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考古工作者近日在西安北郊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形制罕见的西汉石椁墓,并出土带釉陶鼎等珍贵文物。经考古人员推断,墓主人有可能是西汉晚期列侯。 这座规模宏大的汉墓是今年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在西安北郊配合一楼盘地下车库建设工程中发现的,其砖砌墓室内砌筑石椁的墓葬形式在西安地区较为少见。 据了解,这座汉墓位于工地建筑基槽的东北部,发现时基槽已下挖近7米,墓室上部...
辽三彩海棠口牡丹纹盘 明珐华花鸟纹罐 奈良三彩五口瓶 高36.2厘米 8世纪 奈良市药师寺东院出土 唐渤海三彩三足带盖熏炉 唐三彩载乐驼 高56.2厘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统一新罗中期三彩高足杯 全罗南道出土 元“大元国至大元年”款 牡丹龙纹陶胎琉璃炉 元琉璃胡人进宝建筑饰件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脊刹前 西安 杜文 中国古代釉陶是我们既很熟悉又存在大量未知面的一...
重庆近日发现一座明墓,不仅雕刻精美,而且出土了釉陶卧女枕等精美文物。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该明墓为长方形竖穴石室墓,三室并列,平顶,长5.1米、宽4.94米、高1.36米。三墓室形制基本相似,均由封门、前室、墓门和后室组成,其中前室有过道相通。墓内装饰大量精美雕刻,有人物、动物、瑞兽、花卉、吉祥图案及仿木结构建筑等。该墓早期曾遭盗扰,此次出土的器物有釉陶卧女枕、银簪和铁棺钉等。考古专家指出,该墓形...
□文/图 赵君妮 早在千年之前的中国唐朝时期,长安城的女子早已是时髦装饰方面的先驱,“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写的《时世妆》一诗就是最好的证明,而《旧唐书》里“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所好尚……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不讳。”更描绘了唐代社会人们在服装衣饰方面的大胆开放。唐朝长安城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更是文化、时尚之都,开放的社会环境提高了女性的...
三国的铅釉陶器,大都是制作粗糙的灰陶,质量差。器型受南方青瓷的影响,可见到类似南方青瓷的器型如:双耳罐,四耳罐盘口壶等。铅釉陶的生产很少,直至北魏建国,因宫殿,深宅大院建筑的需要,出现了复兴的新局面。 这种低温铅釉陶在汉代的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花色品种增加,釉色明亮,出现了黄地加绿彩,白地加绿彩,还有黄,褐,绿三彩并用。从汉代的单色釉迈向了多色釉,它孕育了“唐三彩”,标志着北朝制陶...
2日上午,宜宾临港经济区沙坪镇构庄村6组一个叫天宝山的工地上发现两座古墓,并出土了10余件完好的陶器和青铜饰品。昨(3)日下午,墓室发掘工作仍在紧张进行,出土的文物已全部送至宜宾市博物馆收藏。 据宜宾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蔡永旭介绍,通过进一步发掘,从墓室中发掘出20多件文物。昨日下午,施工人员又在墓穴中掘出一些陶罐、器皿碎片,初步判定为东汉末年墓藏。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座已掘开的墓穴周围有大量...
唐代 高26.9cm。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通高18.5厘米、口径15.5厘米。 圆腹,长方形竖耳,小平底,矮蹄足。球面形盖上对称置三环形钮,盖与身子母口吻合。器腹凸弦纹一周,盖与双耳满施青釉,釉色莹润,器身无釉,表面光洁。胎质粗鬆,呈灰红色。釉陶的发明,是汉代陶瓷工艺的一大成就,它为后世各种不同色调的低温釉的出现开创了先河。该鼎保存完整,为西汉釉陶代表性作品,它的出现正是我国原始青瓷向瓷器演变过程中的产物,其处於釉陶与瓷器之间的产品。因...
灯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照明用具。考古发掘发现,远在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洞穴中,就有大量的灰烬堆积,这就证明处在原始阶段的类人猿,使用火不单是用来烧烤食物、取暖,还用来照明。随着人类自身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灯具逐渐替代了远古人类用火堆、火把来驱赶黑暗。考古资料证实我国新石器时期已有灯具出现,到了商周、战国和秦时,灯具的型制、种类,以及制作工艺越来越高。汉代时期的灯具,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种类之...
古代烤炉:南越王汉代釉陶烧烤炉 我国吃烤肉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经·小雅》里就有一首诗写到烤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灸之。汉代学者毛亨在注解中说:“将毛曰炮,加火曰燔,抗火曰灸。”“灸”的意思就是“烤”。这首诗是写贵族在请客饮酒时,将猎取到的几只野兔或带毛烧熟吃,或烤着吃。秦汉时期,人们吃烤肉已很普遍...
一种施低温釉的陶器。一般只需要700至900摄氏度即可烧成。中国釉陶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中期出现。西汉武帝时期出现铅釉陶,以粘土作胎,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主要呈色剂是铜和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铜呈现翠绿色,铁呈现出黄褐和棕红色。釉层清澈透明,釉面光泽平滑。铅釉陶在东汉时期极为盛行,但基本上都是明器。北朝釉陶陶俑占很大比例。唐代盛行唐三彩,用白色粘土作坯胎,先入窑经1100℃素烧,取出后...
工作人员正在挖掘陶器。 胶南大场镇和海青镇交界处的古墓发掘工作有了新进展,4月21日上午出土了10余件距今约2000年的汉代釉陶器,引来百余村民争相目睹。专家表示,精美的釉陶文物对研究胶南的文化和历史有重要的意义,对研究汉代的文化和经济也有重要意义。 出土10余件釉陶器 4月21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了考古现场,此时10多名考古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挖掘,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胶南和青岛的文化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