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巴南安澜那边,30米的岩壁上有很多个人工开掘的正方形石洞。”昨日,读者朱先生向本报反映,安澜有六个石洞错落分布在陡峭的石崖上,据老人们说年代很久远。 石壁藏六个人工洞 六个石洞开凿在巴南区安澜镇坝上村,一个被称为“七孔子”的百来米高的山腰石壁上,石壁位于该山较陡峭的一面。由于山上浓密的树木,在远处只能隐约看到一块陡峭的大石壁,只有爬上山,来到石...
陕西汉阳陵陪葬坑近日出土了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花生。这20多粒花生出土时和其他粮食的炭化物混合在一起,由于在地下埋藏了2100多年,已经完全炭化,但依然保留了清晰的外形。在中国西汉墓葬中发现花生这还是第一次。有关记载曾说,花生是在明代时由南美洲传入中国。这次发现将中国花生的历史由明代提前到西汉时期,一下子提前了1500多年。
春城晚报9月中旬曾对广南境内发现古物这一信息作过报道,昨天,刚刚从考古现场回到昆明的省考古研究所领队杨帆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古墓系牡宜白龙汉代木椁墓,其中的竹简、木雕车马模型、黄釉陶、漆木器耳杯等均为云南省首次发现。这对研究汉代云南句町王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研究方向。 据悉,从9月中旬开始,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考古人员联合对这一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这批珍贵文物已发掘完毕,并保存在...
为迎接十一黄金州,斥资 1000 万元修建的汉阳陵司马道昨天( 9 月 28 日)建成通车。 司马道也称“神道”,既是供皇帝灵魂出行的通道,也是陵园的主干道,它长 5 公里,宽 110 米,东西连接陵园与阳陵邑。在东司马门以外的司马道南北两侧依次排列着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的近 10000 座陪葬墓,其使帝陵和陪葬墓之间显现出了皇帝临朝时大臣位列两班的威仪气势。此次修建的是位...
日前,新疆库车县城发现一座有1700年历史的汉式墓葬。这是在新疆首次发现典型的汉式砖室墓。通过与在江苏、山东、陕西、河南、山西以及甘肃河西等地发现的墓葬资料对比,这些汉式墓葬的时间可以推定为魏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世纪中后至4世纪)。 这批典型汉式墓群的发现及发掘填补了古龟兹地方史的空白,对于研究并探索魏晋时期中原王朝与西域绿洲城邦国家之间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具有重大的历史考古价值。
昨天下午,西湖镇蚕桑村西汉木椁墓考古工作进入收官阶段,考古人员动用吊车将西汉墓中的两口棺椁,连同琉璃玉衣运往市考古队进行深入清理。 下午1:20,一辆吊车和一辆卡车相继开往考古现场。为给吊索留出足够活动空间,考古人员对南北棺底基清淤。大约20分钟后,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南棺被吊离了主墓室,但由于棺椁横木受到挤压,南棺的侧棺板出现破裂状况。为防止吊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棺板断裂,考古人员用麻绳将棺板牢牢...
本报昨日登载了西汉古墓开棺的消息,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而南侧主棺中发现的一件可能很完整的玉衣,更让读者们感到惊喜。不少人纷纷来电询问玉衣究竟是什么?这次发现的玉衣和之前汉广陵王墓中的玉衣有何不同? 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的殓服 “所谓玉衣,”文博专家解释说,“是古代人在去世后,用玉或者类玉的物品打磨成片,四角穿孔,以金线或者银铜线连接起来做成的葬服。...
9月26日,在江苏省扬州市一座西汉古墓发掘现场,考古工作者在展示一枚铜质龟钮“套印”。 该“套印”造型别致,上方为一乌龟造型,外印边长不足2厘米,其中还藏内印,如抽屉般开合。外印的印文为“臣汉”,内印文为“董子翁”。
昨日上午9时许,扬州10年来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西汉木椁墓开棺仪式开始,考古人员拿起铁锹开始南棺的开棺工作。只见考古人员用两根粗绳套住棺盖两头,四五个人同时用力,厚厚的棺木板被缓缓打开,神秘的主棺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现场测量显示,南棺长约2.3米,深1.5米,棺木厚0.15米。9时40分,考古人员开始开启北棺棺盖,大约过了15分钟,北棺棺盖也被顺利打开。与南棺相比,北棺要&...
扬州新闻网讯昨天,扬州10年来出土的最大木椁墓“开棺”,北棺里两枚印章破解了墓主身份之谜。考古专家辨析,墓主姓董名汉,字子翁,汉广陵国一位大臣。由于北棺密封性好,尸骨呈黑褐色。北棺出土了一把带鞘铁剑和一些精美的家务用具,最令人称奇的是,南棺惊现由一两千片琉璃片串成的琉璃玉衣。考古人员推测,此件琉璃玉衣应是完整的。倘若如此,完整的琉璃玉衣在我市还是首次出土。 经过了整整一个...
西汉龟钮套印 玉含 青玉璧 “一、二、三,起!”昨天上午9点30分,随着一声令下,西汉夫妻合葬墓的两块棺椁盖板被缓缓拉开,历时24天的考古工作迎来最关键时刻。 陪葬品种类丰富 昨日的开掘现场,北侧棺盖一掀开,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具尚未完全腐化的遗骸。墓主头部朝东,头上套着一个漆面罩,头、足、胸等关键部位都放有玉璧。 上午10点40分,考古队员在北棺足部...
昨天,扬州10年来出土的最大木椁墓的南侧厢内发现了形似轿子的器物。专家初步判定,此为2000多年前的轿子——舆轿(冥器)。据了解,这一器物在我市极可能是首次出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考古人员在清理南侧厢底层时,发现了位于侧厢东头的舆轿。它周身裹着泥,人们硬是用手将它“抠”了出来。只见长方体的车厢往南侧翻在地,四足朝北,抬杠细长别致。考古人员初断,这是照汉代人使用的轿子成...
每一块泥土都要用手细细捏过,每一个角落都被详尽标注在图纸上。昨天,主墓室南侧厢清理工作宣告结束,今天将对足厢进行清理,这是主棺打开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昨天,主墓室陆续出土铜器和漆笥,记者现场看到,铜壶、铜勺、铜锩、铜钫等生活用品相继被挖掘出来装进塑料袋保存。有趣的是,现场还发现一个底部带格状铜片的铜器,考古人员说,这是西汉时期用来蒸面食的蒸笼。 在被挖出的泥土中,考古队员用双手仔细拿捏了一遍,...
9月23日下午,一条惊人的消息从夜郎古道合江传出:距县城约一公里的合江镇魏家祠村6社长江边密溪沟码头,当地一修房农户在平整宅基时,挖出了一个汉代古墓群!昨晚7时许,省考古研究院专家急速赶到合江,古墓群发掘工作全面展开。合江县文体局肖局长透露,根据目前的发掘情况,此墓群可能系东汉墓。五号汉墓中,淤泥掩埋了2具陶棺,这在合江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石棺中,并不多见。惊人发现平整宅基地陡然挖出古墓群。 长江...
昨天,西湖镇西汉木椁墓墓室南侧厢开始进行大规模清理行动,一天下来,47件耳杯、1个4耳铜壶、4个三角壶等漆器和铜制餐具和酒器相继被清理出来,露出“庐山真面目”。在这些器具中,不仅有镏金的漆器耳杯,还有首次出现的三角酒壶。更令人称奇的是,继上次发现高粱之后,又出现了谷粮新品种——颗粒完好的芝麻。 据考古人员介绍,在墓葬发现颗粒完好的芝麻比较少见,这次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可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