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配合周(口)南(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对杨单庄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11月13日,周口晚报记者了解到,考古人员经过5个月的努力,已发掘面积4530平方米,发现古墓葬120多座。 这些墓葬分为汉代、宋代和清代,其中以汉代居多,同时还发现有汉代一直延续到明清的遗址。这些墓葬共出土陶器、铜器、铁器、骨器、鎏金器、银器、石器等各类文物标本500多件。在...
截至11月9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蓝山县五里坪考古队从今年8月2日启动的三蓝示范性幼儿园工程建设项目范围内已发掘清理汉唐时期墓葬43座,其中砖室墓21座,土坑墓22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玉石器、漆木器等共488件(套)。此次发掘有两个重要发现:一是发现8座纪年砖室墓;二是发现11座西汉早期墓葬。这11座西汉早期墓葬仅一座为中型墓葬,其余均为小型墓葬,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在本次对西...
日前,部分网友在网上发布了文安县发现古墓的帖子和视频,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转发。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这件事,11月10日,记者联系了市文物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给与了回复。 据了解,10月26日,市文物管理处接到电话举报,称文安县兴隆宫镇大龙华村北发现古墓。“随后市县两级文物部门当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了调查。”该工作人员说,经调查,确认在大龙华村北发现一座砖室墓,墓顶已塌陷...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文研所)10日对外公布,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发现一处距今约2000年的石棺墓群。 11月10日,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对外公布,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发现一处距今约2000年左右的石棺墓群。图为墓葬现场。中新社记者 陈祖军 摄 该所研究员陈祖军透露,此石棺墓葬群地处江达县生达乡境内的乃若山,海拔3893米,邻近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西藏文物考古部门近日在昌都市江达县发现一处距今约2000年的石棺墓群,其文化面貌既带有强烈的地方特征,又与川西高原的岷江、雅砻江等流域的石棺墓遗存有着极为明显的相似或相同之处。 “该发现证实在距今约2000年前后的历史时期,西藏东部的先民与川西高原多个区域已经有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祖军说。 新发现石棺墓葬群地处江...
记者尕玛多吉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西藏文物考古部门近日在昌都市江达县发现一处距今约2000年的石棺墓群,其文化面貌既带有强烈的地方特征,又与川西高原的岷江、雅砻江等流域的石棺墓遗存有着极为明显的相似或相同之处。 “该发现证实在距今约2000年前后的历史时期,西藏东部的先民与川西高原多个区域已经有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祖军说。 新发现石棺...
图为房址遗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供图 本报太原11月14日电 记者李建斌13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山西省榆社县偶尔坪遗址中发现了极为罕见的战国建筑遗存。据介绍,此类建筑遗迹现象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对战国时期地上、地下建筑的形制、工艺及使用功能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目前,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偶尔坪遗址位于山西省榆社县河峪乡西周村西的冲沟间台地上,处于太行山中段...
11月10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备受关注的太焦高铁建设沿线文物考古发掘又有重要发现,联合考古队在太焦高铁榆社段偶尔坪遗址中发现了极为罕见的战国建筑遗存,有灰坑、灰沟、小型墓葬、灰坑葬、陶窑、土坑灶、地下建筑基址及地上夯土基址、部分夯土城墙等。 太焦高铁榆社段偶尔坪遗址,地处太行山中段西麓,浊漳河西源两岸,古为北上党地区北端门户地带。从今年5月起,为配合太焦高铁榆社段的地下文物保护工...
在19世纪末的一天,河南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的一位农民耕作之时,偶然从地下挖掘出数片龟甲和兽骨。他拿起来看时,发现上面刻有文字,但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一地带的农民农耕之时,常常能发掘出铜器、古钱、古镜等物,并转卖获利。此人发现甲骨后,以为自己这次又能得些意外之财,便继续挖掘,结果发现很多甲骨,于是,他把这些甲骨拿回家中,准备出售,不料却无人问津。后来,小屯村又有许多甲骨出土。许多农民就把甲骨充作龙...
那是1974年春天,小麦返青的时节,但春旱缺水,西杨村人开会决定再打几口大井。生产队长杨培彦和副队长杨文学来到村子西南边柿园一角的西崖畔上,他们环顾了一下地形,划了一个大圆圈。队长胸有成竹他说:“这井口正对着王家岭这个峪口,是地下水必经之地,将来的水一定会旺的!”谁能料到,这个圆圈圈住的不是水源,却是秦皇的浩大军阵! 次日,以杨全义为组长的6个青壮年劳力,就在西崖畔上画圆圈的地方开挖了。当他...
记者从安徽省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获悉,黄山景区工作人员日前在东海开展古迹调查过程中,在白沙矼邻壑新发现一条登山古道和一处古建遗址。文物部门将进一步对其进行勘查、考证。 据悉,新发现的古道已探明段点长约千余米,宽不逾米,窄不及尺,部分石块垒砌和凿岩成级的台阶保存较好。据了解,黄山现存已发现的传统古道约40千米,包含2.6万级石阶。其中,主要旅游古道有10条。 而新发现的古建遗址位于海...
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二楼,有个常设的展览,展出历代各式各样的陶瓷枕头,很多人陶醉于它们的美丽和精致。不过博物馆里还有一件枕头是创下了纪录的,那是一件珍珠枕。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夏时已成贡品 何时初采未知 据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等著的《西汉南越王墓多元文化研究》一书中的说法,珍珠枕出土于墓主头部之下,重470多克。珍珠并非正圆,是没有加...
“南山遗址出土的水稻是目前在武夷山东麓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水稻遗存;出土的粟和黍两种小米是目前在整个华南地区,包括岭南地区和武夷山脉以东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小米遗存,这为探讨整个华南沿海地区的稻作农业和粟作农业的来源问题提供了关键的考古实物证据和新的线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对于南山遗址的惊讶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中国东南及环太平洋地区史前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将乐县召...
记者9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再获重要考古新发现,首现庙底沟文化大型成人墓地,学者认为该遗址或将西安市建城史、建都史提前至距今约5500年前。这片基本保存完整的庙底沟文化时期的大型成人墓地,是一处带有都邑性质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埋藏了大量仰韶文化文物宝藏,很可能是最早中国的雏形,并为后来国家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基础。 据考古队领队杨利平介绍,墓地总面积近9万平...
“这里很可能是马家浜文化的中心聚落,苏南史前文明的根脉之一,出土的陶器、石器和玉器是当时最好的”,站在溧阳上兴镇秦堂山遗址的探方边,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对记者说:“仅这一个探方里,我们就已经提取了20多具骸骨,原地保留了50具先民骨骼,下面的地层中还有多少墓葬仍然是未解之谜。” 9日,秦堂山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研讨会在溧阳举行,通过来自京、沪、浙、苏等地的专家们的研讨,这处距今6...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