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南朝时(420—479)佛教盛行,表现在瓷器上是大量使用莲瓣纹。既有在碗、盘、钵、罐上划单线、双线或三线莲瓣的,也有褐色斑点点绘简单纹饰的,还有浮雕贴塑仰莲、覆莲的大尊。南朝瓷器胎体细密,广泛使用化妆土,加上烧窑技术的提高,釉面颜色青翠,玻璃光很强,很有细碎的开片。施釉一般采用浸釉法,因此釉层较厚,施釉不到底,有垂流现象。南朝器物普遍瘦高,造型优美,盘、碗、罐大多还是平底,但已出现假圈足。这时的鸡...
隋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连年混战的局面。隋代瓷器仍以青瓷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白瓷。隋瓷的胎体普遍较厚,胎质坚硬,釉面无论青绿、青黄还是黄褐,均为玻璃质,施釉不到底,大多数都有垂流现象。隋代陶瓷大多光素无纹,部分带纹饰的主要以印、划、贴为主。所谓印花,是把模子上的纹饰压印到瓷胎上,使纹饰凸起,再施釉入窑;划花是用尖状工具在胎子上划出纹饰,施釉入窑;贴花是将用手捏或模印等做成的小纹饰片贴到胎...
在钧瓷市场上闲逛时,常常会听到店主们向顾客介绍钧瓷上面的釉画这个像什么,那个像什么。说者言之凿凿,听者一头雾水。有时候用这种方法蒙外行人还可以,对稍有文化修养的人来说,则觉得非常可笑。这是把对钧瓷的欣赏庸俗化了。这不仅不能抬高钧瓷的身价,而且会淡化钧瓷的尊严,导致钧瓷走向媚俗之路。 釉画是指钧瓷在窑变之后在釉面上产生的各种景观式的图案。这种图案,极似中国画的写意笔法,在色彩的浓淡虚实之间表...
叮——一丝清脆悦耳的声音突然掠过记者的耳边。茶几上一只瓷盘上的钧釉在“偷偷”开片。昨天,在著名陶艺家杨国辛教授的工作室,记者碰到了这奇妙的一刻。让记者更感神奇的是,盘面上的裂痕用手一摸却无比光滑。 杨教授告诉记者,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也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著称于世。在历史上,钧瓷一直是宫廷垄断的御用品,民间禁止流通,所以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
能够如此称谓的只有当代钧瓷。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气窑烧制普及之后,钧瓷如虎添翼,凭虚御风,百花齐放,云蒸霞蔚,迎来了自宋元以来又一个辉煌期。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已成主导,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相继退出历史舞台。神垕具有浓厚的商业底蕴和陶瓷基础,神垕人看准了这个巨大的商机,纷纷设立窑口,民营窑厂如雨后春笋。众多老窑工和艺人身怀绝技,或“自立山头”,或“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重视,对中国传统制造技艺的研究、恢复方兴未艾,也可以说是进入了又一个高潮。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批长期工作在生产实践一线,并对传统制造技艺有着浓厚兴趣和痴爱的工匠艺人,正在身体力行地对这些传统技艺进行探索,在实践和摸索中传承技艺、弘扬传统,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一方面对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制作技艺进行抢救、挖掘、恢复,另一方面不...
秦赢政13岁继王位,后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始称皇帝。将以往各藩王制度废弃,分天下为郡县,但至二世胡亥,各处大乱,刘邦起事,破秦灭楚,立国为汉。 秦始皇于即位之初便倾天下之力大兴土木,建造大规模的阿旁宫和陵园。所以,砖、瓦等建材和宫殿内所需陶瓷器皿大量烧造。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大量与真人等大的陶制兵马俑,就是秦始皇陵墓陪葬品的一部分。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的烧陶水平,数...
