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巩县窑黄釉褐彩执壶
执壶
壶底
壶把手
提到巩县窑,人们往往将其与著名的唐三彩联系起来,对该窑烧造的其他单色釉品种却言之甚少。实际上,巩县窑单色釉黄釉作品与唐三彩相比毫不逊色。其独具特色的釉水、粼波荡漾的色阶,是巩县窑单色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
这一件黄釉褐彩执壶(见图),就是别具特色的巩县窑产品家族中的一员。该执壶胎为浅黄,壶体施黄釉,壶身主体部位伴有五处黄釉褐彩,黄釉釉下施化妆土,釉不及胫、足;壶体通高近17厘米,直颈,侈口,唇边肥厚;壶口外径7厘米,壶颈高3厘米,宽肩,长圆腹,肩下腹部渐丰,下腹微下垂,较肩处丰腴;腹高13厘米,胫处内收,饼足底,足底边有较小角度的斜修胎痕迹,底部无釉;肩腹衔接处有一圆柱型短流,壶的另一面(颈与上腹近肩处)安一双柱型弯曲成圆弧型的把手(把手较小,只能一指勾拿),另在流与把的中间(肩与颈之间)部位各安一系。
该黄釉执壶具有盛唐时期的审美取向。当历史步入唐朝以后,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社会安定,其审美取向有别他朝,极具时代特征。如唐代的马俑造型肥硕,男俑外貌雍容,女俑体态丰满等。而黄釉褐斑执壶就展现了唐人生活的基本特征,他线条简洁、比例协调、素雅端庄、朴拙大气,尽显雍容华贵的审美取向。其周身几块褐彩就像大唐美女脸部的彩妆一样,给人以无穷的魅力。他丰腴大气、有姿有色、莹莹酥光、端庄美丽,唐人对美的追求在黄釉执壶壶体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黄釉执壶是研究唐朝酿造业和酒文化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面对太平盛世,老百姓把酒言欢,酒文化的发展印证了唐朝酿造业的繁荣。正如白居易在他的诗里写到:“家未苦贫常酝酒,身虽衰病尚吟诗”,“莫愁客来无供给,家酝香波野菜香”。从白居易的诗里,视乎已经窥视到,老百姓自家酿造美酒当时已经成为常态。酿酒业的发展又刺激了酿酒与售酒为一体的酒肆、酒楼、酒家、酒舍的发展。而作为盛酒器具之一的执壶,当之无愧地成了这些店家和老百姓家中必备之物,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唐朝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巩县窑是唐代重要且规模较大的窑场,他始于隋,盛于唐,衰败于五代初。巩县窑产品较多,除烧制闻名于世的唐三彩外,还生产白瓷、黑瓷、绞胎及黄、绿、蓝单色釉陶瓷。
巩县窑黄釉执壶与著名的寿州窑黄釉瓷器相比,无论从其胎、釉及修足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且艺术含量、视角冲击力较寿州窑产品有过之而无不及。从黄釉执壶身上所反映的信息,其单色釉釉色不仅呈深浅有序的网状结构,而且壶身主体部位还出现了大块黄褐彩斑,说明当时窑工对单色釉的掌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其壶体上浓淡相间网状结构的釉面和随意流淌的几大块黄釉褐斑看似不起眼,却突出了釉面流淌变幻的韵律感、增加了该黄釉执壶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该黄釉褐彩执壶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