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定窑遗址位于曲阳县灵山镇涧磁、燕川村一带,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因宋时曲阳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创烧于唐,兴于宋金,衰于元,其白瓷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美誉。1988年,国务院公布定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定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和我国六大瓷系之一,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以剔花、堆花、贴花各得其趣。其在北宋时...
官窑自1107年在京师开封设置,至“靖康之难”后开封沦陷,窑口存世的烧造时间不过十余年,其光耀中天的岁月随着北宋的灭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宋高宗是宋徽宗的儿子,对北宋王朝祭祀所用的礼器可谓了然于心。1143年,宋高宗将久藏于心的礼器复古之事提到议事日程,决定袭宋徽宗遗制,斥国资自置窑烧造礼器,他于1144年下诏专门成立礼器局,诏令修内司修建官窑开始南宋制瓷大业,寻访通晓礼器规矩及制作技艺的大...
瓯窑地处浙江南部,窑址主要分布在以温州为中心的永嘉、乐清一带。这里东临东海,南邻福建,西北面为括苍山区,瓯江、飞云江由西向东直入东海。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说:“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袵,收瓯越之民也。”有人考证说,瓯字从“瓦”,说明瓯越人在远古就会烧制陶瓷。 瓯窑瓷胎色泽浅灰白,釉色清淡,有玻璃质感。晋人潘岳在《笙赋》中说道:“披黄苞以受甘,倾缥瓷以酌酃。”这个“缥瓷”很可能就是瓯窑青瓷。 ...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 “ 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 ” 之传说。据实践,生产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成功。 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定诸窑并驾齐驱。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 钧瓷的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即 “ 钧...
我国古代的祭祀礼器多用青铜器,周世宗柴荣即位之后,开用瓷器礼器代替青铜礼器的先河。柴荣创建御窑——即后世所谓的柴窑,诏令制造祭祀所用的瓷礼器及皇宫所用的日用陶瓷。窑匠向柴荣征求瓷器的颜色时,柴荣指示:“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要求把瓷器烧成雨后青天的颜色。 清梁同书的《古窑瓷器鉴定考》云:“柴窑,后周柴世宗所烧,以其姓柴故名……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柴窑为我国历代名瓷之魁,然而传世真...
夏至战国时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陶器已经丧失了前一时期的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青铜礼器和生活、生产用器成为社会风尚的主流,陶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持着传统的面貌,但器型、纹样模仿青铜器的做法相当流行。烧陶窑炉的发展为冶炼青铜炼炉的创制提供了启示;而能用火候较高的温度冶炼青铜,又为改进陶窑炉进一步烧制出耐温较高的白陶器和原始瓷器创造了条件。 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的白陶就是一个很典型...
北宋徽宗时期,在阳翟城(今禹州市)古钧台官办钧窑场里,有一窑钧瓷刚刚住火停烧。窑工们已把窑门扒开了一个大口子,窑里炉火通红,温度正高,使人不能近前。 这时正值夏天,好端端的天空突然间乌云密布,一刹那,雷声隆隆,闪电过后,只见一条龙在空中上下翻腾。一场大雨随着狂风降了下来,大雨点打在热窑顶上,冒起一团团水汽,狂风吹进高温的窑里,只听里边“喳喳”作响。窑工们躲在草棚下避雨,心里直嘀咕:这一窑瓷器肯定...
从宋元至明清,陶器生产大幅萎缩。但各个时代的特殊品种,如宋、辽三彩,宜兴紫砂陶,琉璃和珐华,以及随葬用的陶俑、砖雕等陶器品种仍多有制作。 宋三彩的釉色以黄、绿、褐三色为主,还有白釉、酱釉三彩。器型以日用的盘、碗、盆、瓶、枕、灯、香熏等为主,还有小型的狗、马、猪等玩具。一般器物在表面施釉,底部和内部不施釉。装饰方法以划花和印花为多。辽三彩则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其器型中的皮囊壶、鸡...
宜兴堆花工艺技术是一种美化陶瓷制品的装饰手段,她的装饰手法主要是利用大拇指所表现的搭、搓、撕、揿、行五大技法,用各种色坭在陶制半成品表面进行装饰的民间独特的传统工艺,这种工艺仅宜兴地区有,可谓“冠绝一世、独步千秋”。回溯堆花工艺的历史早在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时期,原始部落的居民就在手制陶器上用黑红两种颜色的化妆上彩绘各种几何图案和一些简单的植物图案装饰,到东周战国时期的陶俑出现了属于...
伊朗,古称“波斯”,位于中亚腹地,南靠波斯湾,是古代东西方海路交通的要道;中国与伊朗是世界上两个拥有悠远历史的文明古国,据史记载:两国的交往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就已开始,西汉的张骞奉命向西方“凿空”以后,汉朝使臣已到达安息(安息即是伊朗的古称)。唐代与外国的交通共有七条线路,其中一条便是“安息道”。中国的造纸,蚕丝、制瓷、指南针等对伊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伊朗的宗教、农作物、金银器等也传到中国。伊朗人民...
印度,古称天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就象嵌在印度洋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印度河与恒河流经境内,孕育着这古老的文明;印度与中国一样同是既有优秀古老的文化传统而又始终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 早在汉代,印度的佛教、文学、艺术、天文、医药等就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尤其是佛教对中国产生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的造纸、养蚕缫丝、制瓷技术等也相继传入印度。 中国瓷器对印度的影响较大,20世纪以后在...
此两件大盘的年代据考是元或明初德化窑的产品。另一件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碗外画楔边圆圈五个,每一圈都写同样的阿拉伯文字,意思是:“除安拉及其先知穆罕默德外,无其他上帝”。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群岛国家,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及亚洲大陆和澳洲大陆之间,自古以来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十字路口:中国和印尼群岛之间的联系早在史前时代就已开始。古印度尼西亚人沿着两条路线从亚洲大陆南部南下:一是...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钧瓷一直是伴着君王的情感而存在发展着的。如果说宋代钧瓷以“清纯谈雅”的优秀风格卓立于世,那么鼓舞着这种作品闻世的,当推奠定大宋王朝基业的一代霸主后的柴世宗。柴世宗酷爱瓷器,常御旨征求精品力作,“雨过天晴云破处,诸般颜色做得来”,便是典型一例。 据考证:“雨过天晴云破处”是一种复合色,以白云悠悠的背境,衬托出一片空澄的蓝天。其高远、悠静、空澄、恬美、优雅、畅怀、悦目、舒心、旷达...
东晋(317-420)青瓷的胎釉情况与西晋相似,但在装饰上却大相径庭。西晋纹饰追求华丽而东晋趋于简朴,光素无纹器很多,有的只有几道凸弦纹或梳篦水波纹。继东汉瓷器上出现了莲瓣纹之后,东晋晚期使用渐多。另外,西晋后期出现的不规则褐色斑点,东晋时已普遍使用。这时的褐色斑点一般有规律的点在器物的口沿、器盖或者兽眼、鸡冠、羊角等部位上。东晋时也有一些动物形的尊、砚滴等(如蛙形水盂),但已不是西晋时的写实样子...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唐代制瓷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瓷器烧制技术迅速发展。制瓷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在唐代不少地方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瓷窑体系。《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这时各地制瓷中心有了窑名,反映出唐代瓷业的兴盛和不同的艺术特色。 唐代青瓷以越窑和长沙窑最为着名。唐代早期越窑瓷器胎体呈淡灰色,紧密细致,釉汁很薄,均匀缜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