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夫妻合葬墓棺椁盖板被拉开



“一、二、三,起!”昨天上午9点30分,随着一声令下,西汉夫妻合葬墓的两块棺椁盖板被缓缓拉开,历时24天的考古工作迎来最关键时刻。
陪葬品种类丰富
昨日的开掘现场,北侧棺盖一掀开,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具尚未完全腐化的遗骸。墓主头部朝东,头上套着一个漆面罩,头、足、胸等关键部位都放有玉璧。
上午10点40分,考古队员在北棺足部发现一个漆量,据介绍,这是古代用来称粮食的一种衡器。11点04分,漆面罩出土,其里面还嵌有三面小铜镜,文博专家解释说,墓主此举的用意是希望死后能成仙。专家分析,西汉时期成仙得道之风盛行,而使用铜镜在面罩中紧贴墓主的双耳及面部,是希望死后灵魂看到镜子里自己成仙的形态。
11点15分,北棺内的玉塞、玉含等物品相继出土,由于未遭到盗墓贼的掠夺,古墓内的文物保存得相当完整。11点35分,棺内第一块青玉瑗出土,直径18厘米、内径7厘米,考古工作人员表示,像这样的玉瑗玉璧还会出土不少。
下午的进一步挖掘验证了考古队员的说法。经过清理,从墓主的腰部和背部又各起出一块玉璧,直径比上午发现的玉瑗略小,直径约14厘米。在北棺中还发现了两把长约120厘米的铁剑,清洗之后,依然可以看到上面精美的花纹,虽然历经两千多年,但两把剑却光洁如新。铁剑之外是以漆笥为鞘,剑鞘之上还有玉石为饰,专家解释,这种玉饰叫“玉剑(玉)彘”,是用衣带钩挂在腰上的。
14点46分,北棺清理结束。
主棺惊现完整琉璃玉衣
在此前对南棺的清理过程中,考古队发现了已成散片的琉璃玉衣。记者现场看到,一块琉璃片上雕刻着精美的“回”字文,在“回”字的两边,还有金光闪耀,那是琉璃片在做成玉衣前,又经过了一道鎏金的程序。专家介绍,在西汉时期,琉璃是相当贵重的东西。
不过,玉衣的发现却影响了挖掘的进度。“如果准备复原的话,南边棺木的清理工作将会再持续一段时间。”市考古队队长李久海表示,玉衣由1000到2000片形状不尽相同的玉片组成,每片玉在衣服中所处的位置都必须在图纸上标注出来,如果错一个,就意味着没办法按照衣服的原样拼合。因此,清理南棺椁烂泥,将玉衣片的位置标出来,是一个需要耐心与时间的细活。
墓主姓董名汉
一直备受关注的墓主人身份问题,今天也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答案。经过仔细挖掘,下午2点10分,考古队员从北棺中起出了两枚私章:一枚为龟钮套印,另一枚为桥钮印。经辨认,龟钮套印的两个印文分别是“臣汉”及“董子翁印”,桥钮印的印文是“董汉印”。据此,可基本认定墓主人姓董名汉,子翁应该是他的字或号,臣汉则应是他在写奏章给皇帝或王时使用的自称。
依据棺内的物品情况,文博专家判断,董汉其人的俸禄大约在一千石到两千石之间,可能其生平未遇到大事件,故在史书上找不到关于他的记载。
让考古队拿不准的,是北棺中遗骸的性别。昨天上午发现的漆量似乎说明北棺中的遗骸为女性,考古队墓葬组组长薛炳洪说,女性管家在当时很多见。但紧随其后发掘出的铁剑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加上棺内遗骸腿骨较粗,似乎也不符合女性的特征。此外,西汉时期以“右”为尊,从墓室的格局来看,北棺在墓室右边,应该是男主人长眠之地。可如果定为男性,棺中的漆量又解释不清。
这些疑问,要等专家对遗骸进行鉴定之后才有定论。
24天挖掘凝聚大量心血
自9月2号发现古墓开始,市考古队就与这座西汉大墓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从一开始的铁钎到现在用手在泥水里一遍一遍寻找,每一件文物的出土,都凝聚着队员们的心血。
昨天,这座古墓终于打开了最后一道门。从上午9点30分打开南北两个棺椁之后,队员们就开始用手在泥水里仔细摸索。
“不能用劲,小心些。”穿上套鞋的队长李久海一边用手在棺椁内细细搜寻,一边叮嘱其他队员。一位队员半趴在棺木上,小心地用刷子刷去遮在玉璧上的泥土,然后在其他两名队员的协助下将玉璧取出。文物一出土就被贴上标签,迅速装进塑料袋,“在烈日的烘烤下,文物在空气中多暴露一分钟,就多了一分风化的危险。”
24天来,考古队员们经历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如每晚守夜,旷野里的蚊子又大又多,盯一口就是一个大红包。“不过已经习惯了”一位考古队员笑着说。
“有什么比挖到一个完整的大墓更有成就感呢?”眼看着墓葬免遭贼手,考古队员掩饰不住喜悦,脸上漾起笑容。
考古队员说,在扬州之前的墓葬挖掘中,也曾挖出过玉衣,但由于被盗严重,挖掘出来时只剩下几个残片。昨日挖出的玉衣可能成为扬州出土的最完整的一件玉衣。
西汉古墓开掘历程
9月2日,西湖镇蚕桑村砖瓦厂取土时,发现该古墓。后经市考古队认定,该墓为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为扬州十年来发现的最大木椁墓葬;
9月5日,一只汉代彩绘木俑出土,墓主身份初定为士大夫;
9月6日,墓葬上层楠木板被揭掉,确定为夫妇合葬墓;
9月9日,墓葬内发现高粱等五谷,外藏椁中发现车马俑;
9月11日,铜熏炉出土;
9月16日,主墓室南侧厢发现铜镜及铜壶等日常用品;
9月17日,南侧厢朱雀纹饰铜镜出土,专家称棺椁未遭盗墓者贼手;
9月19日,角壶出土,一对超大铜壶现身;
9月24日,古墓南侧厢与足厢交会处清理出数十只耳杯,其中一耳杯上沾有芝麻;
9月25日,足厢处起出铜蒸笼,主墓室清理结束;
责任编辑:hanyu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