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前提。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
7月23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四届第三次理事会在北京燕西台召开。本会21位理事中18位理事和监事出席会议。 张柏理事长做了201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财务报告和下半年工作计划的报告。理事会审议通过了成立“数字博物馆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同意与天津海河文化发展基金会合作设立海河文物保护专项基金;同意对长期不开展工作,未吸收资金的专项基金及项目进行整顿(同意变更修复鉴定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人陈延刚...
7月28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四届专家委员会大会在北京召开,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文物、文化、法律、金融等领域的专家被聘为委员并参加了会议。 据介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家委员会是由基金会聘请我国文物、文化、法律、金融等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下设考古、古建、博物馆、文史、法律、基金发展与管理、传播与公众参与等7个专业委员会。 本届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在谈及处理文物保护和利用...
7月28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四届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公安大学召开。理事长张柏,国家文物局顾问谢辰生、国家文物局人事司副巡视员刘浩以及杨志军、晋宏逵、刘起富、安然、刘丽雅到会。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张柏在大会上说到,在国家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在文物保护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在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有迫切要求的背景下,经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四届三次理事会研究决定,成立...
记者从皖南呈坎古村落举行的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样板工程启动仪式上了解到,中国文物保护标准从无到有,规范并推动了文物保护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已发布文物保护领域的基础、技术、管理和工作等55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初步构建起由业务领域、标准门类、标准层次组成的具有文物保护行业鲜明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框架。 在安徽省黄山脚下,10幢徽州古建被国家文物局列为文物保护样板工程并启动修缮,相关专家在现场表示,希...
中新网太原12月19日电 (胡健)第五次中国文物保护工程会19日在山西太原举行,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谈到目前中国文物保护工程发展时提出八大问题,并表示现今中国文保工程资质队伍总量偏少,缺少一支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王牌军”。 随着第三次中国文物普查结束,各地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大幅增加,文物的类型和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与此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大规模城乡建设的背景下,文物保护...
第1期 情况通报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处 2012年11月28日 本会第四届理事会换届文件备案程序完成 民政部、国家文物局分别批准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以及换届大会选举出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至此,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经过半年多的紧张工作,换届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中国以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而承载历史的文物却屡遭“算计”。中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整体水平与这个文明古国的地位还不相称,文物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1982年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通过将文物保护纳入法制轨道。30年来,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许多文物仍得不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过程中破坏文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盗掘古墓葬、盗窃馆藏文物、走私文物等违法犯罪行...
中国以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而承载历史的文物却屡遭“算计”。中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整体水平与这个文明古国的地位还不相称,文物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1982年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通过将文物保护纳入法制轨道。30年来,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许多文物仍得不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过程中破坏文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盗掘古墓葬、盗窃馆藏文物...
9月22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北京召开换届大会暨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候选理事、专项基金代表及专家委员会代表等到会。会议召开前,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会见了新老理事,与大家合影留念并发表讲话。 励小捷充分肯定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所做的工作,希望新一届理事会不断扩大募集资金的渠道和范围,将文物保护公益事业做大做强;继续加大文物保护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