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 (618 - 907年) 明器 1953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王家坟村11号墓出土 高28.5厘米 此女俑梳球形髻,穿袒胸窄袖衫、朵花长裙,着披帛,双手置胸腹上,安然垂足端坐在束腰墩形坐具上。从背后看,坐具似为籐竹扎制而成。 关于这种墩形坐具,孙机先生在考证唐李寿墓石椁线刻《侍女图》文中有专门的解释。此物叫筌蹄,本属籐制品,供人坐之处的圆面小,接地之处的圆面大,两圆面...
唐 明器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韩森寨出土 高36.5——42.5厘米 生肖的造型作兽首人身,兽首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形象。人身直立,身穿交领宽袖衣,长垂至足,两手笼袖拱于胸前。 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由于十二生肖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因而在陶瓷、石雕、石刻、砖刻...
唐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出土 高32——36厘米 此套5件,均女性,着紧身服、骑马,手中木质鞠杖已朽失,但策马打球的身姿栩栩如生。马尾束起,以防争抢中相互缠绕。 马球,又叫波罗球,是盛行于唐五代宫廷、军中和民间的一种体育活动。从这一时期的诗文、壁画、青铜镜和陶俑中可以看出打马球的大致情况。打马球一般分做二队,人数不拘,设裁判。球门依参赛人数多寡设一或二个,一般...
五代十国 十国 南唐 明器 1950——1951年江苏省江宁县李昪陵出土 高49.5厘米 俑高髻,脸部丰满,五官清晰,衣上罩云肩,袖口宽大,双臂左向,反胴而舞,姿态生动。李昪墓中出土数件女舞俑,与成都王建墓石刻所见乐舞伎衣着大致相同,西安、洛阳等地也有同式舞俑出土。 五代十国时,南唐统治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一部分地区,在南方诸国中力量较为强大。其农业、手...
记者9日从陕西省文物部门获悉:去年10月至今年3月底,在美国费城特展包括被折拇指秦兵马俑在内的中国陕西省文博机构多件(组)珍贵文物,已经于上周(4月初)悉数回国,返回各自收藏馆(舍)工作进行完毕,秦始皇兵马俑今后还会按计划出境外展。 陕西省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文物出境展出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批准,是有详实规划,分步骤,有计划推进的,譬如在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科学博物馆举办的《兵马俑:秦始...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明器 1965年河南省洛阳市元邵墓出土 高30.8厘米 这件陶俑戴头盔,身穿袴褶服,外罩明光铠,左手扶盾牌,右手原持兵器已失。陶俑双目圆睁,嘴角下撇,表情狞厉,表现出无畏的气势。 北朝墓葬中有时出土这种面目雄强的武士陶俑,尺寸大于普通武士俑,数量一般为一件,也被称为镇墓武士俑,希望能用来恐吓骚扰墓主的怪魅,起到驱邪的作用。 北朝陶俑一般头部较...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明器 1953年陕西省西安市草厂坡墓出土 弹琴俑高22.5厘米、歌唱俑高24厘米 女乐俑头戴十字髻,上身穿交领短衣,下着长裙。三人呈跪坐姿态,一人高歌,二人抚琴伴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喜爱弹琴,杜夔、嵇康都是善于演奏《广陵散》的名家,阮籍、左思、谢安也都是著名的琴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琴曲创作的全盛时期,《广陵散》、《胡笳十八拍》...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明器 1953年陕西省西安市草场坡墓出土 高29厘米 这座墓内出有仪仗俑约60件,其中击鼓俑3件,吹角俑2件,击锣俑1件,是仪仗俑群中的“鼓吹”队伍。当时,高官才被皇帝赐给“鼓吹”,即敲击和吹奏乐器的队伍。仪仗队中有前部鼓吹和后部鼓吹,官员出行时,鼓吹之声震天,以显示其威赫。
唐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高39.4厘米、长47厘米 此俑作一胡人骑于卧驼上牵缰起身状,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照,而驼首高昂也是唐代骆驼雕塑的典型特征。此俑造型饱满生动,釉色瑰丽,是艺术效果极佳的三彩精品。唐代陶俑的施彩方法,有的是素烧后于表面先施一层白粉,再精工彩绘;有的是先彩绘,再烧制。烧制三彩釉陶时唐代新出现的工艺,以其釉色莹亮、斑斓绚丽而倍受喜爱。
唐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杨思勖墓出土 高40.1厘米 两俑均系大理石质,有贴金,多剥落。均立在方形座上,头戴幞头,身着圆领宽袖长衣,腰束黑带(涂墨),衣的前襟撩起掖于带内。下着袴,足穿黑靴。其中一俑双手胸前抱拥一套兵器,腰间左右佩戴一套兵器(见照片)。另一俑亦腰间左右佩带兵器,但右手于胸前执一杆形物,因上下均残,究系何物不详;左手抚剑(见线图)。从他们的装束和佩...
唐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高72厘米 此俑立于束腰台座上,双手执笏拱举胸前。戴冠,冠下有帻。从领间可看出着衣三重,内穿圆领蓝色衣,中着圆领白衣,外穿赭黄色交领宽袖袍,袖口镶绿色边。下身着白裳,长至足面。足穿上翘方头的舄。腰束大带,带尾于腰后折垂至足。前着“蔽膝”。 该俑着装与史书记载唐代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大体相符。朝服、公服、祭服属礼服,亦称冠服...
唐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独孤思贞墓出土 高89厘米 此俑立于台座上,戴盔,穿甲,围绿色颈领,领下两角外卷作云状。盔、甲均以赭黄色为主,胸部的纹饰及甲的周边多是黄色及绿色釉,肩甲为龙首张口衔臂的形状。腰束绳形带。下身白裳长垂至地面,足穿靴。 此俑服饰基本写实。唐代甲胄主要是“明光甲”,头盔有护耳、护颈,背甲为一整片,胸甲分为左右两片,每片中心有一圆形护胸。胸甲和...
唐 明器 1955陕西省西安市唐墓出土 高11——11.5厘米 此套6件,均为男性,着圆领袍、裹幞头、系腰带,盘坐或跪坐演奏。所执乐器有竖箜篌、拍板、横笛、排箫、琵琶、笙。 排箫、笙、横笛是固有的传统乐器。排箫每管一音,直接用嘴唇吹奏。笙则是将多根竹管编排在匏斗中,竹管下端装簧片,利用簧片与管中气柱的共振作用发音。湖北随县战国的曾侯乙墓有最早的实物发现,其中笙共6件,...
唐 明器 1972年陕西省礼泉县李贞墓出土 高36——37厘米 唐前期贵族墓中随葬的明器,注重表现外出活动,常见仪仗俑原群,是唐代贵族现实生活中出行仪仗队伍的模写。这几件骑马相是仪仗队伍的组成部分。骑马乐俑一般有击鼓俑、拍击乐器俑及吹奏乐器俑数种,有时还包括少量歌唱俑。这几件乐俑,少数马颈或肩部残留着鼓或鼓架,但大都乐器已失,无法判断原持何器。从演奏者的姿势猜测,当是一种马...
唐 明器 1954年山西省长治市王琛墓出土 高10.5厘米 女俑俯身抱膝哭泣,似在哀悼墓主。其身上原施白粉,多已剥落。人物造型简练,着重表现心态,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重神韵、重意境的美学特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