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07年9月,河北省拉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大幕,截止到今年6月,全省文物普查地域过半,已完成邯郸、承德、沧州、衡水、邢台、石家庄市等6市文物普查工作,张家口、廊坊的普查工作正在进行。据统计,全省共有82个县级行政区域完成实地文物调查,普查完成率达61.82%。截至2009年4月30日,全省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5660处,其中新发现文物13411处,复查12249处,文物遗存数量实现了翻番,...
近日,浙江省长兴县文物普查队在雉城镇三星村张家桥自然村一小陇岗上发现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张家桥遗址。 该遗址西靠方山南坡连绵不断陇岗,东接长泗平原,相对高度17米。发源于方山东南侧一条水系由西北向东南从遗址东侧擦肩而过注入长兴港。现场调查勘探发现在东西向长约240米,宽约90米的整座陇岗上均有古文化遗存。其中以岗脊与东北坡更为丰富,可见文化层达0.3—1.2米。尤其是...
清溪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东南部,与深圳、惠州两市接壤,是东莞客家大镇之一。 5月26日至6月13日,市普查队对清溪镇143平方公里范围内21个村(社区)展开实地普查,普查覆盖率100%。共普查登记文物85处,其中新发现76处,复查9处。在新发现的文物中以客家民居与碉楼居多,其中河柏桥红楼具有较高价值。 河柏桥红楼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重河村,由美国华侨黄有传于民国十年(1921)回国兴建。红楼由...
近日,浙江省苍南县文物普查队在莒溪镇普查时发现了明代银矿矿洞遗址——天井山龙船坞银矿矿洞遗址。 该遗址位于素有“苍南西藏”之称的莒溪镇天井村、龙船坞东坡,俗称“银洞坑”,遗址占地面积约为1250平方公里,共有窿洞50多个,面东而凿,以横坑居多,少数为竖井,洞壁清楚可见矿脉线层;窿洞多为一组两个呈上下垂直分布,上层主要用于透气排风,下层为主矿洞口;浅...
日前,浙江省新昌县文物普查组在距香林寺遗址始建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约一公里处的竺道园山上,见到了不少瓷状碎片及烧制窑具,烧制的多为民间日用的盘碗之类,以碗为主,多数已上釉,可见当时烧制技术已相当成熟。 据调查,古时称东宅村竺道园山一带为“瓦窑畈”,曾设有不少瓷窑和砖窑,村民曾在竺道园山窑址周围的良田里刨出较完整的青瓷碗与酱瓷碗。古窑建于什么朝代文献无考,走访村中的...
近日,广东省梅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试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重视下,在水车镇党委、镇政府及镇文化站、村委会的积极配合支持下,历时一个多月,完成了水车镇实地田野调查试点工作和文物数据及相关资料登录工作。 在试点期间,梅县普查队员吃苦耐劳,敬业爱岗,在当地向导文化站长钟广财,村民黄达民等的带引下,顶烈日,冒风雨,忍受蚊虫叮咬,走村串户,跋山涉水,同心协力,共勘查文物线索点6...
高氏家祠位于丰县孙楼高楼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已有320余年历史。享堂门额悬挂木制匾,上刻“丰乡三瑞”四字。乾隆十七年,两江总督高晋督办河工路经丰县,闻高氏一门三寿,为同胞兄弟,大公115岁,二公110岁,三公105岁。高晋亲造其门探视,在黄绫上书“丰乡三瑞”相赠。刘继敏摄 2007年,大丰市刘庄镇友谊村发现21枚曾流通于战国时期楚国的郢...
陕西文物普查工作引起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广泛关注,日前,央视《走近科学》栏目摄制组专程赴陕西,以陕南、陕北等地新发现的崖墓、崖居为线索,拍摄制作反映陕西文物普查工作的电视专题片。 在长达10天的前期拍摄工作中,央视《走近科学》栏目摄制组在陕西文物部门、文物普查机构和普查队员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后拍摄了商洛市商州区、镇安县等地新发现的崖墓、悬棺葬和山寨遗址及延安市甘泉县崖居群和摩崖造像等普查新发现...
日前,国家文物局童明康副局长、人事教育司侯菊坤司长一行赴河南调研文物普查工作并慰问一线文物普查队员。 童明康副局长一行听取了河南省文物局关于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情况汇报,并与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政府、文化局的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资源处处长秦文生、郑州市副市长刘东、文物局局长阎铁成及省、市普查办公室有关人员参加了座谈。童明康副局长对河南省的文物普查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日前,由中共西沙工委、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和省文体厅联合组织实施的历时20天的西沙群岛海下搜寻文物普查结束,新发现5处水下遗物分布点、7处水下沉船遗址。 据悉,水下文物普查是中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西沙水下文物普查共有来自北京、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的15名水下考古队员,他们依次对西沙永兴岛、石岛、东岛、浪花礁、玉琢礁、晋卿岛、七连屿等水域进行调查,采用磁力仪、GPS定位仪...
记者一日从海南省文体厅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获悉,由中共西沙工委、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联合组织实施的西沙群岛水下文物普查已于五月三十日结束,历时二十天的海下搜寻,新发现五处水下遗物分布点、七处水下沉船遗址。 水下文物普查是中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00九年度西沙水下考古队队长、海南省文体厅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亦平介绍,此次西沙水下文物普查,有来自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的文物大县拜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近日全部结束,文物工作者新发现文物点66处,其中,古墓葬群39处,共有各类古墓葬1830座,成为此次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 第三次文物普查前,拜城县各类文物点为65处,其中闻名世界的克孜尔千佛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平国摩崖石刻、温巴什石窟、台台尔石窟等5处文物点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无论是文物点数量...
铜陵调研督察座谈会 近日,安徽省文物局局长陈建国率领由省文物局、省旅游局、省党史办等单位组成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及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第五调研督察组对铜陵市进行专项调研督察。 调研督察组在铜陵市召集各相关单位进行座谈、交流,去铜陵市博物馆、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增文物点、近现代工业遗存等现场进行考察、调研。通过考察调研认为,铜陵市委、市政府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十分重视,积极按照国家...
5月20日,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文物处处长周魁英一行莅临铜川市检查指导文物工作。 赵荣局长一行上午前往陈炉古镇视察调研,对陈炉古镇作为该省目前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做了高度评价;要求铜川市、印台区进一步加强陈炉古镇文物保护工作,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表示省文物局将在陈炉古镇的文物保护项目、文管所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铜川市政府副市长陈俊、铜川市文物旅游局局长王世华、印台区政...
昨天,记者从合肥市文物管理处了解到,在刚结束的合肥未建城区文物普查中,他们在刚划归合肥市的南岗镇,发现多处商周时期古遗址,如,占地达3万平方米的塘岗遗址、面积约5000~6000平方米的河墩头遗址和师姑墩遗址等。 此外,还发现当年曹操的“屯兵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鸡鸣山三国遗址。文物普查人员在该山山头发现三个用粗大条石做成的拴马桩。此外,在鸡鸣山南坡下,有一口面积约5...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