各地的16个旧...
2017年,河北考古学家在泥河湾旧石器遗址群发现多件大型砍砸器以及带有砍砸痕迹的动物肢体骨骼,这一处理动物的生活场所也被众多考古学家比作“史前厨房”。 7月1日,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副教授赵海龙在山西襄汾召开的“旧石器考古在丁村:进展、研讨、纪念”学术论坛上作题为《泥河湾地区旧石器考古新进展》的学术报告时,提到了这间“史前厨房”。 “史前厨房”发现于泥河湾遗址群西白马营遗址,考...
在河北省香河县王家摆村附近,几个月前整修河道时,一艘明代沉船被发现,出土青花瓷杯等多件器物以及100多块青砖。廊坊市文物管理处表示,该沉船的发现和清理,为研究北运河的漕运历史及航道变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现场探访 运河故道发现沉船 河道整修工作尚未完工 6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与北京通州相交的河北省香河县王家摆村附近时,不少路人仍对两个多月前的事情记忆犹新。 王家...
陕西省考古人员近日对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此前出土的建筑材料和陶片进行分类整理时,从几块汉代陶缸(瓮)的残片上发现了“上”“上畤”的陶文,书写字体近似汉隶。这是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首次发现“畤”字陶文,是迄今为止对“畤”文化遗存属性判断的最直接实证。 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是秦汉时祭祀天地五帝的大型祭祀遗址,曾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于今年6月初启动了血池遗址...
近日,中国“文坛祖母”冰心先生的重要代表作——《春水》诗集的完整手稿在日本九州大学图书馆发现。 《春水》是冰心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新文学初期自由体小诗的里程碑式作品。手稿完成于1922年11月,1923年由新潮社出版。手稿大小尺寸为17.4×13.0厘米,以毛笔小楷竖行双面书写于无格宣纸,依次为:封面1页、周作人题记1页、自序1页、《春水》诗作正文115页,线装成册。手稿字迹秀美娟丽流畅雅...
落款和印章证明为曹寅所题 瘦西湖大虹桥修缮工程目前正在进行中,近期施工人员拆除了桥面石板及桥身填充物后,两侧石筑墙体露了出来。施工人员发现南侧桥腹有块石头很特别,上面刻了不少字,便向文物部门报告。扬州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赶到后,发现这是一块有些残破的石碑,长约80厘米、宽约50厘米。石碑的正文仅剩末尾三个字“公后尘”,落款处则出现“重点”,刻有“康熙五十一年岁在壬辰四月,江宁织造通政使司盐漕察...
近日,随着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在晋宁区上蒜镇金砂村上西河遗址乙区发掘出的13眼古井,以及多所房屋基址、动植物遗存的“现身”,古滇人的吃穿住行一点一点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图为上西河遗址考古现场,工人在按年限对土质贴标分类。 1956年,晋宁石寨山发现的滇王金印印证了古滇国的存在,但古滇居民的村落形态及生活方式,却无从追溯。图为现场出土的水井井盖。 经过数年的大量调研和考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在忠北忠州市弹琴台,继去年之后又再次大量发现了百济时代的炼铁遗址。 国立中原文化遗产研究所28日表示,“在弹琴台南面的斜坡上发现了8座制炼炉(溶解铁矿石制铁的窑)和1座留有为了劈开铁矿石而烧火的痕迹的遗迹。”此前,研究所在去年的发掘调查中发现了3座百济时代的制炼炉和9座留有烧火痕迹的遗迹。对烧毁的木片进行碳年代测定的结果显示,相关遗址都是在4世纪制造出来的。 这里像是亘古至今就出产很多...
昨日,记者从邵阳市召伯窑址的调勘工作汇报会上获悉,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兴国带队经过23天的辛勤努力,在召伯窑址共发现15个窑区,并发现衡宝古道通往姜家码头--土码头--渡头桥码头500米长青石板路一段、龙头村游家岭汉墓群1处。共出土110余件器物和样品。 召伯窑址主体位于邵阳市大祥区板桥乡召伯村,距市区约10公里,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该窑址始烧制于北宋时期,窑身为馒头窑、龙窑。窑...
《齐论语》竹简 除了闪闪发亮的金器、做工精美的玉器外,海昏侯墓里还有5000多枚竹简。在专家学者的眼中,这批竹简被寄予厚望,甚至被认为是整座海昏侯墓出土的最重要文物之一。 日前,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传来新消息,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竹简已完成扫描,为文字释读做好准备。 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扫描技术已经知晓,这些竹简内容大约分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
6月25日,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考古队获悉,2017年陶寺遗址考古又有新发现,考古工作者发现宫城的两处门址,确认了陶寺遗址宫城的存在,这是迄今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宫城。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陶寺镇,遗址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可以追溯到1978年,考古工作者经过近40年、三大阶段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巨型城址,内部有...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荆州三观开元观环境整治项目的批复》的要求,为配合环境整治项目,开元观内于近日启动了考古发掘工作。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通过前期工作,开元观中轴线上一条明清时期“圣道”已逐渐显现出来。 据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陈成介绍,目前已发掘出的“圣道”分为三段,包括山门与雷神殿之间、雷神殿与三清殿之间、三清殿与祖师殿之间。“圣道”为大殿隔成三段,贯穿起来,正好位于开元观中轴线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