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印度将31.5万份文物、文物建筑及遗址数据上传至印度国家文物古迹项目网站,公众可以通过该网站浏览已经上传的文物资料。 印度国家文物古迹项目约有4.5万处古迹遗址(未列入保护范围)档案数据是由印度国家古迹古物项目雇佣研究人员通过查阅二手资料得来,来源包括地图册、各邦及大学考古系发布的期刊、未发表的大学论文及调查报告等。 印度文物、建筑遗产、文化遗迹众多,却缺乏一个可供参考的...
7月26日,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该院数字化考古采集工作近期正式启动,将在三峡库区的巫山大水田遗址开展试点。 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工作人员徐进介绍,数字化考古采集工作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还原考古现场,考古人员首先用无人机进行低空航拍获取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再通过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来处理数字影像,最终生成三维模型、正射影像图和数字表面模型等数字化成果。 据了解,此次试...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了解到,目前西藏已完成布达拉宫、西藏博物馆等1305处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10万余件各类珍稀文物在数字化建档中得到更加科学的保护。 西藏是全国文物资源富集地区之一,覆盖全区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自2013年起正式启动,普查范围包括1965年(含)以前历史上各时代的艺术品、文献资料等,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的1965年后的藏品,以及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化石等文物。 ...
办人函〔2016〕6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理念与方法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推广,同时为推动文博管理研究者的交流合作,我局委托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举办“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培训班”,现就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6年8月1日至2016年8月10...
据统计,我国古籍藏量总数达5000余万册(件),20余万种,但其中已完成数字化的尚不足一半—— 与时间赛跑,古籍数字化如何加速 古籍为何要数字化 今年1月在听到某邻国宣布研制成功氢弹的消息后,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他担心的是保存在辽宁省图书馆内的清代皇家藏书“天禄琳琅”的安全。辽图所藏的“天禄琳琅”古籍共35部,其中一半是宋...
说起田野考古,人们首先想到的大都是一群满身尘土的人蹲在地里挖土,一股土腥气扑面而来。但实际上,尘土之外,现代田野考古学因其学科天然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已经是各种人文与自然科学前沿成果的实践平台,这其中便包括当前已经在很多行业中十分流行的“数字化”概念。 考古学界对考古数字化的探索很早就开始了,上世纪末,计算机尚未在国内完全普及开来时,学界就有“计算机考古”的提法与概念。湖南对考古数字化的探...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一直是海内外文化界关注的焦点。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相关基础建设还需一段时间,目前大量的珍贵文物修复完成后无法及时与公众见面。那么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如何解决?公众考古又该如何拓宽渠道?数字化的网上博物馆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回答。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网上博物馆的宽幅页面上,悦耳的汉乐、金光熠熠的马蹄金、流光溢彩的车马器、恢弘巨大的主墓室、...
来自印第安纳大学和米兰理工大学的团队环绕在一件大型美第奇花瓶周围,将对其进行扫描以创建 3D 模型。 中国文物网 5 月 27 日编译报道:印第安纳大学和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帮助该馆对 1,250 件无可替代的希腊和罗马雕像创建 3D 模型。 乌菲兹美术馆是全球最古老、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将邀请印第安纳大学的虚拟世界遗产实验室为馆藏的雕塑创建高分辨率的 3...
瓜州东千佛洞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东南90公里处长山子北麓的东西崖壁上,始创于北魏,历经唐、五代、西夏、元、清等各代重修而渐成规模。现存洞窟23个,壁画486平方米,塑像56身。东千佛洞以西夏时期壁画驰名,其中第2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一窟之中多种风格并存,显教经变、汉密图像均属中原风格,藏密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受西藏、印度、尼泊尔风格的影响,同时洞窟形制独具特点,是西域早期石窟形制的再现。1996年被...
记者5月3日从大同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创立并启动。 近日,云冈石窟研究院组织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大同市勘察测绘院等单位,发起创立“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并就“十三五”期间云冈石窟文物数字化工作规划进行了深入研讨。各方就共建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达成共识,共同起草了实验室章程,明确了实验室发展目标、运行机制、近期工作计划等相关内容。以此为标志,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
4月13日,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石窟数字化体验馆建设与应用研究——以麦积山石窟为例”项目在甘肃天水通过验收。 “石窟数字化体验馆建设与应用研究——以麦积山石窟为例”于2013年5月启动至2015年12月截止,该项目改进了石窟的数字化信息获取方法,采用了石窟的高真实度渲染技术以及三维展示互动呈现技术,建立了数字档案平台,有力地推动了石窟的数字化管理,既使珍贵的石窟信息得到更好的保存,为我国文...
中国有超过4500家博物馆,3100余家画廊,然而博物馆高冷的建筑外墙、密不透风的安防监控设施,将馆藏的一件件艺术品披上了“精贵”外衣,无形中增加了艺术品与普罗大众的距离。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与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尝试改变这一现状。 近日,线上展览平台“玺阅”宣布上线。“玺阅”是玺喜艺术金融推出的一款为艺术展览爱好者提供全方位艺术资讯和服务的专业线上平台,通过与国内各大艺术机构包括画廊、美术馆、博物馆...
【摘要】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知识传播和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大数据的运用为现代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直观的视觉效果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不仅能够减少文物的损坏,还可以用全新的形式将文物活灵活现地展现给参观者,并且为文物管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方式,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数字化博物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 传媒 博物馆 ...
以前想要了解我区文物信息,必须要查询文物典籍,不过现在只要登陆拉萨文物网就能详细获知了!日前记者从拉萨市文物局获悉,拉萨市“数字文保”系统建设项目一期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50处全国重点文物和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信息已采集并输入数据库。 据拉萨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拉萨“数字文保”系统由北京援建,一期工程于2012年10月获得拉萨市受援领导小组立项批复,同年12月,...
“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昨晚,湖北大学商学院寻迹工作室的8名成员熬夜写感谢信,这33份信件将寄往北京、上海、新疆等15地的众筹者。 寻迹工作室成立于去年9月。团队成员、人力资源专业学生崔翰林介绍,寻迹工作室针对无法实体复原的历史古迹进行数字化仿真复原及文创产品开发,进一步的目标是在互联网上建立历史古迹数字化博物馆。 “这个想法萌生于去年11月对汉口里老人的一次志愿服务,老人们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