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华美的汉代釉陶“百花灯”清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灯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照明用具。考古发掘发现,远在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洞穴中,就有大量的灰烬堆积,这就证明处在原始阶段的类人猿,使用火不单是用来烧烤食物、取暖,还用来照明。随着人类自身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灯具逐渐替代了远古人类用火堆、火把来驱赶黑暗。考古资料证实我国新石器时期已有灯具出现,到了商周、战国和秦时,灯具的型制、种类,以及制作工艺越来越高。汉代时期的灯具,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种类之繁多、构思之新巧和出土之数量均超过前代。

从质地说,除了陶灯、釉陶灯、瓷灯、青铜灯以外,还出现了铁灯、玉灯和石灯。从形式说,除座灯之外,不仅出现了吊灯,而且多枝(又称“百花灯”)也很流行。汉代的多枝灯,一般为一个灯座之上支撑着高低错落几个至十多个灯盏。多枝灯增强了照明的亮度,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它不仅是灯具,而且是精美的工艺品。

藏家任虎成珍藏有一件汉代釉陶“百花灯”,通高76厘米。灯由座、柱、台和盏组成。底座直径20厘米,施绿釉,朴实厚重。座面塑有环绕的山峦,间有神态各异的人物及虎、狼、鹿等动物。座上立有方形灯柱,立柱的釉面已泛银,柱上有等距的三层十字布局灯架,每层有四个方形灯台,灯台上各置一黄褐釉、引颈、展翅、高4.5厘米的朱雀圆形灯盏。在第一层左边朱雀灯盏旁还塑有一高5厘米、憨厚可爱的小猴,寓意民间广为流传的“猴子点灯”的故事。汉代工匠为了增强十字灯架的强度,制作时又从灯柱上伸出曲枝,予以支撑。灯柱顶端方形平台上置一高9.5厘米、施绿釉、引颈、展翅、翘尾开屏状的朱雀圆形灯盏。该灯具共计有十三盏,为汉代灯具中的多枝灯,亦称“百花灯”。十三盏朱雀灯全部点燃后,满室生辉,充满神奇意味。这种豪华灯具,在当时必定是达官贵人才能拥有的。

此件“百花灯”不仅造型挺拔,绚烂华美,所塑造的神禽异兽、朱雀展翅等,反映了汉代社会追求“长生不老”、“羽化升仙”、“光明吉祥”之意,而且体现了科学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堪称我国汉代釉陶灯具的代表之作。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