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瓜埠、专诸巷、果老滩、米巷、达家巷、浮桥、龙池、龙袍,这些耳熟能详的六合老地名,背后蕴藏怎样的历史故事?昨天,记者从六合区文广局了解到,包括瓜埠在内的8处老地名将被做成标识碑(牌)立于六合街头巷尾,让一批行将湮没的老地名重放光彩。 “瓜步”之名最早见诸《晋书》,“步”应读作“浦”,明后才改为瓜埠;米巷不卖米,而是为了纪念宋代书法家米芾;浮桥是清过去龙津桥故址,因南宋时六合知县龚相搭建“浮...
昨天记者从县博物馆获悉,海盐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调查阶段工作顺利收工,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县5423件(套)文物的信息审核和报送工作。 可移动文物主要是指可以收藏的文物,即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包括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海盐县高度重视文物工作,自2013年启动实施第一次全国可...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于7月10日至2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介绍,本届双年展征集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中青年工艺美术创作人员近年来创作的700余件优秀作品参展。展品涉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福建、贵州、云南、安徽、江西、陕西、新疆、西藏等省区市。 展览将由“承古启今、巧...
日前,西藏已完成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等在内的800余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移动文物的数据采集、审核、验收、上报等数字化建档工作,十余万件可移动文物首次获得“国家级电子身份证”,西藏可移动文物调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为摸清可移动文物“家底”,2013年底,西藏正式启动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目前,西藏共有登记在册的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1295处,建档在册可移动文物总数达105494...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湖南省文物局在长沙博物馆一楼展厅举办“寻珍辑宝 典藏湖湘”湖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此次普查中,湖南共发现文物176万件(套),并基本建立起“文物身份证”管理体系。 2012年10月国务院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3年多来,湖南各级普查办、近千位普查员在三湘四水开展了一次充满艰辛同时又充满惊喜的国宝大搜索,共调查国有单位50795家,经文物部门...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重庆的文博单位是如何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今(16)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程武彦做客《华龙会客厅》时表示,三峡博物馆已在文物预防性保护、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给文物拍照 为文物编号 核心提示 昨日,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我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基本摸清了可移动文物分布情况等“家底”,正在为“藏在深闺”的40万余件(套)文物一一办理“身份证”。 1 办理“文物身份证”需要多道手续 整理、编号、测量、文本信息数据采集、拍照、信息与图片合成、审核……昨日下午,记者在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物库房看到,几位工作人员形成一条“流水线”,分工...
佛像、唐卡、瓷器、丝织品……这些收藏在西藏博物馆的老古董,如今将正式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电子身份证”。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西藏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建档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首批万余件珍贵文物已顺利完成建档,后续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此举有利于帮助摸清西藏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助力构建科学的文保体系。 西藏博物馆于1999年开馆,是西藏首座现代化博物馆,目前馆内藏品达52万余件。长期以来,由于技...
7日在西藏博物馆的瓷器建档室内,措吉美朵和几位同事手持软尺,在一排瓷器面前忙碌着,一旁不时有人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数据,该馆文物建档工作有序地进行着。目前,万余件文物已经建档,有了“身份证”。 西藏博物馆于1999年开馆,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主体建筑分展馆区和库区两个部分,至今馆藏品已达52万余件。 据该馆保管部副主任巴桑潘多7日介绍,西藏博物馆开馆初期,文物建档工作基础较为薄弱,...
记者13日从西安半坡博物馆获悉,从明年起,西安市民凭身份证可10元钱无限次、不限时畅游西安半坡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是黄河流域规模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遗址中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各种生产及生活用品等遗迹遗物,生动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1961年半坡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连日来,永定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忙着对福建土楼博物馆的10061件馆藏可移动文物进行统计、拍摄和整理,并将文物采集信息上传国家文物局官网“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建立“文物身份证”和信息管理体系。 此次对可移动文物进行建档的内容包括历史上各时代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能反映永定历史上各个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代表性实物等。通过此次建档,...
金华市博物馆将于9月28日(下周一)14:00对外开放,届时,市民刷身份证后可领票入馆参观。 金华市博物馆坐落于古子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总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4700平方米,藏有文物与古籍共37000余件(套)。 博物馆共有五个展厅,分别是“八婺古韵”、“神奇大地”、“乡土民风”、“百工之乡”和“诗书传家”,从历史学、地质学、古村落、工商文明、文学艺术五个角度讲述金华。 其中...
9月21日,笔者从龙山县文物管理局获悉,龙山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了692件可移动文物的数据信息录入,并已上报州文物。这标志着龙山县692件可移动文物已逐步纳入全国可移动文物平台大数据系统,有了具备独有个体身份标识的“身份证”。 近日在全州“一普”工作推进会上公布的全州八县市可移动文物登陆进度及完成数量排名中,龙山县数据登陆总数居全州前列。为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实效性,龙山县...
近日,丰台区卢沟桥附近遗存下来的三座军事碉堡,终于获得了“身份证”。这些70多年的历史建筑,于2013年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直至今年抗战胜利70周年,文物部门终为其立碑证身。 在“七七事变”爆发地卢沟桥附近,遗存有三座军事碉堡。据当地老人介绍,这些遗迹出自抗日战争时期,但究竟属于侵华日军、还是国民党军队修造,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2013年年初,为让遗迹免遭破坏,丰台区文委为这些碉堡加装了护栏...
你可知道,1650年清军攻破广州城,屠城十日,平南王尚可喜因感心神不宁,在海幢寺铸“幽冥钟”以超度冤魂?你可知清末光绪年间的广州,若妇女入庙进香,家人都要被“连坐”惩罚? 原来,文物也要普查才能摸清家底,这些可都是在广州发现的有趣古董和好玩事儿。目前,广州已有超过15万件不可移动文物登记了“身份”信息,就连每件文物的名字、年纪、身高、价值都要登记在册。 宝贝1幽冥钟 年龄:365岁 藏身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