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黑釉马 1981年洛阳龙门安菩墓出土。高73厘米。马双眼炯炯,双耳后抿,引颈剪鬃,颈后部一绺马鬃下垂,体态雄健,短尾上翘,四蹄抓地,依稀倔犟地将要飞奔启程。下半身施黑釉,面额、鬃、背和尾为白色,鞍鞯为绿、黄、白三色层次相间,装饰菱格纹。造型讲究,比例匀称,骨骼肌肉凸现,矫健有力,气势雄伟,制作精细复杂。以高岭土为胎,白色胎体,低温铅釉陶。
在隋唐两宋时期,由于大运河通济渠段的开通,淮北柳孜成为当时沟通中国南北经济的重镇和货物集散地。在隋唐大运河出土的众多精美的隋唐至金元时期的瓷器与残片中,有一种被誉为“饶玉”的白中略微泛青的、酷似中国古代白玉质地的青白瓷,特别值得推崇和关爱,它就是我国宋代著名窑口——景德镇窑的青白瓷。 青白釉莲纹葵口碗。高7.2厘米,口径20.3厘米,底径5.9厘米。 碗敞口,口沿呈六葵口,斜直腹、浅圈...
有一句俗语:大器难成。即缘自“釉里红”器皿的加工。古人喜好之朱红,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红很不同,色泽清雅而略偏橘红色,若是用了大红,就俗了。 釉里红系创烧于六百三十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也许是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改变了以前只...
隋代北方青瓷窑口有河北贾壁村窑,河南安阳窑、巩县窑,安徽淮南窑等,它们的胎釉特点是: 胎骨厚重,胎土经过淘洗,胎色多为灰白色,其中淮南窑瓷胎较粗;釉的玻璃质较强,透光度好,釉面常有纹片,外壁多施半釉,有流釉现象,釉色青绿或微闪黄。 南方生产青瓷的窑口除浙江窑场外,还有湖南湘阴窑和四川邛崃窑等。湘阴窑的釉也是玻璃质很强,除青釉外,还有黄釉、褐釉、酱釉等不同颜色,有些积釉处还出现翠蓝色或紫...
图中所示是一件元代青白釉广寒宫瓷枕,长32厘米,宽16厘米,高15.3厘米,是1973年大同工程公司在大同城西施工时出土,为典型的元代建筑枕。 枕体四面雕四组宫殿建筑,建筑外部采用透雕手法,下部设钩栏,上部饰璎珞,建筑内部圆雕神话故事四组。枕正面塑广寒宫,嫦娥立于圆形的月宫内揽镜自顾,阶前玉兔双手执杵捣药,月宫内及台阶下各有两名侍者,为传说中嫦娥服灵药奔月的故事。枕背面一腰系玉带的男子立于几...
祭蓝又称“霁蓝”、“霁青”等,《饮流斋说瓷》:“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竹园陶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这是对于青、蓝的概念不清造成的。祭蓝釉是高温钴蓝釉,属于高温石灰碱釉,以氧化钴作呈色剂,系生坯挂釉,入窑经1280—1300℃的高温一次烧成,其工艺、器型与霁红釉相似。最早用于陶瓷上的蓝釉是唐代三彩陶器上的低温蓝釉,高温钴蓝釉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它的烧制成功,是我国...
在当今品茶之风盛行之下,人们开始热衷茶艺,茶道也已走进千家万户。茶的历史悠久,古时候“烹茶”成为文人雅士的一大乐趣。因此,品茶不可或缺的茶道具开始应运而生,使人们在后来的品茶论茶道中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茶具是茶艺茶道中十分重要的用品,如比较常见的有茶壶、茶杯、茶碟、茶盘、茶盏、茶研、茶钵、茶船、茶薰、茶漏、茶炉灶等。在众多茶具中,鼓式乳钉纹黑釉茶盏炉(简称之为茶盏炉),就是一种十分特别的茶道...
执壶 壶底 壶把手 提到巩县窑,人们往往将其与著名的唐三彩联系起来,对该窑烧造的其他单色釉品种却言之甚少。实际上,巩县窑单色釉黄釉作品与唐三彩相比毫不逊色。其独具特色的釉水、粼波荡漾的色阶,是巩县窑单色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 这一件黄釉褐彩执壶(见图),就是别具特色的巩县窑产品家族中的一员。该执壶胎为浅黄,壶体施黄釉,壶身主体部位伴有五处黄釉褐彩,黄釉...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我国制造茶具的历史十分悠久。茶具又称茶器,最初都称为茶具,到了唐代,陆羽《茶经》中将采制所用的工具,称为茶具,把烧茶泡茶用的器具称为茶器,宋代又将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 最能代表宋人生活、文化趣味的,莫过于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宋代饮茶之盛,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突出表现在城市...
这件孔雀绿釉菊纹双耳三足炉(见图),形体不大,通高13.4厘米,口径8.5厘米,直口,重沿,束颈,圆鼓腹,圜底,下承三只乳形足,肩部到口沿处置扁平长耳,形似官员乌纱帽,故名官帽耳。三足炉外壁施孔雀绿釉,釉面较为匀净,因孔雀绿釉属低温釉,胎釉结合不是很好,故而出现脱釉现象。在炉身颈部绘一周云纹,腹部绘缠枝菊纹图案,彩绘线条呈蓝黑色。而炉底不施釉,底部中心刻有一朵菊花纹饰。整个造型古朴庄重,别具一格。...
作品《万紫千红》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为醴陵釉下五彩传承人陈利发放收藏证书 10月10日,笔者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工艺美术双年展参展”上获悉,湖南醴陵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陈利创作的作品《万紫千红》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连续举办了三届,是汇集全国工艺美术各个门类精品佳作的最权威的国家级展览。本届双年展,国家博物馆...
为配合基建,考古人员近日对河南省沁阳市一在建工程中新发现的汉代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汉代墓葬19座,出土绿釉投壶等珍贵文物,为研究汉代豫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埋葬习俗等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该墓群位于沁阳市区东南部,距地表约3米左右,此次发掘清理的19座汉墓均为拱形顶砖室墓,平面呈长方形。 出土文物可分为陶器和铜器两类。陶器主要有汉代陶鼎、博山炉、绿釉投壶、灶...
雍正青釉器的鉴定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是瓷器的器型,二是瓷器的胎釉,三是瓷器纹饰。下面专家将为您详细解答怎样鉴定雍正青釉器。 器型 雍正青釉器型丰富、官、民窑都有大量烧造,以盘、碗等餐具以及盖罐、各式瓶及扁瓶、花盆、渣斗、笔舔和青铜器等器物为常见。 胎釉 青釉器胎体较薄,釉质细密。仿官窑器以豆青、灰蓝和月白色为多见、釉面大多有大的开片,也有无纹片的,、部分器物...
如何鉴定青花瓷?大体讲,瓷器鉴定主要是从器型、纹饰、胎釉、款式等各方面入手。 器型方面,应侧重于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仅举玉壶春瓶为例,自宋代始创至晚清民国,历朝均有制作,而风格却每代都有变迁。 纹饰方面,也同造型一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无论题材内容、装饰手法或工艺技术,不同时期的纹饰均有不同的表现,成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