炉钧是仿钧的一种,因在炉型窑中采用还原工艺手段烧制,故称“炉钧”。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最早称“炉钧”的,是景德镇仿烧的钧瓷,又称“南方炉钧”。清末神垕卢氏钧瓷世家创烧的一种釉色独特的钧瓷也称“炉钧”(“卢钧”),又称“北方炉钧”。 中国清代有关景德镇瓷器业的札记著作《南窑笔记》中,有这样的描述:“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但也有人认为,从此种炉钧烧制的效果看,似不...
传世官钧瓷器中存在两个不同类型的情况,早已引起一些陶艺学者的注意。罗慧琪、余佩瑾提出官钧瓷器可能存在 “祖型群”与“后仿群”,即原型与后仿问题。不过在谈及后仿问题时,他们均将后仿瓷器与高濂《遵生八笺》所载“诸窑假钧州紫绿二色洗与水中丞多甚,制亦可观,俱不入格”的情况相联系。余佩瑾还据此猜想传世品中的粗糙呆板之作,如鼓钉盆托可能即属后仿品,并进一步发问: “难道均是文献出版的十六世纪晚期?究竟有无可...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在世界瓷林独树一帜。对于钧瓷,人们往往从文化、艺术或者技术的角度深究其具有的美学价值、产生的艺术影响和窑变的成因,却忽略了钧瓷本身具有的实用性。本文试对钧瓷的品类及其用途进行一番分析探讨。 一、历史上钧瓷的用途。 1.日用品。唐代钧瓷制品主要是执壶和双系罐等。前者又称为注子,是当时喝茶品茗的用具。双系罐则用于贮存、提送食物或放置其他物品。...
名扬海外的钧瓷,据传是唐朝大画家吴道子和几个老窑工一起烧制成功的。吴道子是民间画匠出身,喜欢和老百姓打交道。凡是穷人向他求画,他是有求必应。唐朝天宝年间,吴道子的画成了宝画,一幅画能值二十石米。玄宗知道这情况以后,心想:要是平头百姓都有了他的画,这还有啥珍贵的?于是挖空心思,给他赠了一个美名叫“封笔吏”,没有皇王圣旨,不准随便作画。吴道子一气之下,告病回到了故乡阳翟(今禹州市)。 这一天,吴道子...
钧瓷艺术品鉴赏自古就有“境由心造”“境由情生”“景随人意”“移步换景”之说,这使得钧瓷欣赏长期以来,没有、也难有一个规范的尺度标准。理论工作者和鉴赏家们大多从作品外部品相和自然窑变现象来研究、挖掘钧瓷艺术的文化美学价值,这是最直观也是最便捷的欣赏方法。笔者从事钧瓷烧制近40年,研究认为,钧瓷艺术的鉴赏,还是应该从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窑变艺术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诠释。 造型:传统与当代结合 钧瓷始...
古瓷片华丽转身的低调内涵 一般收藏瓷器,多追求完整器,通常将老瓷片作为学习和研究的标本。但随着瓷器收藏的逐渐火爆,古瓷片也华丽变身为各式各样的精美装饰品,不甘寂寞,在瓷器收藏市场上呈现出了另一番繁荣景象。 当老瓷片遇上建筑 古瓷片镶嵌在墙上,不仅将古瓷片的装饰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还能打造独特风格,体现特色的陶瓷文化,进一步推广和展示不同的文化。 残缺美,也入画 部分古瓷片的盘底上,通常绘...
钧瓷,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万千窑变闻名于世。钧瓷出窑后,已是炉火纯青,但它仍在不停地“开片”。钧瓷上面细细的,像须根一样交错的纹路看着是裂纹,一摸,却是光滑的。这些裂纹,就是其“开片”的结果,它赋予钧瓷以生命力,让钧瓷绽放出一身绚烂的瓷花。 这,与体育何等相似。 对于参与体育的运动健儿来说,无论你是冠军,登顶最高领奖台,迎来人生最辉煌的时刻;还是发挥失常,无缘奖牌,遭遇挫折与打击,都应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