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资料图 5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文物局对外披露,近日文物人员在该旗曼德拉苏木一个洞窟内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彩绘手印岩画。 官方消息指,此次新发现的手印岩画处于一个山洞岩壁上,该石洞朝向偏东,洞口高2.15米、宽3.4米、深3.21米,洞内顶部石壁上有14个彩绘手印,其手形四周为褐红色,手形本身是岩石本色,左手印13个,右手印1个。 阿拉善右旗文物局局长范荣南在接受记者采...
东汉彩绘陶神灯 东汉彩绘陶镜台 涿州市博物馆位于涿州市华阳西路49号,总投资1.36亿元,占地面积23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8000平方米,馆内设有8个展厅。 涿州市博物馆以《幽燕沃壤 大美涿州》为主题,设有《序厅》《涿水长歌》《石艺通灵》《陶韵绚彩》《范阳遗风》和《峥嵘岁月》展厅,以及《擎天柱》中厅,陈列内容包括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
山西发掘出一座金元时期仿木结构彩绘砖雕墓葬。考古所提供摄 山西省晋中市考古研究所5日发布考古新发现,考古工作者在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下峪村抢救发掘出一座金元时期仿木结构彩绘砖雕墓葬。 该墓葬出土的文物有瓷钵、瓷盏、木枕、串饰、银耳环等,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金元时期的葬俗及历史又增添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7年3月24日,晋中市文化局接到榆次区东赵乡下峪村村民王学林反映,他在自家院里...
时间:2006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四川省 编号:Ⅶ-39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色达县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属于格萨尔文化的一种遗存,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石渠、丹巴三县境内,以色达县的格萨尔彩绘石刻最有代表性。色达县位于蜀西北,传说曾是岭国长系部落居住的地方,又是岭国名将尼崩达尔雅和阿奔•布益盘达的故里,故格萨尔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有“格萨尔艺术之乡...
正在进行中的彩绘厅的保护工作 中国文物网1月16日编译报道:格林威治旧皇家海军学院的彩绘厅被称为“英国西斯廷教堂”,它在未来两年将经历一次巨大改变,包括保护性修复詹姆斯•索恩希尔爵士的天顶画,新建一个游客中心、画廊和咖啡馆。作为这个重要项目的一部分,参观者将获得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对天花板进行参观(将于2017年4月1日启动),近距离观看绘画的保护性修复工作。届时各种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都可以...
日前,笔者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今年初夏,我省考古工作者对长子南沟被盗的1座金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的彩绘壁画《二十四孝行图》,精美传神,其鲜活的孝子故事,向世人讲述了古代经典的孝道文化。其中的一些孝子故事至今仍在山西的地方剧中传唱。 长子南沟金墓位于长子县碾张乡南沟村西南,地处岚水河支流南沟南岸的二级台地上。今年4月底至5月中旬,省考古研究所对长子南沟被盗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对被盗...
双体陶罐为夹细砂黄陶,口径11.3厘米,底径8.4厘米,高19厘米,侈口呈喇叭状,直颈、斜平肩,腹部为袋形双体,中裆相连,下腹壁向内曲收为假圈足,形体好像两只小兽相向而立,颈部和肩部的一对带孔器钮巧妙地把动物的耳与尾表现出来,这应该还是为方便携带而穿绳之用,陶罐器身表面经打磨显得十分规整。陶罐表面以刻划纹和黑色彩绘加以装饰,颈部饰一圈双勾带纹;双体纹饰各不相同,一体以双勾三角折线纹为主,线外饰彩,...
“朱雀”又名朱鸟,其形象颇似凤凰,是一只吉祥、勇武的飞鸟,它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灵”之一,据汉、魏晋时期成书的《三辅黄图》记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这四种神兽各代表一方,青龙主东,白虎主西,朱雀主南,玄武主北。《礼记·曲礼上》称:“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古人面南而视,如称山西为山右,江东为江左) “四灵”形象出现在文物上,最常见的是汉代四灵纹铜...
玉皇庙彩塑 山西晋城玉皇庙彩绘泥塑及壁画保护修复项目,是国家文物局在“十一五”期间启动的“山西省南部早期木结构建筑保护工程”的一部分。受山西省文物局委托,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历时10年,承担并完成了前期勘查设计、保护工程实施。 10月22日,山西省古建筑维修质量监督站组织国内彩塑、壁画专家,对山西晋城玉皇庙彩绘泥塑及壁画保护修复项目进行了评审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实施过程...
水龙祠彩绘壁画 位于湖南省江永县勾蓝瑶寨的水龙祠彩绘壁画是中国瑶族聚居地面积现存最大的古壁画,历经岁月变迁,这个珍贵的“老古董”保护形势岌岌可危。近日江永县邀请了从事壁画保护20余年的意大利团队联合国内专家“问诊”古壁画的抢救保护,设计水龙祠建筑本体抢救保护方案。 瑶族是一个国际性民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地,被称为“东方吉普赛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
这是一尊极为生动写实、栩栩如生的明代木雕罗汉像。罗汉双目平视,清澈明亮、宛若真人。面部丰润,面露微笑,给人庄重且又兼具柔和的慈眉善目之感。外披袈裟,服饰的线条柔和而流畅,衣褶等转折也处理的相当自然。双手怀抱一似虎似狮的动物,安详倚坐于岩石之上。 明代木雕以简洁、朴素、大方著称,该造像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特点,以圆雕技法雕琢而成,整体线条朴质大方,局部细节又不失细腻,就连衣纹的一皱一折,也清晰地表...
五彩是传统的釉上装饰技法之一,又名硬彩、古彩。它是在瓷胎上用生料,矾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在800——C--900——C之间烧成,色。彩鲜明透彻。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是以红、绿、黄三种颜色为主,纯粹的釉上五彩则较为少见。釉上五彩取代了青花五彩,改变了过去釉上五彩和釉下青花相结合的方法,烧制便捷、效果良好。 康熙时使用明代留下的旧彩料,色彩保...
图1 图2 加彩陶又称“彩绘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就有出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朱绘黑陶较为突出,从总的类别上也可以归于“彩陶”。但它是在已烧成的陶器上再加以彩绘,不同于在成形的陶坯上用彩料绘画然后烧成的彩陶,加彩陶容易脱彩,彩陶的色彩则不易脱落。至战国时期的加彩陶,其面貌风采与以前不同。主要受当时漂浮漆业和青铜器手工业的影响,为了追求漆器和青铜器的...
近日,国家重点文物修缮工程---曲阜“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部工程预计于2021年完成。该工程于2015年5月起进行了小面积的试验性施工,试验阶段获得国家文物局科技专家组认可后,开始全面实施工程。 这次彩绘保护工程是三孔建筑群百年来的首次彩绘维修,工程严格遵循保留文物原样的原则,坚持古建筑传统技艺做法,由文物古绘专家与技术骨干,针对不同部位、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施工方...
经过前期的实验和准备,多达14 . 2万平方米的“三孔”古建筑彩绘工程全面进入施工阶段。还原“三孔”古建筑彩画的原貌和真实性,本次施工由曲阜古建筑修缮中心负责,彩绘流程完全按照自古沿袭下来的古法,选料上更是极其考究,近20种颜料全部为植物和矿物质提取物。 施工工人几辈人 都从事三孔修缮 6月22日,曲阜孔庙紧邻大成殿的大成门被脚手架和防护网包裹,十多名工人站在覆盖在脚手架二层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