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我国古代很多瓷窑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成就,像灿烂的星光闪烁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引起了陶瓷史学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唐代寿州窑黄釉瓷也不例外,它以独特的烧造工兿和色彩上的大胆创新,创烧出一种独树一帜的黄釉瓷,为我国陶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关寿州窑的产品,真正追溯其发展历史,应该说其创烧于南北朝的初期,兴盛于隋唐中期,衰落于晚期。寿州窑早期是用还原气氛烧制青瓷,釉色为青白色,胎白质细,有微量的小...
图8 西村窑青釉褐彩彩绘纹盆 彩绘,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以青釉釉下褐彩彩绘为主,主要施于盆、壶、枕等器物上,纹饰以云纹、缠枝菊、折枝牡丹为主。如这件西村窑青釉褐彩彩绘纹盆(图8),彩绘落笔挺拔有力,笔法简练,线条粗放,下笔一气呵成,仅寥寥数笔就勾绘出一朵大菊大叶,显得自由奔放。这种技法明显模仿了磁州窑白地黑花的技法。 点彩,多施于高身杯、小罐、小瓶等小件器物的唇沿或肩际,一般多为独立的圆点...
图4 西村窑青釉莲瓣纹炉 西村窑青釉莲瓣纹炉(图4),敞口,外口沿饰一道弦纹,炉身外壁刻莲瓣纹,高座足,足面亦刻莲瓣纹。这种器形符合佛教徒的审美趣味,在东南亚地区颇受欢迎。 四、西村窑的装饰技法与纹饰 西村窑大量仿烧各地名窑产品,装饰技法多样,主要有刻划花、印花、彩绘、点彩、刻划彩绘等几种。 图5 西村窑青釉凤首壶 刻划花主要施于碗、盘、碟、壶、盆、炉和瓷枕上,纹饰有条纹、草叶纹、菊...
三、西村窑的造型特点 广州本地不产瓷土,西村窑瓷器的原料和烧窑的燃料均从清远、肇庆等地水运而来。其胎分为粗、细两种,粗瓷胎色灰白,细瓷胎骨细腻洁白。其釉大致可分为青釉、青白釉、黑酱釉和绿釉,以青釉为主,呈色深浅浓淡不同。西村窑多采用“浸渍法”施釉。施釉时用手倒提圈足把坯身放入釉药中蘸染,所以圈足和外腹底往往露胎,这是西村窑施釉方面的一个特点。 西村窑器形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碗、盘、盆、瓶、罐、盒...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它不仅表现在官窑、民窑两大系统的蓬勃发展,而且表现在外销瓷窑体系的庞大与兴盛。近些年来,我们在西沙群岛及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都发现不少西村窑瓷器,引起了中外学者对西村窑瓷器的关注与研究。 一、西村窑概况 西村窑是北宋时期广东着名的民间窑场,窑址位于广州西北的西村增埗河东岸岗地上。南北长1公里多,残存废瓷堆积3处,其中以皇帝岗最大,是西村窑场...
1977年,时在故宫工作的叶喆民先生在对窑址进行调查时,在堆积如山的瓷片堆中偶然寻得一块天青釉汝瓷片。正是其父叶麟趾先生发现定窑址的经历及思维方式,使他对此发现颇为敏感,于是将瓷片交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做成份分析,结果与故宫传世汝瓷的成份基本相同。1986年10月,宝丰县清凉寺村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2个完整的笔洗,经专家鉴定,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汝窑一模一样。当这两件器物出现在1986年古陶瓷研...
张公巷窑址的烧造年代张公巷窑址自笔者2000年4月发现后,历经河南省文物考古所2000年5月8日、2001年6月、2004年2月三次挖掘,出土大量珍稀实物,张公巷窑址紧临北宋时汝州察院,充分证明此处是北宋皇家御窑,笔者已在"汝州城内张公巷窑址"和"汝州城内文庙,张公巷窑址探讨"加以详细论述。自2001年4月,笔者在一个探孔内出土60多片素烧胎片,后经省考古所2001年6月和2004年2月这两次挖掘...
青瓷是中国瓷器中最古老的品种,可以说青瓷的起源就是中国瓷器的起源。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勤劳聪慧的商代先民就烧制出所谓的"原始青瓷器".东汉晚期,长江下游地区的古越国人烧造出了成熟的青瓷器。两汉及以前的青瓷被称为早期青瓷。六朝时期是中国青瓷烧造的蓬勃发展时期,这时的青瓷烧造地域已扩大到江、浙、闽、赣、湘、鄂等省。六朝青瓷泛指三国、两晋、南北朝这300多年历史时期的青瓷。 六朝青瓷的产地以...
中国瓷器出口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在日本、韩国、印度、伊朗、伊拉克和埃及等地,考古学家们对九世纪前后的城镇遗址的发掘中,都曾发现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唐代瓷器碎片。中国的宁波市古称明州,是唐代通往日本和韩国的主要通商口岸。1974年,在宁波余姚江唐代出海口附近发现一艘唐代沉船,其中有几百件越窑和长沙窑的青瓷、青釉褐彩瓷和黑釉器,并有"乾宁五年"(898年)刻款的方砖一块。这些瓷器与在韩国和日本发现...
众所周知,在中国文化中,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从红山文化出土的第一龙一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龙纹是祖先崇拜的图腾,是几千年来人们崇拜的偶像,并且,中国人一直以龙的传人而自居。龙的文化博大精深,龙纹传承到现今,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形象大量广泛出现在我国玉器,石器,铜器,漆器,绘画,瓷器等几乎是所有的器物上。龙的形象从瓷器诞生就出现在了瓷器上,一直直到现在,未曾断绝。那么瓷器上...
慈溪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东南接宁波,西临杭州,北与上海隔海相望,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慈溪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全市遍布有瓷窑遗址近200处,越窑是我国古代最着名的青瓷窑系,我们日常所用的食具、酒具、茶具、文房用具、化妆用具等等都可以见到越窑青瓷的影子。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慈溪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和勤劳勇敢创...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真宗赵恒下旨,在浮梁县昌南镇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随着宋室南渡,南迁的工匠把北方先进的制瓷技术带到景德镇,景德镇在五代生产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在宋代创烧了名扬天下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青花瓷),并成为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生产的单一品种。青白瓷釉色纯正,青白淡雅,明澈光润,青中显白,白中泛青,胎体质坚细白,温润如玉;器壁刻有花纹,构图精巧;体薄透光,在光照下可...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
历史悠久 龙泉青瓷大约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崛起于浙南龙泉乡间,后经南宋、元、明、跨越了四个朝代、七个多世纪。其历时之长,仅次于越窑,在我国陶瓷业中是罕见的。 产区辽阔 龙泉青瓷除了以大窑为中心产区,窑场密集之外,在它周围各县如庆元、云 遂昌、松阳、丽水、缙云、武义、永嘉、泰顺、文成等,已发现从宋初至明末各时期的龙泉青瓷窑址达400多处。元代以后,还扩展至福建、江西、广东等邻省,形成一个规模庞...
这种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只是花纹粗犷而已。先民们将豆、高柄杯等一类圈足器的陶器坯体镂通成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作为生活中的装饰,如马家浜文化中的陶豆,其上的镂空,盛行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弧边三角形和弧边菱形等几何形,有的还将几种相间组成环带状的镂空装饰。大汶口文化的豆或高柄杯上的镂空,则流行圆形、方形、长条形、三角形、菱形等形式。三国东吴、西晋时期,有一种用青釉制作的镂空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