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25日,湖北省科技厅组织召开“荆楚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课题验收会。 会议邀请武汉邮电科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兴业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11位专家组成验收专家委员会。 该课题是2012年科技部批复立项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由华中师范大学牵头承担相关研究任务。经过三年多的实施,课题构建了荆...
昨天,鸿山遗址博物馆正式启动了鸿山遗址精品陈列展览及文物保护数字化项目。该项目为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博物馆数字化国家级试点项目,也是无锡市首例,预计今年年底基本完成,明年上半年验收。届时,参观鸿山遗址不再只是隔着冷冰冰的展柜观看,一件件春秋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或能“触手可及”。 让静态馆藏文物“活动”起来 “我们是无锡第一家启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博物馆,我们跟大家一样期待着。”鸿山遗址博物馆办公室主...
想象过把山东省青岛市博物馆里高达6米的北魏石佛像按原比例缩小,通过3D打印带回家吗?近日,青岛市博物馆正在进行的“珍贵文物三维扫描建模”工作,就可以让这样的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据悉,这项工作是山东省文物局开展的全省珍贵文物数字化项目的一部分,多位工作人员半年来一直在青岛市博物馆地下库房对千余件馆藏国家二级以上文物逐一开展三维扫描工作,为文物建立永久性、高精度的数字化档案。 青岛市博物馆内,...
第61龛冷泉溪南岸山腰尊胜佛母正射影像图 近日,杭州西湖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会同灵隐管理处组织召开了由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的杭州灵隐飞来峰造像数字化考古调查工程(一期)项目验收会。 与会专家在听取李志荣老师的汇报后,一致认为“杭州灵隐飞来峰造像数字化考古调查工程(一期)”与传统考古调查相比体现了数字化考古的优势和科学性,工程资料完整、数据详实、内容准确,整体质量较好,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
1月20日,在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的项目验收会议上,由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的“杭州上城区上仓桥11号临安城东城墙遗址数字化”和“杭州市临安城遗址城墙遗迹物探考古试验”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并获得高度评价。 临安城是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一个特例,对于研究南宋政治经济及文化、以及中国都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鉴于临安城遗址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十一五”...
据中国文化传媒网报道,近年来,西藏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不断推进,曾经“人走艺亡”“人亡歌歇”的非遗保护困境逐渐“解围”。目前,西藏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普查建档和数字化保护工作基本完成,大批传承人的图文、音视频等全媒体资料陆续纳入统一的数据库。西藏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阿旺旦增表示,近十多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斥巨资全力保护西藏非遗文化,通过普查,累计收集记录稿10万余篇,音像1500余盒(盘),...
1月18日,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奔向未来——儿童数字化游乐空间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幕。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赵东花出席开幕式,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致辞。来自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全国妇联儿童部、全国妇联国际部、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儿童中心、中国儿童博物馆研究中心、北京华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嘉宾以及史家小学的学生共200余人参加开幕活动。 本次展览是由中国妇女儿童...
河北省博物院、河北传媒学院、精英集团三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近日在河北省博物院举行。根据协议,三方力争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更为先进、便捷的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平台,并在展览演出、网络媒体开发利用、文化产业项目、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合作,打造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 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表示,本次合作将有利于加快博物院数字化进程,更好实现文化遗产的弘扬利用、服务大众。精英集团董事长翟志海表示,精英集团将依...
佛像、唐卡、瓷器、丝织品……这些收藏在西藏博物馆的老古董,如今将正式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电子身份证”。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西藏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建档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首批万余件珍贵文物已顺利完成建档,后续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此举有利于帮助摸清西藏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助力构建科学的文保体系。 西藏博物馆于1999年开馆,是西藏首座现代化博物馆,目前馆内藏品达52万余件。长期以来,由于技...
佛像、唐卡、瓷器、丝织品……这些收藏在西藏博物馆的老古董,如今将正式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电子身份证”。 记者近日了解到,西藏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建档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首批万余件珍贵文物已顺利完成建档,后续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此举有利于帮助摸清西藏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助力构建科学的文保体系。 西藏博物馆于1999年开馆,是西藏首座现代化博物馆,目前馆内藏品达52万余件。长期以来,由于技术等...
过去的2015年,备受外界关注的敦煌石窟数字化进程持续加速推进。一大批敦煌石窟艺术精品利用高科技手段成系列、成规模“走出敦煌”,通过“数字展”、“网络体验”、“手机APP”等途径在海内外多个城市“动起来”。 记者1月1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目前该院已完成洞窟摄影采集119个、图像处理57个、彩塑三维重建17身、虚拟漫游101个,以及4.1万余张底片数字化和113个洞窟三维激光扫描等。这些丰硕成果相...
2015 年12月28日, 安徽博物院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系统验收会召开。项目总监、省文物局副局长汪顶胜,验收小组组长、安徽博物院院长朱良剑出席会议。 北京雅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监从项目回顾、项目成果汇报、下一阶段工作重点以及后期运维与升级管理四个方面做了项目验收汇报。雅昌公司产品经理对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具体操作进行了演示, 并与安徽博物院相关人员完成项目资料交接。...
12月5日,为期两天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保护国际论坛在中山大学中文堂开幕。论坛以信息化时代的文化变迁为背景,探讨全新的文化遗产整理与保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少数民族研究所所长朝戈金,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杨伟时等领导以及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国的50余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演讲并对话。 与技术变革密切相关的人类文化传承方式、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深刻影响着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