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河北泥河湾遗址群成为中外考古专家研究世界古人类文化宝库

  对神秘泥河湾遗址群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而对它的科学开拓应追溯至20世纪初来搜集古生物化石的一些西方传教士。至今,已有5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考古学家来此考察。泥河湾遗址群已成为中外考古专家研究世界古人类的文化宝库。
  
  1921年,法国传教士文森特来到泥河湾村传教,他在村周围发现了大量的贝壳、蚌类和哺乳动物化石,并把化石发现情况和泥河湾村一带特殊的地质地貌告诉了同在中国传教的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德日进和美国的地质学家巴尔博。这几位国外专家先后来到了泥河湾村,拉开了外国专家研究泥河湾的序幕,泥河湾的学术价值得以发现。上世纪30、40年代,泥河湾地层、泥河湾动物群先后被命名,并得到国际认可。在1948年的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泥河湾地层被确定为第四纪标准地层。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对考古工作的逐步重视,国内的地质、考古专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等都来泥河湾进行学术研究,使泥河湾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科学成果越来越丰富,历史价值越来越显现。他们在泥河湾地层中发现的大量石器,证明人类曾在这里生活。

  文物专家表示,泥河湾遗址群引发国内外关注是基于以下原因:首先,泥河湾是世界上古人类遗址分布密集的地区,其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和新石器时代,已发现遗址156处。目前,全世界百万年以上的人类文化遗址共发现53处,泥河湾遗址群就有40处,遗址数量之多、密度之高,世界上极为罕见。

  其次,泥河湾创造了世界上独有的连绵不断的文化。东方人类从二百万年前到五千年前,一直在泥河湾生活,不断创造文明,这种绵延的文化,是非洲奥杜维峡谷所没有的。

  再次,泥河湾拥有世界上稀有的第四纪标准地层。全世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只有两处,一处在泥河湾,另一处在欧洲的维拉佛朗期,泥河湾保存完整远胜维拉佛朗期。

  最后,泥河湾拥有世界上丰富的古人类研究成果。特别是在1978年,发现距今136万年的小长梁遗址,作为人类最北端的活动点,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第一块台阶上。2001年又发现距今200多万年前的马圈沟遗址,这一发现震惊世界,泥河湾成为能与世界公认的人类起源地——东非奥杜维峡谷相媲美的世界人类发源地,对“非洲起源单一论”提出严峻的挑战。

  泥河湾每一次的考古发现,都振奋人心,吸引中外媒体的眼球,英国《自然》杂志,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英国BBC广播电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巴西费加罗报等均对泥河湾进行了系列报道。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河北阳原县成功举办三次泥河湾国际研讨会。(新华社 白林)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