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古墓里挖出汉代釉陶器 墓主身份未确定(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作人员正在挖掘陶器。

胶南大场镇和海青镇交界处的古墓发掘工作有了新进展,4月21日上午出土了10余件距今约2000年的汉代釉陶器,引来百余村民争相目睹。专家表示,精美的釉陶文物对研究胶南的文化和历史有重要的意义,对研究汉代的文化和经济也有重要意义。

出土10余件釉陶器

4月21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了考古现场,此时10多名考古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挖掘,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胶南和青岛的文化专家组成了联合工作组,20多名工作人员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大家快过来!这里可能有文物!”上午 9时许,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一名挖掘人员大声喊道,众人急忙围了过来。记者看到,在南面的古墓中裸露着一个陶器的表面,胶南文物部门的专家嘱咐工作人员小心挖掘。上午 11时30分,经过3个多小时紧张清理,陆续出土了10余件造型别致的陶壶和陶罐等,记者看到,出土的陶罐上有精美的花纹和悬纹,高约70厘米,小口,底部呈圆形。出土的陶壶里外挂釉,样子很像青铜器。这批陶器釉色鲜亮、美观,大多体型较大,遗憾的是有几个陶壶和陶罐已经破碎,其中3个保存非常完整,初步确定是距今约2000年的汉代釉陶。

在现场还挖掘出一个绿色类似箱子挂钩的东西,专家告诉记者,这些釉陶器原来很可能保存在一个箱子里,随着历史的变迁而遭到破坏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出土陶器始于西汉

听说考古人员挖出“宝贝”,附近大场镇及海青镇的很多村民跑到现场参观,围观的村民也都啧啧称赞,“太美观了,真没有想到我们麦田里竟然挖出宝贝!”前来观看文物的赵先生激动地说。

“汉朝当地出了一个大宰相!”70岁的赵大爷告诉记者,汉代这里有很多村庄,住着不少老百姓和大户人家,当时这里的商业非常繁华,听说那个宰相死后葬在了这里。

现场的专家告诉记者,这种表面上釉的陶器出现于西汉,盛行于东汉,罐、壶等是古人用来盛酒、水、酱、米等食物的器皿,这些都反映出海青镇和大场镇的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考古人员根据随葬器物叠放有序的情形推测,随葬品原来可能保存在一个箱子里。

没有文字身份难确定

“这次出土的文物非常罕见!”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种造型美观的文物在胶南出土非常罕见,虽然不少文物已经残破,但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修整,基本都能恢复其本来面貌。这些文物中大都是生活用品,在汉代墓葬中经常发现,因为当时的人喜欢用这些东西陪葬,可能是希望墓主死后能够像生前一样生活。专家告诉记者,墓主人在当时至少是大户人家或者具有一定地位的贵族,但这次没有出土带有文字的文物,所以对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有一定的困难。

胶南文物部门的专家告诉记者,这批釉陶器充分反映了汉代这一区域繁荣的社会生活,出土的文物对于研究那个时期的殡葬礼仪和雕刻艺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研究胶南的历史和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次出土的文物为研究汉代社会、经济生活及殉葬等提供了重要材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研究价值,对解读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考古学资料。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