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通知》精神,我区精心组织,全面实施。通过一年零七个月努力,提前三个月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据统计,该阶段工作共普查文物点612处,发现古遗址7处、古墓葬12处、古建筑320处、石刻近百块、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11处。 另外,浙东运河镇海段调查共查得各类桥梁74座,堰闸11处及各种有关运河碑记、历史遗迹近20处,码头遗址33处,详细绘制...
近期,咸阳市文物普查队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在彬县小张镇卧龙村发现了商代到西周的遗址,并出土了大量陶片。 据了解,该遗址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00米,南北长约350米,总面积为14万平方米,百子河、泾河在东南环绕。遗址东西走向的断崖层上暴露出带状的文化层,断断续续长约30米,有零星的陶片包含在里面。在遗址区南侧的地表上还散见大量的泥质和加沙陶片与器足,泥质的多为盛器的残片,而加沙陶耐高温多...
“崇州新发现了500余处文物遗址!”昨日,崇州市文管所对外公布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据崇州文管所长何树全介绍,这些新文物遗址是自2007年至今搜索发现的,其中有古墓葬200余处,其中有4处古墓葬至今末被盗掘;宅地民居上百处,多为清末民初的川西民居,大多集中在街子、三郎、怀远等山区受灾乡镇;最具特色的是崇州市公议乡的隋朝古窑址。 成都市考古专家对古窑内数万片瓷片进行了仔...
南顿俗称杨墩,在壶镇西南侧河谷平畈。海拔195米。光绪《缙云县志》载,“上南顿,属二十五都,下南顿,属二十四都”。民国以后即属一个行政村。村民尚有胡、周、郑、麻等多姓。据《蔡氏宗谱》载,明初蔡富二、富五兄弟迁入。《胡氏宗谱》载,南宋末胡复祖从云岭迁。古楼《周氏宗谱》载,周起于明前期从古楼迁。可见南顿村的历史较悠久。此次在南顿村普查,发现古老建筑甚多,民国时期典型建筑就有5幢...
今日,记者从甘肃省文物局了解到,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庆阳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组新发现多处革命遗址。这些新发现的革命遗址,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革命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据了解,庆阳市庆城县、环县、华池县文物普查队在进行野外文物调查时,根据事先翻阅大量资料了解到的相关信息,通过走访当地群众,发现了大量的革命遗址。 新发现的革命遗址为七七0团大生产运动旧址、华池县苏维埃旧址、雷屹崂梁...
根据国家文物局部署,7月2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博物院、福州市文物局以及部分其他省(市)的国家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组成的“福建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工作队”一行42人今天正式进驻平潭县屿头岛,开始对平潭大练海域沉船遗址进行水下考古发掘和打捞,并全面开展福建海底文物普查工作。 近年来,福建沿海先后发现多个古沉船遗址,出土了大批水下文物,为研究古代中外交通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次...
西堤头镇刘快庄村赵太君墓 北仓镇王秦庄村黄金祥故居 天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自2007年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已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819处。 记者日前从北辰区文物普查部门获悉,在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多处明清时代的庙宇、寺庙及古墓遗址被发现,如桃花寺庙宇遗址、南王平老爷庙、卢庄村东井、小芦庄大槐树、贾庄伙遗址、朱庄伙遗址、线河战备砖窑、赵太君墓等。这些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久远,建筑...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彦蓉在四川文物简报2009年第25期《四川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新进展》上批示:“很好!望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对处于后进的地区要加强督察,确保全省任务圆满完成”。黄彦蓉副省长的批示不仅是对四川省“三普”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同时也是对全省“三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下,截至6月30日,济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田野调查工作在山东省率先提前半年完成任务,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 本次文物普查是继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束20余年之后,对全市境内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为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市三普办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关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创新方法,...
自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实地调查工作开展以来,至2009年6月底,宁波北仑区已累计调查行政村208个,登陆不可移动文物126处,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06处,极大地丰富了北仑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北仑区为更好地巩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成果,将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及时有效地纳入文物保护体系,切实加强新发现文物点的后续保护工作。北仑区文物保护委员会根据国家、省、市文物部门要求分期分批做好各级文物保护...
广东肇庆文物部门九日对记者表示,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肇庆新发现文物多达六百一十九处,涉及四十三个种类。 肇庆市文物部门潘庆苏先生向记者介绍,在新发现的六百多处文物中,肇庆市四会市一处清末民初配套完整、保存完好的陆巷村古村落浮出水面。该村古村落现存有陆氏宗祠、衡南陆公祠、惠轩书室、陆苏九宅第、石板道、白沙码头、水井等七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点,是目前四会发现保存最完好、占地面积最大的宗祠。 潘庆...
全国文物普查正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全面展开,经过近三个月的艰辛调查,目前已经发现各类文物遗存点600处,取得了喜人成果。尤其是近日在蔚县一处财神庙内,发现了保存非常完整的清代《百工图》壁画。 该财神庙,坐北朝南,现存有前殿、正殿和东、西配殿,《百工图》壁画分四行四列绘制于东、西配殿的南北山墙上,每面墙绘制十六副,共有六十四副图,均以墨线相隔,右上角有榜题,内容包括首饰楼、成衣局、仁义当、生药店、...
近日,在廊坊的文物普查工作中,普查队发现了罕见的仰韶文化遗存。 该遗址位于文安县太子务村东南400米,北部略高于四周地表,南部为深约1米取土坑。遗址平面呈正方形,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地表遗迹丰富,暴露遗物有红陶夹蚌、夹砂器物口沿、底,绳纹灰陶片,细泥红陶钵口沿,褐陶罐口沿,鹿角等。可辨器形有钵、罐等。遗址坑壁断面上地表10厘米以下为文化层,厚度约30厘米,包含物大多为红陶碎片、白灰状碎末等。经河北...
日前,由山东大学和莱芜市文物办组成的山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在莱芜南部徂徕山脉一线发现一处大型石墙遗迹。经徒步调查、遗迹清理和文献解读,初步确定这是一段鲁国的长城遗迹。有专家称,这一重大发现为我国长城史、古国史、战争史和周代考古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新发现的这段位于莱芜市境内的鲁长城,全长30余公里。长城遗迹均位于山岭北侧,由石砌的城墙与城堡组成,在埠东南与五龙村北一带保存较好。城墙现存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