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动迁老宅为一幢砖木结构二层小楼,一楼进门处的砖雕门楼保存完好。/晨报记者张佳琪 虹口区一动迁基地内发现一幢民国时期老宅。这是一幢砖木结构二层小楼,砖雕门楼保存完好。昨天,这幢老建筑在网上引起关注,部分人表示:“该建筑疑似历史保护建筑,应该保护,而不是拆除。”对此,晨报记者向相关部门询问后得到答复:该房屋并非保护建筑,属石库门建筑,存留价值较小。 砖雕门楼风骨犹存 昨日,读者李先生向晨报反映,...
近几年,古玩在市场上被炒得热火朝天,很多人都热衷于收藏上一辈人留下来的木门花板,这种木门花板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保存完好,在市场上价值不菲。一些盗贼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将黑手伸向了农村的老宅。 家住象山县茅洋乡的陈先生有套老房子,已经闲置多年,现在主要用来供奉祖先牌位。 7月19日,陈先生经过自家的老房子,突然发现18日还在的木门花板竟然“长腿跑了”。“这些门板是我的老太爷造房子留下的,现在已经...
经过200多年的风吹雨打,南京的朱状元巷清代住宅出现了顶部塌陷、立柱腐朽等病症,迎来了大修。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老宅子将采取“揭顶大修”的方式,把房屋主体结构架起来,对腐坏部分进行替换,将倒塌门廊原样复原。 不过,紧邻老宅子东面是一个大工地,即将建设新房子,挖土机、打桩机轰鸣。有市民担心,近距离施工恐会让这座老宅吃不消,再现颜料坊49号的悲剧。文物部门回应,附近工地并未越过文物保护线,修缮后的老...
在公交43路鼎新路站站台附近,一处粉刷一新的老宅外,常常能看到一位手捧颜料专心作画的老人,小桥、流水、人家……一天又一天,白墙上的画面越来越清晰。扬子晚报记者日前采访时得知,作画的这位老人名叫袁茂林,他不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还一手创办了南京民族之家书刻馆,并致力于书刻艺术的推广。 老宅外墙上绘制古民居 这处老宅位于秦淮区朝天宫街道的甘雨巷,扬子晚报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看到,粉刷一新...
公元1906年,也就是清光绪三十二年,慈禧老佛爷与光绪帝还有两年寿数。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清廷颁布《宣示预备立宪谕》,帝国的统治者开始最后的自救努力。但绝望的人们已转而向革命求取希望,同盟会成立后首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爆发。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喧嚣中,老百姓的日子仍像往常一样流淌。 这一年,宁波商人胡老板,拿在上海经营钱庄攒下的钱,在老家奉化方桥镇胡家堍(音兔,常...
公元1906年,也就是清光绪三十二年,慈禧老佛爷与光绪帝还有两年寿数。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清廷颁布《宣示预备立宪谕》,帝国的统治者开始最后的自救努力。但绝望的人们已转而向革命求取希望,同盟会成立后首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爆发。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喧嚣中,老百姓的日子仍像往常一样流淌。 这一年,宁波商人胡老板,拿在上海经营钱庄攒下的钱,在老家奉化方桥镇胡家堍(音兔,常用作桥堍,桥头的意...
年内,由武汉市城建档案馆制作的记录我市51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抢救性声像纪录片《武汉魅力村镇》即将面世。昨日,记者从已完成的纪录片上看到,51个古村落大部分面临消亡,很难见到完整的建筑风貌。 据了解,51个古村落仅有1个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其余多为省级、市级,分布在黄陂、江夏、新洲、蔡甸、东西湖等5个区。在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江夏区乌龙泉街青山村,一处不起眼的小山坡上,可从土堆中裸露的一...
今年3月份,由于野蛮施工,颜料坊49号古建筑(牛市64号)的后两进被严重损毁,引起了各界高度关注。从4月下旬开始,颜料坊49号的文物修缮工作就已启动。昨天,南京市文物局在颜料坊49号现场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古宅修缮的具体情况,并透露这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宅最快将于6月份恢复原貌。 修缮面积超600平方米 3月8日,颜料坊49号古建筑东两进因为施工方支护桩野蛮施工而被毁,部分...
湖边邨外景 记者 李忠 摄 杭州一年里最美的季节到了——西湖边赏湖光山色,运河畔看小桥人家,西溪湿地闻鸟语花香,何其美哉。 别忘了,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老房子,见证了杭城发展的脉络,浓缩各个时代的人文内涵,同样值得你我停下脚步。 保护历史建筑,杭州向来不遗余力——先后公布的六批336处、总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80%以上得到了修缮保护。 掸去岁月尘埃,越...
南京市文广新局官方微博“南京文化发布”昨晚发布信息,称对市级文保单位牛市古民居遭毁坏案件作出处罚,对施工方罚款50万元,要求建设方待文物修缮通过验收后才可恢复施工,另将案件线索移交公安部门。 牛市古民居始建于清代,2006年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今年3月8日,这处民居的2进因颜料坊地块施工而倒塌,南京市文广新局在通报中称,文物部门第二天向工地下达了书面的停工通知书,并通过调查查明,该地块由福建上...
老宅内部木结构的两层楼组成围合式院落。 老宅东侧一个高大的打桩机正在不停地运转,宅子的西侧一进只剩下瓦砾砖块、残垣断壁。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在秦淮河明清老宅取景的电视系列剧《秦淮人家》,因为演绎了秦淮河两岸南京人的生活而备受推崇。如今,这里只剩下当年电视剧取景的一栋孤零零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颜料坊牛市古民居。然而就在几天前,这栋220岁的老宅两进被毁。坚守在内的蒋克言说:“开发商是在步...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杭州成为“双遗”城市。后申遗时代如何保护好“世遗”?“申遗有阶段,保护无止境。”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有责任继续传承下去。 无独有偶,近闻萧山在“一户多宅”和空心村整治行动如火如荼之时,面对一些有着历史文化价值、深藏在村民记忆中的古民居,展现出了“心慈手软”的一面:即保留了一批以老墙门为主的历史建筑;河上镇把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保存下来,将产权逐步收归集体,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
近日,防城港一户人家在老宅里发现10多张清朝及民国时期的地契,其中最早的一张立于道光年间,距今170多年。图为光绪八年的一张契约。 最古老的一张地契上写着“道光二十二年”的字样。 近日,防城港市防城区中山路六旬老人王立和在修补家中房子时,在瓦房屋顶的横梁角落处发现一个铁盒,里面装着10多张清朝及民国时期的土地出租契约。其中最早的地契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至今已有173年历史。 ...
河南新郑庙后安村安氏大院精美的砖雕。 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安氏大院,周边有上千年的安氏古墓园、300多岁的古树相伴,是附近安氏宗亲的圣地。如今,因“合村并城”,它被“限期拆除”。该村现存的6处留存着诸多区域文化烙印的古建筑、古墓葬,2011年即被纳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此前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也为之绕开。目前,郑州市文物局介入协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