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12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第七次学术年会。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名会员与会,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相关领导出席并致辞。 协会名誉理事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会上作“从故宫到故宫博物院”的主题学术报告,展示了故宫博物院拥有的包括壮丽恢弘的紫禁城古建筑群,180余万件馆藏文物以及观众在内的丰厚资源,在系统分析故宫博物院资源特色后,重点介绍了该院正在开展的和科技密切相关的十项工...
9月11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召开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总结协会工作,审议通过修改后的协会章程,并经投票表决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 新一届理事会由77名理事组成,其中常务理事12名。理事长和秘书长分别由上一届协会理事长、秘书长李化元、王时伟连任。 自2007年9月召开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团结全国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开展...
秦始皇陵铜车马修复。继1983年成功修复二号铜车马之后,1987年完成了对一号铜车马修复,这是迄今已修复的出土青铜器中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破损最严重的铜器。 古陶瓷元素成分无损分析。上海博物馆从2001年开始大量实测,获26000个数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漆木器脱水加固定型技术。湖北博物馆及河南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均取得很大成功,前者脱水后收缩率接近零,后者以蔗糖填固定战国长台关出土700余件...
文物收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唐朝开始,人们就将这些人类历史文化的遗存称为古董。通过收藏和鉴赏古人留下的器物与古籍、书画,人们能够穿越历史的长河,与古人对话。 然而在中国几千年的文物收藏历史中,只有特权阶级以及少数文人墨客能进入到收藏这一特殊领域。 自汉代开始,历代宫廷都收藏有珍贵的善本古籍和古玩字画,宋徽宗赵佶所收藏的古器物达6000多件,欧阳修、赵明诚等人都是宋代著名的收藏家。 清朝...
著名古建筑保护与研究专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为人做事谦和、诚实,道德、文章并举,是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一面光辉旗帜。 叩谒中国营造学社之门 罗哲文是中国营造学社的最后一位成员,也是营造学社最后一位离开我们的学者。中国营造学社是由朱启钤于1929年在北平创办的专业从事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学术机构。1940年,中国营造学社随同同济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迁移到四川宜宾李庄。当年,16岁的罗哲...
玉兔辞旧岁,祥龙迎新春。1月8日,一年一度的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新春团拜会在京隆重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文博界专家谢辰生、罗哲文、耿宝昌等,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兄弟社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基金会理事、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喜迎新春,共议中国文保事业发展大计。顾玉才发表了讲话,对基金会的发展成就予以充分的肯定,向基金会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也对基金会的未来寄予厚望,并表示国家文物...
新浪收藏讯 12月17-18日,2011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年会在京隆重开幕。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国家文物局原顾问谢辰生、中国文物报社书记(副社长)彭常新、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杨志军、晋宏逵、中国文物报社总编曹兵武、大唐西市博物馆王彬馆长等出席了年会,国内各文化遗产城市、古建施工修缮企业、规划设计机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媒体记者,以及基金会的理事...
本报讯(记者刘修兵 覃婷)12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承办的2011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主题为“责任感·价值观·影响力”。与会领导、专家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嘉宾围绕主题,就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热点议题进行探讨。 本届年会为“2010年度十大文物维修工程”项目单位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牌;敦煌研究院文物技...
11月26日,大遗址保护荆州高峰论坛在湖北荆州闭幕。全国各相关文物局负责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机构负责人以及部分专家学者、城市代表在该论坛上联合发布《大遗址保护荆州宣言》,倡议将大遗址保护纳入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提升为全民参与的重要行动,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大遗址保护重要助力。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来自荆州、郑州、桂林、成都、朝阳等城市的代表紧紧围绕“...
新华网武汉11月27日电(记者 廖君 冯国栋)在26日闭幕的“全国大遗址保护现场会暨大遗址保护荆州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相关文物局负责人、多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机构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城市代表联合发布《大遗址保护荆州宣言》。 《荆州宣言》指出,大遗址保护正进入全新历史时期。今后五年是大遗址保护历史机遇期。与会代表倡议,将大遗址保护纳入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提升为全民参与的重要行动,纳入公...
利用数码科技,面积近200平方公里的楚纪南城大遗址被数字化,厚重历史在鼠标点击间顷刻重现……26日,在荆州闭幕的全国大遗址保护现场会暨大遗址保护荆州高峰论坛上,当地保护大遗址所用的现代手段得到了文物界专家认可。“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信息、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遗址。”一位专家解释说,上世纪90年代&ldquo...
谢辰生在家中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繁华的北京城,当人们在古建筑前神往的时候,有位老人是特别感到欣慰的,因为他以“以身殉城”的勇气打过一场“古城保卫战”。 他就是被人们称道的“中国文物保护神”谢辰生。2009年在中国“文化遗产日”那天,87岁的谢辰生被授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终身成就奖...
你知道文物年代是如何测定的么? 你知道水下沉船是怎样打捞的吗? 你知道如何运用现代探测技术描绘出古代的城市规划或者墓葬内部的具体情况吗? 这一系列妙趣横生的问题都将会在“百工千慧——中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展”中找到精彩答案。
12月16日,全国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颁发了第三届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由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钱小萍古丝绸复制研究所主要承担的“东周纺织织造技术挖掘与展示——以出土纺织品为例”项目喜获二等奖。获奖的东周狩猎纹锦等六件由苏州丝绸技术人员成功复制的纺织文物,对中国科技史和世界纺织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东周时期,中国的纺织生产技术有了迅速提高,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