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本报记者胡霞利/文王从启/图恐龙化石模型是馆内的“明星展品”。 11月30日从省地质博物馆获悉,11月29日、30日是该馆重新开门迎客后的首个双休日,两天的总参观人数近1.5万人。记者探访发现,虽然馆外天气不给力,馆内却热闹非凡,人气颇高。“小孩听说可以看恐龙了,迫不及待要过来。”昨天上午10点多,市民孔女士一家三口在地质博物馆门口排队等候进馆。她对记者说,虽然提前考虑到了周日人多的情况,...
据悉,玻利维亚共和国 (Bolivia) 东南部的山麓上遍布着共计 5,000 个纵横交错的恐龙足迹化石,其中一些的长度超过一米,其历史可追溯至 6500 万年前。但保护主义者称由于人类的活动威胁着这些恐龙遗迹化石所附着的山体,因此此类古生物瑰宝正处于危险之中。图为 2014 年 9 月 17 日玻利维亚首都苏克雷 Cal Orcko 山麓白垩纪公园 (Cretaceous Park) 内保存着恐...
日本研究人员最近报告称,经分析确认,2006年在该国兵库县出土的一种蜥脚类恐龙化石属于此前未知的新种食草恐龙,而从化石出土的地层判断,这类恐龙生活在约1.1亿年前。 这些恐龙化石因为出土于兵库县丹波市山南町,因此俗称“丹波龙”。到2012年底,在同一地区又陆续出土了约2万块化石,其中约有100块被认为属于“丹波龙”。 兵库县立人与自然博物馆研究人员对“丹波龙”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自然博物馆、电影和书中展现的一些恐龙形象可能需要修正了。多国研究人员25日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第一次发现了一种长着羽毛的食草恐龙化石,这说明羽毛不是食肉恐龙专利,也许所有恐龙都长着羽毛。 研究人员在西伯利亚东部新发现了一种食草恐龙的6个头部和数百个骨头化石,结果在其前肢和后腿上发现了复杂的复合结构羽毛,“看上去像鸡的绒羽,由六七根细丝在根部连缀而成,每根细丝长达15毫米”,保存得极...
巴黎苏富比将于2014年9月30日举办全新《自然历史》主题专场拍会,以飨新老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大自然之奇迹、再度现世的珍贵化石和灭绝物种的遗骸将带领人们领略演进变迁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壮观景象。本次拍会将呈献部分独特的物种遗骸藏品,包括一具嗜鸟龙(Ornitholestes,意为偷鸟类者)遗骨珍品,其拍前估价为35万至4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92万至376万元)。据悉,嗜鸟龙属于一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
上周四(7月10日),美国政府签署了有关协议,将18具恐龙遗骸化石归还蒙古国。之前,美国警方在调查走私案件时起获了不法分子从蒙古国戈壁(Gobi)沙漠偷盗的这批珍贵恐龙化石,并予以重视。有关方面称,其数量之多、意义之大足可以装备一座博物馆。图为此次归还给蒙古国的恐龙骨架和恐龙蛋化石。图片来源:www.ice.gov。 中国文物网7月15日编译报道:上周四(7月10日),美国政府签署了有关协议...
数月前,阿根廷科学家发掘出土了一具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巨大恐龙化石遗骨,轰动业界。经有关专家初步鉴定,该恐龙具有细颈、长尾,依靠四肢行走,属于生活在约9000万年前白垩纪(Cretaceous)时期的草食性蜥脚类雷龙新物种。2011年,生活在巴塔哥尼亚(Patagonia)一偏远地区的农场工人意外发现了部分恐龙化石。2013年1月,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尾部、躯干和颈部等完整遗骨先后顺利出土,为全面...
