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汉代釉陶烧烤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代烤炉:南越王汉代釉陶烧烤炉

我国吃烤肉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经·小雅》里就有一首诗写到烤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灸之。汉代学者毛亨在注解中说:“将毛曰炮,加火曰燔,抗火曰灸。”“灸”的意思就是“烤”。这首诗是写贵族在请客饮酒时,将猎取到的几只野兔或带毛烧熟吃,或烤着吃。秦汉时期,人们吃烤肉已很普遍了,考古发现的东汉著名孝堂山墓道石刻画像上,画着两个好似主客关系的人席地坐在火炉两侧,一人手中各拿两根羊肉串,举在火上烧烤,火炉呈长方形,下有双腿支撑。

据资料显示,目前考古文物中还未发现烤肉用的钎子、扇子实物。考古工作者在广州南越王墓中发现了铜烤炉,而西安的民间收藏家任虎成却珍藏有两件东汉釉陶烧烤炉,现介绍与大家共赏:

一件釉陶烤炉通高11.5厘米,长19.5厘米,宽11.3厘米。长方形,施绿釉,方折沿,斜壁,平底,四足,在烤炉的左右有弧形柄。烤炉上方的两排烧烤架上,分别放置有六只蝉。

另一件釉陶烤炉通高12.5厘米,长22厘米,宽10.3厘米。长方形,施绿釉,方折沿,斜壁,平底,四足,在烤炉左右也装有弧形柄。烤炉上方有两排烧烤架,左边放着4只仔鸡,右边放着4只小鸭。这两件釉陶烤炉是汉代先民生活习俗珍贵的实物资料,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