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天顺 青花八仙祝寿图大罐 目前所见这三朝的青花瓷一般是民间日常所用的瓷器,釉色白中闪青,光亮透明,玻璃化程度高。 ◆正统朝青花瓷 正统朝的青花瓷釉质细平腴润,无片纹,稀薄的则属个别,极细橘皮纹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到。釉泛水青色,甜白釉为数极稀,有的加酱色釉口。对于青花发色,正统朝时一般呈靛青色,色调深沉幽暗居多,在不同器物上或有浓淡。 ◆景泰朝青花瓷 景泰朝的青花瓷釉质腴润,有卵青和略...
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撇口,短颈,圆肩,长敛腹,近足处外撇,圈足。外施红釉,里口和底部施苹果绿釉。 此器风格朴实,造型端庄规整,釉色红艳光亮,是康熙时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豇豆红釉菊瓣瓶,高20.3cm,口径5.2cm,足径4.2cm。 瓶撇口,细长颈,圆肩,肩下渐收,圈足。因近底处凸雕一周细长的菊瓣纹,故称菊瓣瓶。通体施豇豆红釉,釉色滋润淡雅,呈现出深浅变化的粉红色,其间夹杂少许绿色苔点。口沿露白色胎骨。底部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最早出现于唐代的长沙窑。元代始成功地烧制出红釉器物。明代永乐、宣德时...
孔雀绿釉花觚,高27.5cm,口径19.9cm,足径7.5cm。 觚侈口外撇,颈部细长,长胫,近足处外撇,圈足,无款。通体施孔雀绿釉,开细碎纹片,颈、腹及腹胫相接处各刻弦纹两道。 此觚造型仿古铜器,装饰简洁,釉呈青翠色,釉面玻璃质感强,是一件精美的陈设瓷。
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高22.5cm,口径11.9cm,足径11.7cm。 尊口微撇,口、足径度相若,圆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对称置螭耳。里施白釉,外施天蓝釉,通体饰仿古铜器纹饰夔龙、夔凤、饕餮、回纹等。底白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尊造型浑厚、端庄,釉色晶莹淡雅,反映出康熙时瓷器制作工艺已相当成熟。
釉里红四鱼纹水丞,高8.3cm,口径6cm,足径5.3cm。 丞敛口,圆腹,卧足,形似钵。内外施青白釉,足沿无釉。外壁饰釉里红游鱼,姿态各异。外底心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款。 釉里红是康熙时瓷器的重要品种之一。康熙时期瓷器有落本朝款的,也有仿前朝款的。此件水丞造型、纹饰具有康熙时期特点,只是落了明代宣德款而已。
宜兴窑仿钧釉茶壶,清,通高19.5cm,口径9.8cm,足径11.8cm。 茶壶紫砂胎,敞口,长圆腹,浅圈足。通体施炉均釉。壶身一侧置短流,流根部开六个筛状孔,另一侧置曲柄。茶壶附伞形圆盖,盖顶置桥形钮。外底刻阳文篆体“荆溪孙渭徴制”款。
德化窑白釉暗刻牡丹纹盘,清,高3.8cm,口径22cm,足径14cm。 盘撇口,浅腹,圈足。胎体厚重。通体施白釉。盘心刻牡丹花纹。 刻花是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刀锋明显,图案线条较划花深而宽,花纹有层次。这件瓷器上的牡丹花纹,刻划技法娴熟,图案清晰。
德化窑白釉葫芦式壶,清,高12cm,口径3.5cm,足径5.5cm。 壶体呈葫芦式,单孔弯流,曲柄,附平顶圆盖,盖顶置宝珠形纽。内外施白釉,光素无纹饰。 清代的德化窑白瓷的产量比明代多有扩大,在器物上也改变了明代以前以佛前供器和瓷雕为主的局面,这件白釉葫芦式壶就是普通的日用器皿。
德化窑白釉兽耳瓶,清,高33.5cm,口径8.1cm,足径8.9cm。 瓶身呈筒状,撇口,束颈,细长腹,圈足。腹部两侧置兽耳。通体施白釉。 瓶的釉色莹润,乳白如凝脂,因而人们常称德化窑白釉为“猪油白”。
德化窑白釉兽耳炉,清,高7cm,口径13cm,足径10.5cm。 炉撇口,束颈,鼓腹,圈足。肩部对称置狮形耳。内涩胎无釉,外施白釉。 这件瓷器釉面莹亮,乳白如凝脂,是德化窑常烧的供器类器物里的香炉一类。
茄皮紫釉暗花云龙纹盘,清顺治,高4.3cm,口径24.6cm,足径15.8cm。清宫旧藏。 盘内外均施深茄皮紫釉,釉下均暗划云龙纹,外壁近足处暗划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顺治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在传世品中尚见有顺治黄釉盘,其造型、纹饰及款识与此盘基本相同。
德化窑白釉达摩立像,清,高25cm。 达摩头戴巾帽,虬髯卷曲,面侧向右,拱抱双手。袈裟下部外侈,似被风吹动而翘起。下著裙,左足呈露于外,足下为汪洋大海。达摩明眸深邃,凝视远方。 德化窑佛教人物瓷塑吸收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造像的优秀传统,表现出超凡绝俗之轩昂气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聪明睿智,令人仰之弥高。同时,又根据各种神祗的不同特性大胆创新,兼顾了平民百姓的审美取向,和蔼可亲却无媚俗之态,融神...
德化窑白釉暗花胆式瓶,清,高33.7cm,口径6cm,足径9cm。 瓶呈悬胆式。小口,细长颈,鼓腹,圈足。圈足内无釉。无款识。通体施白釉,釉面莹亮。腹部暗刻花纹,刀法自然流畅。 清代德化窑白瓷与明代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差别,就是它的白釉不像明代那样在釉中微微闪红而呈“猪油白”色,清代德化白瓷色泽是釉层微微闪青,因此与明代相比,缺少了温润的感觉,这是胎、釉中含氧化铁增加的结果。
淡茄皮紫釉暗划云龙纹碗,明万历,高7.3cm,口径15cm,足径5.5cm。 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内施白釉。外壁施淡茄皮紫色釉。腹部暗刻二云龙赶珠纹。圈足墙外暗刻回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明代茄皮紫釉以呈色黑紫的深茄皮紫釉较多,淡茄皮紫釉较少见。此碗即属于后者,且釉色纯正,刻花生动,弥足珍贵。 茄皮紫釉创烧于明代早期,它是一种以氧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