近日在泸州市古蔺桂花乡在一巨大的倾斜丹霞石板上,村民发现一系列脚印化石群,这批脚印化石群疑似——史前恐龙的脚印。 该脚印化石群位于桂花乡汉溪村,密布在倾斜度约为50°的整块丹霞砂岩上,整块砂岩东西宽50多米、南北宽长500余米,现已裸露部分长300余米,宽8米左右,其余均被青苔与竹林覆盖。现裸露部分共有脚印化石千余个,其中可辨三趾动物脚印200余个、部分为不明动物脚印,其中部分还被“脚...
据《参考消息》2月6日报道,【西班牙《世界报》2月4日报道】题:火山喷发造就中国恐龙“庞贝”古城 大约1.3亿至1.2亿年前它们被埋葬在现为中国领土的地表之下。数十种保存异常完好的恐龙、原始哺乳动物和鸟类化石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它们被发现的形态说明,它们遭遇到突如其来的死亡,就像公元79年庞贝古城居民被突然喷发的维苏威火山所埋葬那样。 科学家认为,这个生活在中国北方、属于下白垩纪时期的生物群的...
被发掘的化石 近日,家住自贡荣县旭阳镇程家桥村的蔡杭利在建房挖地基的时候,发现了几块类似猪骨头形状的“怪石头”,蔡杭利猜想,这几块“怪石头”很可能是恐龙化石,于是,他打电话通知自贡恐龙博物馆的专家前来鉴定。经鉴定,蔡杭利屋基地里的石头,是一种典型的蜥脚类恐龙化石。 发现:修房挖地基 挖出好些“怪石头” 蔡杭利家住自贡荣县...
本报记者 张清华 文/图前不久,石家庄市博物馆举办了《“侏罗纪世界”大型恐龙展》,造型各异的恐龙模型令参观者惊叹,更是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目光。然而,在石家庄还有一处观看恐龙的好去处,那就是石家庄经济学院地球科学博物馆,在该博物馆的恐龙展厅中,展示了该院师生自己发现、自己挖掘、自己修复研究的晚白垩世(9600—6500万年)一个新的恐龙动物群。而该馆的镇馆之宝就是...
能看见挖恐龙化石?还能亲自寻找恐龙蛋化石?”虽然还未成行,但神秘的恐龙化石却吸引着记者急切地想到山东莱阳走一遭。 不久前,科技日报记者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考队来到胶东半岛,在莱阳白垩纪时期的地层中寻找恐龙的历史足迹。 出了莱阳市区,向南行车30分钟,记者来到了位于吕格庄镇金岗口村的恐龙发掘2号地点。只见许多工作人员在一个已经清理出来的斜坡上挥镐刨土,几名科考队员用毛...
自贡恐龙和冰河时代动物,跨越1.6亿年相聚自贡。26日上午,“穿越:猛犸象遇上自贡龙”在自贡恐龙博物馆正式开展,为游客呈现出侏罗纪之外又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冰河时代,展出将持续至10月27日,并维持恐龙博物馆原票价。副市长石岷嘉出席开幕式。 据介绍,此次展览由自贡恐龙博物馆与黑龙江哈尔滨耀庆古动物化石修复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展品包括10件珍贵的哺乳动物头骨化石和16具典型...
在山东莱阳市南郊金岗口村东北的2号挖掘地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科考队队长汪筱林在介绍恐龙化石。 在山东莱阳市南郊金岗口村东北的2号挖掘地点,两名科考队员在挖掘恐龙化石。 发掘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目前所有骨骼围岩已经蘑菇状暴露,最后的集中石膏打包已经全面展开,而且越是最后阶段越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这,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
猛犸象、披毛犀、剑齿虎……22日上午,这些冰河世纪的动物明星们“穿越”来到自贡恐龙博物馆,即将在该馆举行黑龙江冰河动物展全球巡展首场展览。 10件珍贵的哺乳动物头骨化石和16具典型哺乳动物骨架,涵盖了“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主要动物种类,包括猛犸象、披毛犀、铲趾象、剑齿虎、三趾马、大唇犀、东北野牛、普氏野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