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16日,河北省文物局发布消息,为配合雄安新区建设,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于日前派员入容城、安新和雄县三个县境内,开展燕长城前期考古调查,探寻燕南长城的分布,为下一步制定工作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查组一行由容城县黑龙口燕南长城展开踏查,先后踏查了容城县黑龙口—留通村,安新县山西村—申明亭—大王镇—大张庄,雄县十里铺—龙湾镇—杨家场—潘庄子—北舍兴,最后于雄安新区...
上世纪50年代,“滇王之印”在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出土,确证了“古滇国”的存在!可古滇国时期的人们居住在哪呢,那时的城市是什么样子?这些疑问一直没有解开。通过3年多努力,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志龙在晋宁区上蒜镇的一个考古发掘点说:“我们倾向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古滇国的一座城市,但还需要进一步做更多工作来确认。” “滇王之印”出土 揭开古滇国神秘面纱 历代典籍文献对云南...
杭州常青古海塘遗址位于杭州市江干区政府西南部约1.4公里,秋涛北路西部、碑亭路两侧。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1月5日,为配合江干区常青夕照区块棚户区改造前期储备项目地块建设,考古所对位于该地块内的杭州常青海塘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发现了石条或石板砌筑的迎水面、夯土堆积的背水面等宋元明清时期的钱塘江石塘遗迹。石塘迎水面自上而下可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清代修筑,石条打磨平整,纵横错置平砌,紧凑...
河北省文物局16日发布消息,为配合雄安新区建设,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于日前派员入容城、安新和雄县三个县境内,开展燕长城前期考古调查,探寻燕南长城的分布,为下一步制定工作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查组一行由容城县黑龙口燕南长城展开踏查,先后踏查了容城县黑龙口—留通村,安新县山西村—申明亭—大王镇—大张庄,雄县十里铺—龙湾镇—杨家场—潘庄子—北舍兴,最后于雄安新区燕南长...
“过去在滇池盆地只发现古滇文化的墓葬,现在终于找到了古滇文化村落遗址,这是古滇国文化考古的重大发现。”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志龙近日对记者说。 在清风吹拂、碧波荡漾的滇池南岸,环湖南路东侧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岗,这就是属战国至汉代滇王及其家族臣仆墓地的石寨山。1955年,从第六号墓中出土了金质篆书的“滇王之印”,轰动国内外考古界,印证了《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的汉武帝“赐滇王王印”的史实。而...
记者获悉:黑龙江省黑河市政府批准的“黑河市自然与文明千里行”项目,日前在爱辉区西岗子镇西沟古城的科学考察中获重大突破。直接证据显示,黑河市的城史纪元被提前近500年。在该项目启动仪式上,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王禹浪教授介绍了研究成果。 最近,“黑河市自然与文明千里行”先遣队在对出土于西沟古城、现展于瑷珲历史陈列馆的金代“经略使司之印”进行认真研究,发现这是一方金代官印...
6月15日,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科研人员领衔的团队,在我国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最新发现一枚距今2亿年的原始蜻蜓化石。这种新发现的原始蜻蜓翅展宽度达到210毫米,与成年人手掌长度类似,是目前在我国发现的第二大蜻蜓化石。 据悉,此次新发现的这类原始蜻蜓属于蜻蜓总目下的原蜻蜓目,生活在距今2亿年前三叠纪晚期。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它的单翅长101至102毫米,仅略小于此前在内蒙古...
记者近日采访获悉,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日前在万州天生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收获,研究院在该遗址新发现城垣、道路及采石场等多处宋代建筑遗存。 天生城遗址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周家坝街道天生城社区,地处长江北岸,城址依山势而建,绝壁凌空,被誉为“天城倚空”,为“万州八景”之一。2013年,国务院将天生城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于今年2...
大宫门河底挖出的鎏金铜象首、西洋楼养雀笼的黄釉琉璃构件、嘉庆御制的刻石……106件有故事的圆明园出土文物近日对外开展,这也是圆明园遗址公园首次向公众展示1996年以来20余年的考古发掘成果。展览位于圆明园展览馆内,预计展出到10月。 此次展出的106件文物均为圆明园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珍贵文物,主要包括铜器、玉器、琉璃、瓷器和建筑构件,件件有特色、件件有故事。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
6月12日,记者从长沙市文物考古部门获悉,考古人员近期在长沙城北发现了150余座战国晚期至明清时期古墓,出土大量陶器、铜器等文物。 今年2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长沙城北开福区一工地建设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现一批古代墓葬和水井。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今年2月至今,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已发现战国晚期至明清时期墓葬150余座,以及少量古代水井...
河北省正定县开元寺考古首次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7个历史时期的连续文化层叠压以及丰富的文化遗存,近日出土了跨越唐至明清时期的可复原器物近2000件。 出土器物中有大量瓷器标本,分属定窑、井陉窑、邢窑、磁州窑、景德镇等窑系,其中,定窑、井陉窑、邢窑、磁州窑等河北四大名窑瓷器出土于同一古文化遗址在河北地区尚不多见。此次发现为河北四大名窑主要特征、分期研究、烧造制作工艺传播等课题的...
宫城东南角门。考古所提供 6月9日,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5年发掘、论证,考古专家在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宫城,为研究中国古代重要都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考。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山西省考古所联合对“陶寺遗址疑似宫城城墙”进行持续发掘。2016年6月,考古专家发现并锁定了东南门址和东南拐角处的侧门。2017年,陶寺遗址考古项目继续扩大发掘,考古专家陆续...
万州天生城 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6月10日,由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的走进考古现场活动,来到了万州天生城。据介绍,经过数月的考古现场发掘,我市考古专家在天生城首次发现了宋代城墙城门遗址,证实了史书中所记载的南宋天生城的存在,同时发现的,还有天生城的外城和外城门。 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天生城,现在的城墙城门修建于清代,而它始于宋代的证据,以往只是停留在浩瀚的史书记载当中。今年2月至今...
说起宋末抗蒙(元)战争,大家所熟知的或许是钓鱼城。而你也许不知道,在临近苎溪河与长江交汇处的天生城,曾与钓鱼城一起,共同构建起了南宋川渝山城的防御体系。 昨(10)日,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公众考古活动——走进万州区天生城遗址活动成功举行。众多考古爱好者在相关专家的带领下,对天生城遗址进行了探访。 据悉,经过发掘,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已基本完成城址布局结构的调查工作,共清理城垣长度1...
日前,从省考古研究所传来消息,考古工作者在襄汾县陶寺遗址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宫城两处门址、一处墩台。陶寺宫城基本完整,自成体系,规模宏大,形制规整,结构严谨,并具有突出的防御性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宫城。 陶寺遗址发掘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当年经过考古工作者两个阶段的持续发掘研究,相继发现了巨型城址,城内发现了宫殿区、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高等级贵族的墓葬区和祭祀区、庶民居住区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