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仿定窑白釉凸花西番莲纹四系瓶,清乾隆,高22cm,口径7cm,足径6.5cm。故宫博物院藏。 瓶撇口,短颈,溜肩,肩以下渐收,足为二层台式,圈足外撇。通体及足内均施白釉。颈部凸起弦纹一道,肩置四个夔龙系,腹部模印西番莲纹。圈足内阳刻篆体“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主要仿定窑白釉印花器风格,纹饰清晰,釉面洁白细润。
乾隆款炉钧釉双耳三足炉,清乾隆,通高12cm,口径15cm,足距7.5cm。 炉直口,口两侧对称置环形耳,短颈,扁圆腹,底下承以三个锥形足。外底刻划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内外施炉钧釉。 在釉面密布蓝、绿相间的麻点纹,此种炉钧釉被称为素炉钧。它是在素坯上吹以翡翠色底釉(以氧化铜着色的粉彩颜料),再在面上吹以广翠色釉(以氧化钴着色的粉彩颜料),两种色釉经过窑火烧炼,相互交融,在釉表形成深...
【摘要】中国有大约4000年的砖瓦生产历史。在中国古代砖瓦中,青灰色砖瓦始终是主流,而青灰色砖瓦的生产,离不开从窑顶向窑内渗水的技术,即“浇水转釉”技术。从考古发现来看,至迟在战国时代,我国就已掌握了这种技术,而其起源必定更早。然而,浇水转釉技术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单独使用该技术,砖瓦的质量难以保障。我国古代先民在生产实践中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辅助以从烟囱或窑壁向窑内注水等措施来加以解决。而这种...
宜兴窑紫砂蓝釉加彩缠枝莲大花盆,清乾隆,高48cm,口径60cm,底径40cm。 花盆板沿,深腹,圈足,底中部有一大圆出水孔,周围围绕四个小孔。内壁光素,外壁深褐色紫砂胎上施彩绘。口沿里侧饰绿彩描金缠枝莲一周,口沿平面饰蓝彩松竹梅,口沿外侧饰蓝彩回纹、如意云头纹各一周。腹绘蓝彩缠枝莲,近底处有变形蕉叶纹。 此盆形体硕大,彩绘精细,所施蓝彩与紫砂胎的深褐色搭配和谐,素雅而不失活泼,它是清乾隆时期...
霁蓝釉艾叶形洗,清乾隆,高1.7cm,长15.6cm。 洗呈艾叶形,洗内随边沿的起伏划出叶脉纹。通体内外施霁蓝釉,釉色深沉匀净。 此洗以艾草叶为蓝本制作而成,当非偶然所为,必有其深层含意。 艾,又名家艾、艾蒿。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以艾入药,有理气血、祛寒湿的功效。而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民谚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仿木纹釉地粉彩松鹤纹笔筒,清乾隆,高14.2cm,口径12.7cm,足径12.5cm。 笔筒内及外壁上下均施仿木纹釉,中部露出白色釉地,其上以粉彩描绘松鹤纹,苍松怪石分布有序,高山流水错落有致,数只仙鹤翩翩起舞于其间。绘画笔触细腻。圈足内施木纹釉。无款识。 木纹釉瓷器出现于雍正时期,乾隆时期延续使用,以后则较为少见。木纹釉是用红、赭色彩料模仿天然木材的自然纹理,仿肖逼真,宛若天成。雍正时期多见...
仿定窑白釉凸蟠螭纹兽耳活环四足方盖炉,清乾隆,高11.7cm,口横13cm,口纵5.6cm 足横7.5cm,口纵3.7cm。故宫博物院藏。 炉呈长方形,两侧对称置铺首耳,下承四个柱状足。平盖,盖顶置蟠龙钮。器身凸饰弦纹一道,腹部凸雕夔龙纹及云头纹。 仿制宋代五大名窑器早在明代已蔚然成风,至乾隆时期仿古风尚更盛,清宫档案中有乾隆帝命景德镇御窑厂仿烧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的记载。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品看,...
