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上海科技馆原创展“如何复活一只恐龙”5月25日开展,为观众开启一场“恐龙大复活”的探秘之旅。上海科技馆供图摄 5月25日,上海科技馆原创展“如何复活一只恐龙”在上海环球港亮相,这是上海科技节大型科普展览首次走进商业广场,观众可边逛商场边免费开启一场“恐龙大复活”的探秘之旅。 展览从“科学复原”角度切入,按照“恐龙印象-化石发掘-骨骼搭建-形态外貌-行为习性”的脉络,结合恐龙复原科学研究...
白垩纪时代,在丽水那个以烧饼闻名的县城缙云所在的地方,有一学名叫“甲龙”的恐龙,正度过它的浮生半日闲—— 甲龙是食草恐龙,牙口非常差,要挑嫩的吃,所以请放心,它不会对你这道荤菜动心。甲龙身材一般,软肋是脖子太短。它的肚皮很软,走路的时候身体离地面很近,以保护肚皮。加上它四肢粗壮,走起路来总是慢悠悠的。 看起来,它是不是很好欺侮?不过,甲龙是有秘密武器的。它身上坚硬的铠甲,很不好咬,要干...
4月16日,天台县地质爱好者蒋严根在当地赤城山景区附近的一处渣土堆中发现一块罕见的恐龙蛋化石,上面有3枚蛋化石,其中2枚直径10厘米左右,另1枚仅1.6厘米。蒋严根说,如此小的恐龙蛋在天台尚为首次发现。 据了解,恐龙蛋发现地在地层剖面上属“赤城山组”,经权威部门鉴定形成于9100万年前。“赤城山组”一带为赭红色地貌,周边曾发现过大量的恐龙蛋、骨化石。在该区域内,蒋严根曾发现过浙江迄今最小的恐...
前天下午4时,一名工人在佛山大沥镇北村水闸附近一工地作业时,发现多枚“石疙瘩”。昨天下午,经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现场鉴定后,初步证实为高风化恐龙蛋化石。专家介绍,本次发现的恐龙蛋至少有5个,属于食草类恐龙蛋,距今约7000万年至6500万年,属于白垩纪晚期,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佛山发现恐龙蛋对研究佛山地貌形成、气候变迁等有重要意义。 昨日,佛山南海文体局文物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近几十年...
广东佛山发现多枚恐龙蛋化石现场 南海大沥文化站 供图 广东佛山南海区大沥镇一工地4月17日下午发现多枚疑似恐龙蛋化石。经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18日现场鉴定,初步证实为高风化的恐龙蛋化石。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邱立诚称,经过确认,现场发现至少5个蛋,直径均约为13厘米至15厘米,是食草类恐龙蛋化石,属于白垩纪晚期。 据介绍,这窝恐龙蛋化石在距离地表8米多深的位置被发现,所...
2017年3月8日,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为首的中外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发现了恐龙足迹群,这为我们研究东北亚白垩纪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以及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白垩纪研究》上。 足迹属于大型恐龙 化石的研究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介绍,这次发布的论文是从2015年开始的对当地科学考察行动的一次阶段性总结:“这个...
2月27日,自贡恐龙博物馆“重返侏罗纪”展在绍兴科技馆完美收官。据介绍,此次展览历时2个月,累计参观人数逾3万人次,为绍兴老百姓增添了一席科学文化大餐。 据介绍,2017年元旦,“重返侏罗纪”展在绍兴科技馆盛装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9具恐龙骨架、12件典型标本以及6具机器恐龙。其中有凶猛的和平永川龙,也有身长20米的马门溪龙,以及霸王龙头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贡恐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
丽水浙江龙的椎体及后肢化石 世界上再没有一类生物能像恐龙这样让人感觉神秘和着迷的了。 近日,从浙江省文物局传来消息,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和浙江自然博物馆联合申报的“浙江省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项目,荣获2016年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了11种珍稀恐龙化石,已鉴定出8种为新属、新种,原生态保存的25枚一窝陆龟蛋化石、晚白垩世翼龙脚印和水鸟脚印遗迹...
近日,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特别馆长,福井县立大学恐龙研究所所长东洋一博士等一行五人来浙江自然博物馆访问。 本次会谈就2017年浙江自然博物馆与对方合作在日本幕张举办的巨大恐龙展的细节进行商讨,对该展的展出时间、展示主要内容、布展和撤展时间、标本运输等具体事项进行了商谈,并签订了正式的展览合作协议。会谈还就恐龙蛋展达成了进一步的合作意向,计划在福井之后到其他地方进行巡展。 会谈后日本客...
浙江发现的各类恐龙蛋化石。 你知道吗,在距今约1.45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浙江许多地方是恐龙的乐园。记者2月6日从省文物局了解到,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和浙江自然博物馆联合申报的“浙江省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项目,荣获2016年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项目实施过程中,新发现了11种珍稀恐龙化石,已鉴定出8种为新属、新种,原生态保存的25枚一窝陆龟蛋化石、晚白垩世翼龙...
浙江自然博物馆和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联合申报的“浙江省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项目荣获2016年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副馆长金幸生博士作为主要成员同时获得个人二等奖。 浙江省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项目,对全省9个主要白垩纪陆相盆地的78处恐龙化石遗迹产地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化石清理鉴定,对有重要意义的化石产出点开展了抢救性挖掘,基本查明了全省恐龙化石的分布,产出层位和埋藏特征。...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去年底,贵州省毕节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在野外科考时,在乡村道路边的一处崖壁上意外发现了十多个疑似脚印的坑。近日,经中国地质大学和自贡恐龙博物馆的专家现场勘查,确认这是四只来自侏罗纪的蜥脚类恐龙经过时留下的。 去年11月,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响水乡,毕节市文物局的戴犁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张立召在考察时,意外发现路边岩石上的十几只奇特脚印。这些脚印排列有序...
郧县恐龙蛋遗址博物馆 面积仅千余平方米,投资仅300万元打造的一座小型博物馆——湖北省郧县青龙山恐龙蛋遗址博物馆火了!日前,英国著名建筑设计网站Dezeen评选并公布了2016年“最好的十座公共建筑”,该馆跻身其中,成为中国唯一上榜作品。这座被作者自嘲为“土得掉渣的小房子”的公共建筑,为何能荣获“世界十佳”?昨天,该馆设计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保峰教授在接受武汉晚报记者采访...
黑龙江省博物馆举办“每月一星”《恐龙的遗迹--恐龙蛋化石》展。焦洋摄 黑龙江省博物馆举办“每月一星”《恐龙的遗迹--恐龙蛋化石》展。焦洋摄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宣传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并以博物馆优美的展示环境和良好的艺术氛围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一件件珍贵的馆藏精品,11月29日,黑龙江省博物馆举行“每月一星”系列展...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吕君昌博士领导的科学研究小组,在江西赣州地区晚白垩世地层中(距今6600万年到7200万年间)发现了保存独特的新窃蛋龙类化石新品种——“泥潭通天龙”。这一发现对于研究窃蛋龙类的系统演化、古地理分布及生活习性具有重要意义,将使末代恐龙的图表更为完整。 11月10日,“泥潭通天龙”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科学报告》上,引起广泛关注。近日,本网采访了正在江西赣州参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