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设需要公众的参与

  “Very impressive(印象非常深刻)!”9月18日,“博博会”期间,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苏埃·阿克索伊在四川博物院参观了《茶马古道》展览和四川汉代陶石艺术馆后,兴奋地说道,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这几天您参观了四川的博物馆,您对它们的印象如何?

  苏埃·阿克索伊:目前我只参观了成都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院的部分展厅,但四川的博物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汉代的石棺,上面有精美的浮雕图案,这些图案非常具有四川特色。还有展厅里陶俑的表情,都是面带微笑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同一时期只有四川的陶俑是微笑的,也许说明四川是个适合居住的好地方。

  我也非常喜欢《茶马古道》展,虽然是临时展,规模不大,但是很清楚地展示了茶马古道的历史故事以及中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文化交流。

  这次在四川停留时间有限,很多博物馆没办法一一参观,但是我要了四川博物院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希望能进一步了解更多四川的博物馆里丰富的文物和历史。

  记者:在四川有上百家民办博物馆,您对这些博物馆的建设有什么建议吗?

  苏埃·阿克索伊:民办博物馆的建设和经营其实不是一件易事,不仅需要财物上的支持,更需要社区公众的参与,这其实是互惠互利的。一旦公众参与进来,对博物馆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同时博物馆也能为社区公众带来好处,不仅是经济上的收益,也给他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公共空间。

  记者:您对这届“博博会”满意吗?

  苏埃·阿克索伊:非常满意。这次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新驱动:科技引领、创意未来”,“科技”和“创意”在本届“博博会”上体现得非常到位。科技关乎未来,我们必须看到科技能带给我们的各种可能,并且将其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因为科技能帮我们获得更广泛的公众,一些交互式的科技设备能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

  从博览会的展陈以及相关产业来看,中国的博物馆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成熟了。我很惊喜地看到这么多富有创意的产品,我觉得中国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有很大的潜力。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