仿定窑白釉天鸡尊,清乾隆,通高24cm。故宫博物院藏。 天鸡昂首引颈,背驮撇口尊。通体白釉刻花装饰,鸡冠、眼、喙、爪、羽毛等均刻画细腻,将雄鸡气宇轩昂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天鸡为传说中的神鸟,具有吉祥寓意。乾隆时期造办处曾制作不同质地的天鸡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单色釉瓷器虽然没有华丽的纹饰和造型,却在简约中让人领略到朴实无华的美。但也正是因为它的简约,没有更多的辅助依据,又给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鉴定的过程中,就要从造型、胎釉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雍正官窑单色釉瓷的烧造在继承康熙朝已烧造的红、黄、蓝、白、绿、青、紫、黑、酱等色瓷器的同时又进一步的发展,创烧了仿官、哥窑瓷器、汝窑瓷器、钧及湖绿、茶叶末、炉钧釉等品种。雍正十三年...
所谓民国瓷,是指从1912年至1949年间由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这近40年的时间,上连清末,下接现代,因此,瓷品上出现的特征也有一些变化,早期与光绪朝瓷相似,晚期又与现代瓷相近。民国瓷中,大量的是日用生活瓷,其中的制作精良者,也值得收藏。 鉴识民国瓷,也应从胎、釉、彩料和老气4个方面入手去进行。 民国瓷的胎质,早期普遍见粗松,较晚清尤甚,胎釉结合部多泛黄色。也有精细的,与晚清精品相类。现代仿品胎...
淡黄釉盖盒,清乾隆,通高12cm,口径18cm,足径10.6cm。 盒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盖面呈浅阶梯状,顶有宝珠形纽。盒内分成七格,呈花瓣状。圈足。内壁与圈足内施白釉。外通体施淡黄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盒胎体略厚,釉面略显不匀,黄釉淡雅宜人。 淡黄釉瓷创烧于雍正时期,其着色剂为氧化锑,由于其釉色比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传统浇黄釉浅淡,故名。又因其釉色淡雅似蛋黄色,故...
白釉凸雕莲瓣口瓶,清乾隆,高27.4cm,口径9.3cm,足径8.5cm。 瓶口为莲瓣形,长颈,丰肩,圈足。胎体洁白细腻,通体施白釉,釉色恬淡。外壁凸印莲花花叶及花蕾纹饰,花叶内以极细的线条刻划出筋脉纹理,纹饰清晰。外底署阴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优美,构思巧妙,工艺精湛,显示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
炉钧釉琮式瓶,清乾隆,高37.3cm,口径8.6cm,足径12.1cm。 瓶仿玉琮造型,小口,短颈,折肩,方腹,高圈足外撇。器腹折角处凸饰八卦纹。通体施炉钧釉,釉面蓝紫相间,色彩斑驳,外底署阴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乾隆朝的炉钧釉以蓝、绿、月白色釉面为主,釉面流淌小,以蓝色釉点多见,造型更加丰富。此器仿周代玉琮形状,古朴敦厚,釉色清新素雅,天蓝与淡紫色相互浸润衬托,具有不同凡响的艺...
仿汝釉花囊,清乾隆,高13cm,口径5.8cm,足距8.5cm。 花囊盘口,束颈,扁鼓腹,平底,底下承以三乳状足。肩部对称置双系,腹下凸起一周12个乳钉。通体施仿汝釉,釉面有细密开片纹。底心内凹,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器为插花器物,因形似鱼篓,故又称鱼篓尊。器形始见于雍正朝。此花囊形制新颖,造型规整,釉面莹润,为乾隆仿汝釉瓷器之精品。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曾为北宋宫廷...
窑变釉钵缸,清乾隆,高33.2cm,口径31.2cm,足径20.7cm。 缸体钵式,敛口,深腹,圈足。通体施窑变釉。釉面匀净,大面积的红釉与淡紫、月白等色釉交相辉映,艳丽华美。圈足内施酱釉,外底阴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窑变釉是清代雍正时期仿宋代钧窑而创烧的一种高温颜色釉。其烧造工艺,据成书于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载:“其钧窑及法蓝、法翠乃先于窑中烧成无釉涩胎,然后上釉,再入窑复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