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拥有陶寺的临汾,毫无疑问地说,就是中国的源头。 他发现了“中国”的起源 2009年6月21日,从陶寺考古现场又一次传来喜讯:“陶寺史前天文台考古天文学研究”项目组利用陶寺遗址出土的“圭表”复制品测量日影宣告成功!这是陶寺考古发现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这一最新成果不仅确认了尧那个时代即有了“地中”之说,...
2009年8月3日下午,考古工作人员在江苏省扬州市西湖镇五代墓考古现场,意外发现墓主人保存完好的墓志,墓志上有40多幅佛像图案以及神秘星象图案。 8月3日下午,记者赶往西湖镇经圩村五代墓考古现场,由于夜里的阵雨,考古现场显得一片泥泞,给考古工作增加了难度。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在清淤过程中,清理出不少木刻残件和一些零碎文物。不久,在发掘现场发现一个完整的方盒,一开始记者还以为是“百...
义富 摄 沈家山建筑工地古墓葬群考古又有新进展 昨天,扬州城北沈家山瘦西湖西苑建筑工地古墓葬群考古工作又有新进展,考古人员又发现了六座古墓。据悉,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已挖掘清理了16座墓葬,其中,汉代墓葬4座、六朝时期墓葬6座、唐代墓葬6座,并出土了一些文物。令人称奇的是,位于工地东北角方向的一座墓地,被三个主人同时选中,出现了三墓同地的场景。 棺上加棺只因墓葬习俗 在唐代扬州,几个挖墓者正...
昨天下午,市考古人员又在唐代和六朝时期两座墓葬遗迹的东侧发现了一东汉墓葬,可惜已遭破坏,棺材也已腐烂,只出土了一些陶壶、陶瓿、陶罐的碎片。 遗憾 釉陶双系罐裂了 “又发现一处古墓葬‘痕迹’了!”昨天下午3时多,考古人员在城北沈家山建筑工地“搜索”古墓葬时,得到了这一消息。 据悉,按照东汉礼俗,随葬品中会有一套或几套陶壶...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工程继续进行。据介绍,第三次发掘工作将持续到今年年底。与开掘首日的热闹相比,昨天的考古现场显得特别寂静。 秦兵马俑馆考古部主任刘占成坦言,兵马俑的发掘只是数字上的递增,且发掘工作至少要在两三个月以上才能见成果,出土陶俑、兵器等。 考古现场静悄悄 6月14日下午3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1号坑,5名工作人员静静地做着手头的工作。一天前,是沉寂了24年的兵马俑第三次...
由于一号坑展馆建于1979年,没有自动控制温度和湿度的设备,工作人员只能根据监控仪器的指示,以这种相对原始的方式进行调整。 一号坑的第三次大规模发掘落下第一锄 考古人员认真记录发掘的每一个细节 仔细剥离残存的油漆痕迹
商代贵族墓发掘现场(6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汪永基摄 6月10日,近50名来自河南、北京、上海等地的工人、学生、企业家等社会各界公众代表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正在发掘的一座商代贵族墓发掘现场。公众代表们在专家的讲解中,现场观摩了商代贵族墓葬的形制、规模以及精美的铜器、玉器等随葬品的出土。此项公众考古活动,是河南省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迎接我国第4个“文化...
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记者6月9日上午从省文化厅等单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文化遗产日”活动于9日启动。全省各地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请公众走进考古现场,免费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免费开放110多家文博景区等,吸引公众走进文化遗产,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走进《中国历史》实地版 据了解,由省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
南京市新街口淮海路上,一块用十几米高铁皮围挡起来的工地,近一个月来显得非常神秘。因为在围挡工地下方5米左右深处,挖出了古代遗迹。昨天,记者前往工地目睹了神秘的考古现场。 只见偌大的工地四周被十几米高用铁皮做成的围挡围着,让这块工地带有了许多神秘色彩。记者在四周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处紧闭着的铁门,轻轻推开一道门缝却被看门师傅拦下。“对不起,你不能进去了,这里正在紧张进行1500年前遗迹的挖...
我省邀请公众代表参观临潭磨沟陈旗遗址 为迎接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甘肃省通过举办“走近考古现场、体验考古工作、感触古代文明”活动,邀请公众代表参观“2008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甘肃临潭磨沟陈旗遗址。 记者2日从甘肃省文物局了解到,目前报名工作已经开始,凡年龄为18岁至60岁、身体健康,在兰州市工作、学习、居住的...
我省首次对社会公众开放考古工地 首个开放工地是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 位于洮河南岸的山间台地上的我省临潭陈旗磨沟遗址,是黄河上游一处距今35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墓地。在对该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国内罕见的多人多次多批合葬的埋葬习俗,对于了解当时的家族结构提供了新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该发掘项目被评为“2008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在今年的“文化遗产日&...
6月13日是我国第4个文化遗产日,为营造遗产保护的社会氛围,全省文物部门将开展讲座、展览等多种活动。这是记者今日从我省文物保护宣传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此次遗产日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具体活动包括:6月7日,组织文物爱好者参与第二届“走进历史·感知文明——文物保护志愿者考古体验活动”,公众将有机会走进考古现场;6月11日,《厚...
在对西安市一处古代墓葬的发掘试验中,中国研发的考古机器人进入情况不明的墓穴。地面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通过笔记本电脑,实时观看机器人“看到”的景象,接收它传回的各种信息,据此制订下一步发掘方案。 这项名为“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的研究项目,是中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研发”的子项目。由国家...
考古人员在勘察发掘现场。 日前,从岐山县周公庙考古现场传来喜讯,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的天井院落遗址,并以三维动画形式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 灰坑下发掘出天井院落 在周公庙广场前200米处,考古工作者勘探发现了前仰韶时期到西周晚期的先民居址遗存。在这处先民的生活遗址上,考古人员先发现的是仰韶时期的灰坑,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仰韶时期的灰坑之下,具有龙山文化典型特点的石器、陶器...
3月27日起开始发掘的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作为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田野考古工作,聚集了全国人民的目光。为了“让消逝的事物重见天日”,SMG艺术人文频道联手东方卫视,于7月5日16时现场直播广富林考古挖掘,同时搜狐网也将独家同步进行网络直播。两小时内,将展现给观众一个真实、神秘、悬念迭起的考古现场。 余秋雨与考古学家现场主持解密 据介绍,整台节目将由“现场直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