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溪”古碑的发现,再次证明嵊州剡溪便是正宗的“剡溪”
近日,嵊州市三界华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园区内发现了一块书有“剡溪”的石碑,当地文史爱好者经多方考证,认为此碑属明代之前的遗物可能性较大。
据悉,石碑被发现时已是一块断碑,碑呈长方形,上部抹角,下部缺失,青石质,背毛面。断碑高175厘米、宽105厘米、厚15厘米,正面阴刻的篆体“剡溪”二字较清晰。
那么,石碑为何人所书?立于何时?嵊州市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朱刚查阅地方志、金石志等资料,未见有收录“剡溪”碑的。
据朱刚了解,位于嵊州剡溪之西三界华发公司的这块地方,旧有古刹龙宫寺(俗称龙藏寺)。据《民国嵊县志》记载:“(龙藏寺)在县北四十五里灵芝乡。梁天监二年建,号龙宫院。唐会昌废,咸通十二年重建,浙东观察使李绅少年寓此肄业,有绅所作碑存寺中。元末废,明正统十三年重建,嘉靖间废……”明代嵊县人周汝登曾作《剡溪游记》:“……走嶀山东北数里,入龙宫寺,有唐李公垂碑记,是千年物。”根据记载,唐代诗人李绅少年时曾寓读于此,后捐资修缮寺院并撰立《修龙宫寺之碑》,及至明代,龙宫寺碑尚完整,字迹亦清晰。
那么,李绅撰立的石碑与“剡溪”碑是同一块吗?朱刚给予否定。
他告诉记者,1989年出版的《嵊县志》明确写道:“龙宫寺碑,原在嶀浦龙宫寺。现存省博物馆。”为了考证这块碑是否真正安置妥当,热心的朱刚曾两次联系浙江省博物馆,但遗憾的是,得到的答复却是馆藏并无此物。朱刚又特意走访了嵊州市文物管理处和地方志办公室相关人员。据了解,当年残碑被砌于三界茶场(现华发生态科技公司)屋墙之上,上世纪50年代初被人发现后挖出,通过水路由三界运至省博物馆保存。
让朱刚激动的是,周汝登在一首诗中提到过一块断碑,与“剡溪”碑比较吻合。这首诗叫《龙藏寺同诸子看断碑字灭不可认》:“龙宫石路几经过,春日联朋绕薜萝;半片荒碑呈古色,不须文字任消磨。”朱刚认为,按诗所言,周汝登与门人在龙藏寺观摩过一块断碑,当时局部文字已漫漶不清。“位于同一个地方,而且都是断碑,周氏诗中言及之碑与‘剡溪’碑为同一块碑的可能性较大,但尚需进一步寻找证据佐证。”朱刚说,“若真即此物,则碑之可考年代当在明代以前。”
在朱刚看来“剡溪”断碑形制简朴,篆书古拙,有一定的文物研究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实可丰富嵊州市正在建设的“诗画剡溪”之文化内涵,还可以为嵊州剡溪正名。
浙江有两条剡溪,一条是嵊州的剡溪,曹娥江上游,自新昌江与澄潭江合流处起,至三界镇与上虞区交界处止;另一条是奉化的剡溪,据《奉化市志》,此剡溪只是奉化江中长16千米的一个河段。谁是唐诗里面的剡溪,虽然普遍认为是嵊州剡溪,但奉化当地的一些学者却存异议。
“‘剡溪’古碑的发现,再一次证明嵊州剡溪便是正宗的‘剡溪’。”朱刚说。记者 陈正军 文/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