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在山西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从柿子滩到陶寺——追溯文明踪迹”学术论坛上,著名考古学者何驽表示,距今约4300至3900年的山西陶寺遗址群很可能就是最早的“中国”。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陶寺镇,是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址,是中...
对神秘泥河湾遗址群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而对它的科学开拓应追溯至20世纪初来搜集古生物化石的一些西方传教士。至今,已有5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考古学家来此考察。泥河湾遗址群已成为中外考古专家研究世界古人类的文化宝库。1921年,法国传教士文森特来到泥河湾村传教,他在村周围发现了大量的贝壳、蚌类和哺乳动物化石,并把化石发现情况和泥河湾村一带特殊的地质地貌告诉了同在中国传教的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德日...
致力于旧石器古人类研究的基层文保工作者成胜泉站在这座高逾五米的剖面下,手指沿着青灰色的“泥河湾层”缓慢划过,“这是第四纪标准地层。”细腻的泥屑泛起,每一点人类的遗迹都隐藏在这漫长的时间旷野里,雪爪鸿泥,吉光片羽。 在他周边的100平方米内,曾发掘出石器、化石1700多件。 在他周边的一公里内,发现了距今200万年的人类遗迹,对亚洲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新华网石家庄8月21日专电(记者白林)日本同志社大学旧石器考古专家松藤和人、菊池强一20日来到河北阳原泥河湾旧石器遗址群,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为泥河湾盆地古环境、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编年的深入研究搜集补充资料。 2010年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日本同志社大学共同研究确立泥河湾盆地晚更新世中、晚期环境及旧石器时代遗址编年项目,项目由河北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批准实施。 次年8月,这个项目...
中外学者关注泥河湾。通讯员 郑世繁摄 泥河湾,这是一处在公众视野里“默默无闻”的遗址,但在学术界,它的名字响彻中外。周六,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办公室里,记者专访了我国古人类研究专家、副所长高星。 泥河湾为什么这样重要? 记者:请您谈谈在泥河湾工作的情况? 高星:我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就读的时候就对泥河湾耳熟能详。到科学院读研究生的时候到遗址参观过。1...
近日,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学术研讨会在张家港举行。著名考古学者何驽在会议上表示,经过多年考古发掘,距今约4300——3900年的山西陶寺遗址群很可能就是最早的“中国”。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陶寺村以南,地处汾河以东,塔儿山西麓,距县城约15华里,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址...
中国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技术娴熟、内容丰富,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她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衰落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在约4000年前的夏朝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商朝和西周时期,青铜器文化走向发展的顶峰。春秋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仍然在继续发展。到战国时期,随...
大图:嵌在土壤层的民窑遗址。小图:出土的陶碗表面绘有菊花、兰花等图案。 位于该县新回龙镇距今700多年遗址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 河源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又有重大发现!昨日上午,经中国当代文博专家、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河源市博物馆馆长黄东现场考古证实,该市东源县新回龙镇碗窑坪发现了距今700多年的元末明初民窑遗址群,遗址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填补了河源市新丰江边一直没有发现明窑的空白。 民间文...
入地两米,考古工作者看到了经过煅烧而发红的泥土和灰蓝的炉壁。有谁知道,在1500年前,正是在这些破旧的窑炉遗址里,经过匠人们一次次尝试,精美的邢窑白瓷横空出世,打破了过去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6月9日,在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新发现的八大邢窑窑炉遗址首次公开亮相。完整的窑炉或可追溯至隋代、北朝,有望弥补中国陶瓷史研究空白。如今,一处当年被工匠丢废弃瓷器的“垃圾坑”...
近日,笔者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文物部门获悉,该县发现隋唐时期大规模邢窑遗址群落。6月5日下午,笔者在内丘邢窑发掘现场看到,在已发掘了1米左右深度不等的12个探方内,十余名考古发掘人员正在省文物考古专家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据省文物研究所内丘考古队队长王会民介绍,“目前我们正在对明清时期的文化层,包括一些夹杂的现代遗迹进行细致的剥离。目前已现出3处隋唐窑炉的窑顶。同时,在已出现的...
记者2日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文物部门获悉,这个县发现隋唐时期大规模邢窑遗址群落,已探明有6座相对集中的隋唐时期邢窑窑炉和丰富的瓷片堆积层,并已采集到隋代白瓷碗、带“盈”字款的白瓷玉璧底碗、唐三彩陶片等重要标本。 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内丘考古队队长王会民介绍,目前考古人员正在对明清时期的文化层,包括一些夹杂的现代遗迹进行细致的剥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已经显现出3处隋唐窑炉的...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有“东方人类的故乡”之称的中国泥河湾遗址群保护规划日前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 泥河湾遗址群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主要位于河北省阳原县桑干河两岸区域内。这里拥有国际地质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和早更新世石器时代的遗址。 泥河湾遗址最早由法国古生物学家与美国地质学家于1924年发现,截至目前,先后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考古学家来此考察。目...
延安革命遗址群首批保护项目17日在延安市枣园开工,宝塔山等十大革命景区周边环境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延安市市长梁宏贤介绍,延安是举世瞩目的中国革命圣地,为了更好发挥延安作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实施延安革命遗址群保护项目,对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十大革命遗址进行改造建设,整治周边环境,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景区形象和教育功能,将十大...
2月5日,“宝地·特刊”版刊出了“新疆文物文化公开课”主讲人之一李文瑛所作的“小河六问——小河多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的报告;今天我们刊出另一主讲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队队长、研究员巫新华博士所作的关于达玛沟遗址群考古发掘的部分内容。一提达玛沟,读者就会想起2011年11月前后被媒体分外关注的达玛沟文物盗掘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