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宋 北宋 高5厘米、底径16厘米 是制做碗坯的内模,刻菊花纹。花纹压印在碗之内壁上,称为印花。
元 钵高11.8厘米、钵口径29.8厘米、碗口径25厘米 匣钵是重要的制瓷工具,种类很多。利用匣钵,可使瓷受热均匀,不因烟熏而变色,又可增大炉窑容量。
明 崇祯 高15.3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7.9厘米 唇口,圆腹下敛,高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绘山水人物故事图。图画旁长方形开光内青花隶书:“大明国江西道南昌府南昌县,信士商人萧炳喜助净水碗壹付,供奉萧公顺天王御前。崇祯拾贰年仲秋月吉立”五行四十四字。此器青花色调鲜丽明快,制作精致,为崇祯民窑青花瓷的上品,且有确切纪年款,是明崇祯青花瓷断代的重要标准器。
关于“净水碗”的释义未见其详,书籍多载“佛教供器,明末清初为常见。口微侈,圆腹下收,假圈足。净水碗常配有瓷质器座。座呈洗口,长颈,溜肩,收腹,下部外撇,平砂底,预侧置对称兽耳。瓶与座相配,俗称‘海灯’”。有的书籍则把供于佛前的高脚盂杯也称为“净水碗”,不管如何解释,净水碗属佛教供器无疑。从其形制看有高足和低足两种,高足净水碗仿汉唐时的陶豆,故有书亦称之为豆。佛教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魏、晋、南北朝时...
汉 西汉 盛饮料器 1954年广东省广州市横枝冈出土 高4.7厘米、口径10.5厘米 这是迄今中国出土最早的罗马玻璃器皿。此碗作深蓝紫色,模制成型,外壁及口沿经过打磨,口沿下的阴弦纹也是磨花,磨得不很规整,很像是地中海南岸的罗马玻璃中心公元前1世纪的产品。
宋 南宋 酒器 1983年江苏省镇江市登云山南宋墓出土 注子高23.2厘米、温碗高20.9厘米、壶口径4.1厘米 此为一组盛酒、温酒的用具。注子直口,带盖,弓形柄,细长流,圆肩,鼓腹,腹部刻莲瓣纹,器身似含苞待放莲花。温碗敞口,高圈足,腹部刻莲瓣纹,似盛开的莲花。釉色青中泛白,白中显青,为景德镇青白釉瓷器。 青白瓷又叫影青瓷,宋代影青窑的主要产地是今江西省景德镇,江西...
宋 公元960年-1279年 食具 高5.3厘米、口径10.6厘米、底径3.4厘米 此碗釉面是在施黑釉时添加一些淡黄釉,经窑火焙烧,不同颜色的釉层在高温下相互浸润,烧成后淡黄釉色在黑釉底色衬托下蜿蜒浮现,似行云流水,宋代称它为玳瑁釉,是吉州窑的主要品种之一。 吉州窑位于今江西吉安永和镇,始于五代,兴盛于宋,所烧瓷器品种极为丰富,如白釉器仿定窑,青釉器仿龙泉窑,白釉彩绘及黑釉...
宋 北宋 盛器 高6.1厘米,口径21.4厘米、足径6.6厘米 定窑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烧瓷始于唐代,北宋达到鼎盛,产品多为碗、盘、碟、盆、瓶、壶、炉、枕等日常生活用具。定窑以白瓷为主,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黄。北宋中期以后因采用覆烧工艺,其盘、碗、碟等产品口沿无釉,被称为“芒口”。定窑瓷器特别讲究器具内外的花纹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数种,到北宋中晚...
唐 茶具 高4.3厘米、口径14.3厘米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普及推广是在中唐以后。这时期,始有茶字,出现了论茶之书,茶税也开始增设,与周边邻国贸易中亦出现了茶马交易。当时的饮茶器具主要有碗、盏、杯等,碗最为多见。初盛唐的茶碗造型朴拙厚重,中唐出现了敞口、腹壁斜直、玉璧或圈足的茶碗。最优质的茶碗是北方邢窑的白瓷碗和南方越窑的青瓷碗。此碗属邢窑细瓷,碗内壁釉面上留有环形擦痕,硬是长期...
唐 酒具 浙江省宁波市和义路出土 高5.8厘米、口径12厘米 唐人常用碗饮酒。一般说,碗可饮酒,亦可饮茶,凡有酒或茶的标识,即可定其为酒具或茶具。一些长期使用过的茶碗往往留有茶痕或有茶匙搅动后形成的环形擦痕,比较容易识别。这件青瓷碗,形制与中唐敞口浅底碗已有明显差别,其圈足已加高并外撇,腹部较深,应为晚唐饮酒用具。
1994年夏,我在天津沈阳道古物市场逛摊觅宝。忽觉地上有只大瓷碗吸眼诱目,我蹲下定神一看是康熙碗型,画着八仙朝圣图。再翻起碗底“慎德堂博古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我顿时兴奋无比,再问摊主价格,昂贵的价格让我起身离去。当再逛回此摊时,正遇两觅客端碗砍价。我心慌着急,顿感再不能错过放弃,最终以700元钱高价将此大碗收入包中。 大碗通高10.7厘米,口径20.3厘米,足径8.5厘米。敞口,深弧腹壁,圈...
平底碗又称实足碗,碗式之一,东汉至唐均可见到。其平底是在制坯过程中对碗足部采用平切工艺制成。东汉时平底碗的平底微向内凹,碗形有半球形和口沿内敛两种,腹上部鼓,下部内收。三国时期的平底碗内有叠烧支钉痕。西晋碗口较大,腹浅,小平底。东晋碗底出现足台,平底宽大。南朝时足台明显,此式一直沿用到唐。 玉璧底碗碗式之一,流行于唐代中、晚期。碗足部为璧形,中心内凹,足圈较宽。足中心内凹处有不施釉和施釉...
唐 食器 1963年陕西省西安市沙坡村窖藏出土 高4厘米、口径14.7厘米 碗壁锤揲出12个凸凹起伏的瓣状,口沿以下渐收,成为略有弧状的斜壁,圈足。内底中心饰一花角立鹿。口沿下刻铭文一行。这种制作技法和造型风格在古代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沿岸十分流行,是西方传统器皿的特征。 鹿作为器物的装饰纹样,在中国和西方地区均有,但形象特征却有区别。波斯和粟特艺术中鹿是常见题材,为...
清 高13.2厘米、口径22.1厘米、底径9.7厘米 这是一件清代的出口商品。在大量的清代出口瓷器中,标有生产作坊名称的瓷器占一定比例。“永源成记”瓷器在国内国外均有市场,商品化程度很高。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红山文化 食器 1977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小河沿出土 红山文化因最早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现而得名,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和吉林省西北部。年代约从公元前3500年左右开始。彩陶、“之”字形纹陶、细石器和一种特有的掘土工具为红山文化的基本特征。陶器以红色泥质陶为主。这件彩陶碗是红山文化中最常见的器物之一,此外还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