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本月,美国丹佛自然科学博物馆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得到了来自怀俄明州东部的六千枚白垩纪晚期埃德蒙顿龙 (Edmontosaurus) 遗骨化石。这是该博物馆有史以来获得的最大规模恐龙化石捐赠。该集藏是肯塔基州丹维尔市 (Danville) 汉克拉 (Hankla) 家族通过多年发掘收藏的典藏珍品,包括不同年龄段恐龙的头骨、椎骨及四肢化石。...
我国科学家在新疆哈密戈壁下白垩统地层中发现并抢救性采集了一件翼龙化石,包括超过200枚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重要的是它们是以三维立体的形式保存着,其中16枚翼龙蛋含有三维立体的胚胎化石,这是全世界首次发现的三维立体保存的翼龙胚胎。由中国和巴西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将于北京时间12月1日在线发表在《科学》上。 翼龙是地球上第一类飞向天空也是唯一绝灭的飞行脊椎动物,因其飞行需要演化出...
10月20日,记者从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获悉,一种新类型恐龙蛋化石首次在安徽黄山地区被发现。有关专家表示,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恐龙蛋类型的多样性,同时也为皖南地区晚白垩世红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证据。 据介绍,区别于已研究的其他恐龙蛋类型,黄山地区此次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建立了一种新蛋属新蛋种并建立了伞形蛋科,被命名为“休宁伞形蛋”。这一发现,由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黄建东博士与中科院古脊椎...
“目前发现2号遗址的第二至第四化石层的恐龙化石极为富集,以鸭嘴龙化石为主,同时还发现了食肉恐龙等多种恐龙类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8月22日对记者称。 由汪筱林带领的中科院莱阳联合科考队近日对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2号遗址进行了新一轮发掘。目前,该科考队已对2号遗址的第二、第三、第四化石层进行了暴露和部分采集。 汪筱林称,他们已探明2号遗址包含约八个化石...
恐龙脚印化石是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在浙江省义乌市,古生物学家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当地发现了距今近1亿年的世界罕见的恐龙脚印化石群,从而让这些曾经称霸地球的古代爬行动物露出“龙脚”。 这一恐龙脚印化石群位于义乌市江东街道观音塘村后岩头山,后岩头山面积约3万平方米,在义乌市和东阳市的交界地带,绝大部分由义乌管辖。2007年,化石群首次被发现。从2014年起,浙江自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这里进行了...
7月28日至30日, “恐龙蛋研究与展示”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海上丝绸之路”(杭州)化石论坛在浙江自然博物馆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委会、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自然博物馆承办。来自美国、日本、葡萄牙、斯洛伐克、阿根廷、台湾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恐龙蛋化石及古生物研究的权威学者,还有国土资源部、全国40多个博物馆、科研院所、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记者等100 多人参加会议。随...
7月18日,浙江自然博物馆馆与北京自然博物馆合作共同举办的“恐龙木乃伊——浓缩的生命”展览在该馆C临展厅正式开幕。展览通过大量古生物化石展现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并展现给观众他们是如何成为木乃伊并且以木乃伊形象成为化石。 本次展览将持续2个月,于9月18日结束。(浙江自然博物馆)
7月14日, 浙江自然博物馆与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恐龙蛋—恐龙诞生之谜”展览在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开展。日本福井县有关代表和浙江自然博物馆馆长严洪明等参加开幕并剪彩。 “恐龙蛋—恐龙诞生之谜”是以恐龙蛋化石为专题策划的展览,从蛋的生物学、蛋化石的发掘与研究、恐龙蛋与巢的进化、亚洲东部的恐龙孵化地等方面,全面展示恐龙蛋最新研究成果。浙江自然博物馆为该展览提供的恐龙蛋化石、恐龙复原模...
