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梁一椽,可能都已有200多岁了 记者 邓万里/摄 房脊上,繁体字刻着房子的“身世”:“大清乾隆贰拾捌年叁月拾玖日立”。 这座“疑似”253岁的老宅子,申请文物“身份鉴定”了。如果顺利的话,它的修复就有了希望。 【一封申请书】 申请认定老宅子为文物 前两天,郑州市的文保志愿者彭保红寄出了一封申请书。 她向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申请,给4座老宅子“定身份”——...
邢台县皇寺镇李梅花村是一个拥有许多清代古建的山村。那些古建构件精雕细刻魅力独特,在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品赏的同时,也吸引了一些梁上君子的目光。 7月5日,记者接到邢台一位民间文化研究者信息称,近日,李梅花村一处古建影壁的牡丹砖雕被盗走,现场触目惊心。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影壁被盗,其余部分古建的门窗等老式构件也都先后遭遇过贼手。 精美古宅院建于清代 7月5日,记者闻讯驱...
三支街48号是幢民国老宅。记者王思勤摄 老宅二楼的平顶有不少裂缝,石灰掉落一大块。 前天,市民董先生给本报新闻来电,说海曙三支街48号是一栋民国时期的老宅,住有10多户居民,已被列入文化保护点。由于年数久远,房屋墙体、地面多处开裂,一场大雨之后,二楼走廊平顶的石灰掉落了一大块,幸好没有伤到人。 “房管所的人说只能小修小补。如今又快到台风季,大家都很担心。我们该找谁去?” ...
对了,“贫民窟”。这么描述很对不起大院里的居民,但是谁乍一进来,都会有这样的错觉。这可是一座紧贴着皇城墙的大宅院:东皇城根南街32号,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高级机关的宿舍。 宅院规格越级几度易主 在北京市文物局官方网站上,第八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资料,“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32号宅院”这个项目的简介里,保护理由是这样写的:“建于清代晚期,原为清粤海关监督俊启住宅,后因逾制被没收,转赐慈禧太后...
“目前南京一些风貌保护区内的空间较为紧张,这次工程也是我们向这些历史建筑‘借地’的首次尝试”,7日,南京市文广新局文物保护处的林姓科长说道。 林科长口中的尝试是指“北京西路57号和天目路32号民国建筑修缮及地下停车库建设”项目。为了缓解北京西路57号和天目路32号周边的停车用地紧张问题,工程将利用老建筑的地下空间建造停车库。为方便地下停车库的建设,这两幢民国老建筑将被“挪窝”。 天目路32号由...
竞拍者:不惜一切代价争得标的,只为悉心修缮、原址保留 房东:在收钱交房的关头“反悔”了,决定将祖产捐给村里 这几天,东阳市东阳江镇八达村里,又来了一队参观的人马。类似的参观团,从猴年春节开始,村里就没少接待。他们都是冲着修缮一新的“花厅”来的,有的是纯玩纯赏,有的则是因为别处的古建筑修复项目来学习取经。 “花厅”,是村里人对崇礼堂的昵称。这座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宅,虽然只有三间一进,但雕花...
近日,有媒体报道南京市正在两幢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宅下修建地下停车场。对此,有市民质疑在老宅下面挖洞建停车场是在“坑”文物。8日,项目设计负责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对该项目进行了解释说明。周教授表示,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历史建筑应对城市发展有所作为”。 被“坑”的两幢民国老宅是北京西路57号和天目路32号,两幢楼分别建于1937年和1946年,其中一幢还曾是原国务院参事李世军的居所。像这样...
去年年底,乐清柳市镇蟾东村一处老宅里一对精美的石箱不翼而飞。近日,石箱已经被警方追回,4名犯罪嫌疑人已落网。 2015年12月31日,村民施立泉突然发现宅子立柱边的两个石箱不翼而飞。施立泉介绍,老宅子是清朝同治年间建的,这两个石箱是清朝同治年间的,既是装饰物,也可以当凳子使用。一个石箱子就有200多公斤重。 接到报警后民警迅速立案侦查。1月19日,民警将张某、林某、刘某抓获。 3人交代,去年...
昨晚7点10分左右,松阳县古市镇后街,三幢连体的清代老宅突发大火,过火面积达到130平方米,所幸并无人员伤亡。 “我听到外面有人大叫‘失火了’,跑出来一看,那老房子已经冒起很大的烟了。”52岁的丁光松是报警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在得知起火的消息后,他的表弟就赶忙冲了过去,试图救火,可刚一踹开老宅的大门,火焰一下就蹿了出来,前去救火的人都吓了一跳,赶紧退到安全地带。 7点30分不到,松阳县消防大队...
记者昨日从江东区文保部门获悉,总投资345万元的江东区文保单位———宁静居宅院维修工程本月初开工。据悉,工程将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以原材料、原工艺,按原形制,对整体建筑进行修缮,以真实完整地保存宁静居宅院的历史面貌和建筑特色。维修工程完成后,宁静居宅院将合理利用建设为甬剧博物馆,以打造公益性的甬剧展示、传承和研究基地。 据江东区文保所介绍,宁静居宅院位于江东区福明街道邵家村花汀桥北137号...
船型屋倒映水中好似水墨画。 村民在维修村内道路。 明清古民居内的住户。 11月15日,广昌县驿前镇驿前村,明清古建筑船型屋倒映在水中,好似一幅水墨画。 驿前镇现有明清古建筑50余幢,总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一条条卵石古道,曲径通幽,庭院木刻、砖雕、石雕,古朴典雅,栩栩如生,堪称明清建筑的佳作,石屋里、大夫第、船形屋等古建筑,为研究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想、文化、民俗等提供了实物证据。 ...
因5处老宅被拆,浙江绍兴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三江村近日成为舆论的焦点。有民众不断发出质疑,“是要把整个古村都拆掉吗?”“既然要建文化休闲园,为何不保留原汁原味的老房子?” 拆旧房建新房 系居民改善居住环境诉求 位于绍兴袍江新区的三江村又称“三江所城”,因地处钱塘江、钱清江、曹娥江交汇处而得名,是明代为抗击倭寇而建的一个千户所所城。清末以降,该地逐渐由军用驻地转为民居。新中国成立时,所城城墙尚完...
朱启钤老宅 赵堂子胡同3号院,位于朝阳门南小街与金宝街交叉口的东南侧,整个院落在朱启钤居住时有约3000平方米。据记载,解放之后,朱启钤将宅院捐赠国家,和家人搬到了东四八条居住。 严格算起来,朱启钤在这座宅院中度过的时光有十多年。后日寇占领北平后,这座院子也被占用,直到抗战后才发还。但由于朱启钤在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的政要地位,且30年代收购此院子后他悉心营造,让这个院子与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又有所...
昨日上午,萧山首座抗战纪念馆正式开馆。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抗战纪念馆位于一座百年老宅内,里面记录的,是萧山过去的“骄傲”。 抗战纪念馆位于河上镇凤坞村,原是一座民宅,始建于清末,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抗战期间,这座老房子成了萧山县政府的机要室,是萧山的情报中心、指挥中心,里面设有电台,历经多年,老房子一度成为危房。 为了保护这座老宅,河上镇决定将老宅修缮好,建成萧山抗战纪念馆,将所有关于萧山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