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文物网7月16日编译报道:秘鲁考古学家ReguloFranco在ElBrujocomplex(秘鲁首都利马北部约570公里)发现一具女性木乃伊,时间可追溯至公元1到8世纪。 瑞古洛·佛朗格(ReguloFranco)表示:“在此地发现女性木乃伊是件非常令人吃惊的事儿,更让人吃惊的是她被葬时呈俯卧姿势,头朝向西方的大海,其中一条胳膊呈伸展状,该姿势极其少见。”...
M28墓发现棺木 昨日,叶家山西周墓葬群考古又有新动态,墓群中第二大墓M28昨日发掘到关键阶段,露出一块保存较为完整的棺木,外观为彩绘漆面,但漆面已经凸起。目前在叶家山墓地中发现的很多棺木都已腐朽,但这一个保存得还较为完好,现场考古队员解释,这可能是偶然现象,没有太特别的原因。 M28号墓棺木完好,可见彩绘漆面 昨日下午6时许,M28号墓墓底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块较完整的棺木,表面可以看...
广州市政府5日宣布了对上个月两起施工毁坏文物事件的处理结果。其中,6月14日大公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被损毁事件的责任方,被罚款50万元;6月11日越秀区民国时期历史建筑被铲平事件的责任方,被责令复建。 据报道,广州市政府5日通报,调查小组判定大公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5座先秦时期墓葬被毁,施工方中铁二局负有直接责任,对其罚款50万元,将有关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作进一步调查处理。广州市政府同日通报越秀区诗...
位于仓边路的考古现场已被填平,变成了建筑工地。信息时报记者周平浪 摄 南汉二陵(康陵)遗址上搭建了临时防雨棚。 南汉二陵(康陵)已启动原址保护工作,并将在明年新建博物馆。信息时报记者 周平浪 摄 近日,广州相继有多个大型墓地和古建筑遗址的开挖,如最近见诸《信息时报》的东风西路小学盘福校区发现的疑似芝兰湖旧址、东风东路发现大规模古代建筑等,这些体现着古代广州的遗址和现场,在挖掘出来之后...
挖出的“房屋” 近日,考古队员在遵义市海龙屯“新王宫”废墟中,挖出两间砖墙厚度50厘米的“房屋”。据称,这是目前海龙屯遗址上首次发现房墙,但对房屋的功能尚不能明确。 这两间“房屋”,实际上是掩埋在废墟下的残存房屋砖墙,位于“新王宫”建筑群遗址“龙位坪”...
7月12日,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一行专程到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葬考古发掘现场调研。他在考古工地查看了出土文物并看望发现保护文物的当地群众后,高度赞扬群众保护文物的自觉行为,充分肯定陕西文物工作者科学严谨、敬业奉献的精神,感谢各级政府对文物事业的关心支持。 励小捷首先饶有兴趣地查看了西周贵族墓葬考古新出土的文物,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详细了解了文物的发现、抢救、发掘和保护过程...
昨天,宝鸡西周贵族墓葬发掘进入第7天,继前日发现的怪宝物和一件用来盛酒的卣之外,暂未发现其它陪葬品。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认为,“怪宝物”应该是一件商代铜盘,用来盛水。 同时,原计划昨日将发现的青铜器出坑,但因此次已发现青铜器级别比较高,数量大,国家文物局将派专家组前往宝鸡指导挖掘。 商代器皿为何现身周墓? 作为商代用于盛水的东西为何出现在周代墓葬里?徐天进称,根据文献记载,周...
6月 26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娄勤俭深入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西周早期贵族墓葬考古现场,对出土文物的挖掘、保护等情况进行了视察。娄勤俭强调,宝鸡作为周秦文化发祥地,出土了大量西周和先秦的地下文物,对加快宝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宝鸡美誉度和知名度、加快建设关天副中心城市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依托宝贵的地下文物资源,做好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努力把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率先崛起的强大动力...
6月26日下午,宝鸡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门介绍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葬考古发掘情况。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陕西日报等海内外30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出席了新闻发布会。6月22日,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出土了一大批青铜礼器、酒器和兵器,据现场专家初步断定为商末周初贵族墓葬器物,其中包括一件国家级文物—“禁”。这是继今年3月20日和4月14日,该地先后两次出土185件商...
正在遵义市海龙屯开展文物考古发掘的考古队,开始发掘屯上的第二处砖窑遗址。据称,考古队由此推定,海龙屯上各类设施的建设用料,多数应系就地取材,而非之前传说完全从山下运送而来。 当天下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飞在一块玉米地里,发现一处窑址。李飞说,在未进行全面清理前,还无法确认该窑用途。 据介绍,6月13日下午,考古队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曾在距此不远处一处叫“大园子”...
一辆加长的白色厢式货车静静地停在陕西省高陵县院张村外的荒野上,车身上的黑色大字格外醒目——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车旁十几米外蓝色挡板围起来的,是刚发现不久正在发掘中的明代家族墓葬。不时有研究人员从车上下来,带着各种仪器设备进入发掘现场。而车内,几位年轻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监测、分析工作。 这便是被称为“文物保护航母”的我国首个用于文物保护的“移动实验室”。从2009年起,这辆在“十一五”科技支...
据《新闻晚报》报道,日前,松江广富林考古现场首次向公众开放。近百名来自沪上各外企的白领参与了由中智视野文化讲坛主办的“考古很好玩”主题活动,他们跟随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高蒙河教授深入正在挖掘的考古现场,亲身感受考古活动的艰辛与喜悦。 主办方中智视野文化讲坛负责人表示,由于游戏、小说、电影等通俗文化的参与和演绎,考古现在已成为一种风尚,希望通过让白领们亲身感受考古活动来...
日前,松江广富林考古现场首次向公众开放。近百名来自沪上各外企的白领参与了由中智视野文化讲坛主办的“考古很好玩”主题活动,他们跟随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高蒙河教授深入正在挖掘的考古现场,亲身感受考古活动的艰辛与喜悦。 主办方中智视野文化讲坛负责人表示,由于游戏、小说、电影等通俗文化的参与和演绎,考古现在已成为一种风尚,希望通过让白领们亲身感受考古活动来纠正一些社会误识和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