7月14日上午,在江山市贺村镇陈塘边村里安山一施工工地上发现一暗红色石块,内嵌5枚灰红色椭圆状石头,疑似恐龙蛋。江山市文物部门接到消息后,即派专家前往工地考察,确认为恐龙蛋。 经调查,石块内至少有5枚恐龙蛋,直径8至10厘米不等,裸露蛋面蛋壳多处碎裂,凹凸不平。目前,恐龙蛋已送至江山市博物馆保存,以待进一步研究。 据悉,江山市贺村镇是江山礼贤龙的出土地。1977年10月,在江山礼贤发现...
说到恐龙,简直就是每个小孩心里最炫酷的存在。近日,中国湿地博物馆“飞向蓝天的恐龙——辽西古生物化石展”精彩开展,霸王龙的祖先、全身覆盖着绒毛的恐龙、地球上年代最久远的带毛恐龙……本次展览,共展出热河古生物群出土的恐龙化石70余件,展览将一直会持续至8月1日。 小学语文课本上有这么一篇文章《飞向蓝天的恐龙》,向孩子们介绍了恐龙和鸟类的关系。两者看似毫不相干,但科学家们通过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推...
挖掘出来的神秘“大骨头”。 继南海大沥发现恐龙蛋化石后,三水盆地近日又有新发现!最近,三水化石爱好者赵灿辉向广州日报报料称,他在三水周边的四会大沙发现疑似恐龙骨骼化石,最大的“骨头”直径达20厘米左右,较大的有七八件,另外还有数十块化石碎片。此前,赵灿辉在该地点已发现过动物牙齿化石,被专家鉴定为霸王龙牙齿。他最新发现的这些“大骨头”是恐龙骨骼化石吗? 对此,地质与古生物专家张显球认为“...
为配合“浙江恐龙大复活”特别展览,让观众在参观展览的同时更深入了解恐龙如何科学地复原,日前,浙江自然博物馆邀请了著名恐龙复原艺术家张宗达先生作题为“恐龙复原工作心得”的科普讲座。 本次特别展中的恐龙复原模型和复原画大部分由张宗达先生创作。讲座主要介绍了恐龙复原基本准则和科学与艺术领域的衔接两方面,讲座为观众呈现了大量恐龙复原中所需要的知识、工作方法和工作背后的故事,以保证恐龙复原的科学性。讲...
长尾雁荡鸟复原模型 “浙江恐龙大复活”特展推出近一个月来得到了观众的厚爱,展览开幕后,浙江恐龙的复原工作还在进行中,近日,又有四个复原模型加入特别展,分别是丽水浙江龙、孵蛋中的伤齿龙类、长尾雁荡鸟和临海浙江翼龙四个按比例缩小的模型。同时我们还对应加入了丽水浙江龙后下肢、伤齿蛋窝化石和临海浙江翼龙肢骨化石。 丽水浙江龙化石于2000年发现浙江丽水莲都区,是浙江省首次研究命名的甲龙类化石。...
一亿年前白垩纪时期,浙江大地是恐龙繁衍生息的乐园,所以浙江是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之一。本次展览主要以浙江发掘的恐龙化石为主线,从浙江恐龙的发现——研究——复原——“复活”四个维度展开,采用多种方式向观众展示从恐龙化石到骨架再到生态复原的过程。 看点一:化石与研究 展览展出的恐龙、恐龙蛋等化石标本是近30年本馆专业人员在浙江发掘的恐龙化石的集中展示。研究团队通过大量野外实地观察、化石修理和...
你见过几亿年前浙江大地上的恐龙吗?浙江都有些什么样的恐龙?同在浙江,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6月1日,浙江自然博物馆送出一份六一儿童节大礼:“浙江恐龙大复活”展在这里开幕。 这是浙江本土恐龙第一次大规模集体亮相,展览囊括目前已确定的省内所有恐龙种类,包括浙江吉兰泰龙、天台越龙、礼贤江山龙、丽水浙江龙、中国东阳龙,还有两种正在研究中的天台镰刀龙和缙云甲龙。浙江吉兰泰龙是浙江发现、鉴定且命名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