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到明年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部完成,目前已经有1268万件登录入库,并获得便于管理查询的“身份证”。昨天,记者了解到,如果有文物藏品被瞒报、漏报,“错过”此次普查,将被限制出境、展览、交流、转让。 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介绍,这次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涵盖国民经济全部行业类别,其中像全国政协、国务院事务管理局等非文物收藏单位在此次普查中成为文物保存“大户”,像事务管理局一家就保存...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日前对外通报了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藏品约4500万件,基本摸清中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可移动文物主要指馆藏文物,是可以交换展览、收藏的文物。 励小捷介绍,现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余家,涵盖国民经济全部行业类别,普查中同时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统一资源库,每件文物生成惟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建立起“文物身份证”和信息管理体系。这...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迄今历时一年的普查工作,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藏品约4500万件,基本摸清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在普查过程中首次为可移动文物建立起“文物身份证号”和信息管理体系,针对可移动文物的“国家登录制度”正在建设中。 据励小捷介绍,截至3月2日,经过认定并登录的藏品1268万件,上传电子照片1065万张,数据存储...
3月2日,记者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新闻通报会上获悉,普查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现已基本摸清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并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统一资源库,每件文物生成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相当于办了一张“文物身份证”。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励小捷在通报会上介绍,此次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工作...
山西省博物院普查人员测量文物尺寸 各地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逐步有了属于自己的“文物身份证”。昨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通报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称,本次普查为每件可移动文物生成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文物身份证号”和信息管理体系。 万余国有单位反馈有文物 据介绍,这是我国第一次开展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自2012年10月起,将持续至2016年12月。...
近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据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介绍,截至今天,“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共登录藏品1268万件,上传电子照片1065万张,并以平均每天录入6万件文物信息的速度增长。每件文物被录入时,均会生成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这相当于文物的“身份证号”,只有拥有“身份证号”的文物才能合法交流、展览、转卖等。 本次普查自2013年启动以来,共调查...
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2日在京通报了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基本摸清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首次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文物身份证号”和信息管理体系,针对可移动文物的“国家登录制度”正在建设中。 励小捷介绍,现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基本摸清中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截至3月2日,全国共登录藏品1268万件,并以平均每天6万件的速度上涨,普查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
2014年12月31日,大同市博物馆开馆迎客。恢弘大气的建筑格局、价值连城的文物藏品、高科技的陈展手段,让前来观展的市民大开眼界。 大同市博物馆最早为大同市文物陈列馆,成立于1959年;1963年正式更名为大同市博物馆。该馆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历程,不断发展壮大,馆址历经下华严寺、展览馆西厅、大同十中天文楼,直至如今的新址。 新馆于2010年开工建设,总投资4.9亿元,占地面积515...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日前启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和数据库也将建立—— 为可移动文物发张身份证 如果有一天,您所在的单位收到一张“文物登记表”,请不要奇怪,这是您单位所属地区的文物管理机构在进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涉及150余万家国有单位。本次普查重在现状调查和文物基本信息登记,不改变文物权属现状。 在集中技术和人才...
①重庆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文物 资料图片 工作人员进行文物普查。 资料图片 工作人员进行文物普查。 资料图片 如果有一天,您所在的单位收到一张“文物登记表”,请不要奇怪,这是您单位所属地区的文物管理机构在进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涉及150余万家国有单位。本次普查重在现状调查和文物基本信息登记,不改变文物权属现状。 在集...
白玉莲藕荷叶形花插(首都博物馆藏品) 唐三彩三花马(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 红陶袋足鬶(上海博物馆藏品) “文物”这个词在生活中很常见,但说到“可移动文物”,却让人有些陌生了。 日前,国家文物局通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最新情况,让“可移动文物”成为近期的热词。 涉及上亿件藏品 什么是“可移动文物”? 据悉,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
综述: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登录平台建立,旨在系统掌握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及基本状况,建立国家可移动文物登录体系和管理机制,实现国有可移动文物管理及社会服务平台体系。“一普”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盘点文物数量及保存情况,而且要实现文物的动态管理,并依托管理平台提供相应社会服务,因此,建立可移动文物数据库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普查登录的文物要完成文物名称、类别、保存状态等14项信息的记录,相当于给文物上...
12月12日,“陈永锵第二轮鉴证备案现场暨首轮鉴证备案证书颁发仪式”在渔歌晚唱艺术沙龙举行。著名画家陈永锵受邀到现场为各位收藏家鉴证署名为“陈永锵”画作,并为首轮已鉴证备案的作品颁发证书。 据了解,在被正式送鉴前,作品经雅昌艺术网进行初步征集筛选,通过工业鉴定剔除印刷品,最后才由艺术家本人进行眼学鉴定。经过艺术家本人鉴证的真品将被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DNA备案,包括光学放大取样和X光光谱图分...
展馆内青铜器受到市民瞩目 国宝级文物兮甲盘 宋代汝窑鸟食罐 昨日,首届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在东西湖区武汉客厅·中国文化博览中心隆重开幕。海外回归的国宝级珍品西周宣王时期的兮甲盘、代表楚文化的重要青铜器楚王盦(音ān)恷(音qiū)组器、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等,将在本届艺博会上重点展示。其中,国宝兮甲盘为回国后首次公开展示,其“返乡”之旅令人瞩目。 本届博览会由省委宣传...
可移动文物是指馆藏文物(可收藏文物),即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我市有哪些散落在民间的可移动文物?它们又有哪些历史研究价值?昨天,笔者从市文化部门获悉,我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已正式进入文物认定和信息采集阶段,截至目前,经过文物认定全市有49家国有单位藏有文物,认定文物总量3700余件(套)。 本次普查是我市第一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