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月1日,游客在龙山县里耶秦简博物馆参观。当天,该博物馆恢复对外开放。2016年6月20日,里耶镇遭受特大洪灾,导致里耶秦简博物馆一楼进水,配电室、机房等设施受损严重,博物馆闭馆维修。曾祥辉摄
9月27日,450件秦汉简牍文物和78件中国当代简牍书法作品亮相河南郑州,向世人展示“简牍书风”。 主办方称,自20世纪初以来,包括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湖南等地相继出土大量汉简,总计20余万枚。在众多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帛书中,尤以西北汉简、里耶秦简和岳麓秦简最具艺术代表性。 是次“梦回秦汉——秦汉简牍特展暨简牍书风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便是集纳了甘肃简牍博物馆的30...
8月17日至18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及大陆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单位的11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会前与参加会议的专家代表进行了会谈交流。 此次研讨会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中国文化遗产院出土文献研究...
赵超,男,1948年10月26日生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学术经历: 1979年9月—1982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研究生,学习古代铭刻与先秦、秦汉考古专业。 1982年9月—1991年6月,在中国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工作,负责整理出土墓志,从事古代石刻、 玺印、简牍等研究工作,兼为北京大学考古系讲授《古代石刻》课程。 1991年7月--20...
4月26日,“篆隶合璧——迁陵秦简牍与咸阳秦封泥汇展”在陕西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开展,共展出秦代简牍、秦封泥等珍贵文物220件。其中,展出的两枚左、右丞相印的封泥尤为珍贵。 封泥,又称“泥封”,是印章早期使用的遗存。据了解,秦代公文书写完毕后,为防止传送过程中被私自拆阅,都要对公文进行加密处理,秦时将其称之为“封”,具体方式为:在写有公文的简牍上盖一块被称为“检”的木板,用绳子将“检”...
4月26日,“篆隶合璧——迁陵秦简牍与咸阳秦封泥汇展”暨学术研讨会及“意与古会——全国篆隶书法名家邀请展”(简称“两展一会”)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举行。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郭宪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和国内来自书法、文物、高校等部门、行业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开展仪式。 “篆隶合璧——迁陵秦简牍与咸阳秦封泥汇展”共展出珍贵文物220余件,其中展出里耶秦简博...
1996年,10万余枚三国简牍出土于长沙市五一广场走马楼街某商厦建筑工地,数量超过全国各地已出土简牍的总和,内容涉及三国孙吴长沙郡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11月27日,湖南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对“长沙走马楼三国简牍保护整理项目”进行结项验收。 以故宫博物院研究院陆寿麟、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候旭东、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周宝中等...
记者从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现场获悉,海昏侯主墓的藏閤中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考古专家认为,这是我国简牍发现史上的重大发现,通过解读这些竹简和木牍,将丰富人们对西汉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的认知。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告诉记者,这批竹简和木牍是在海昏侯主墓的西藏閤中清理出土的,总数近3000枚。 “在任何地方出土数量如此多的简牍,都是简牍史上的重大发现。”海昏...
300枚甘肃古代简牍12日亮相西安碑林博物馆,展现汉代墨迹及其艺术魅力。 甘肃是汉简大省,现存汉简5万多枚。这些简牍不仅是补充和研究秦、汉、魏晋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中华书法史上珍贵的艺术遗产。据介绍,甘肃简牍的发现从1907年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境内出土了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敦煌汉简、武威汉简、悬泉汉简、临泽晋简等。 此次展出的古代简牍中,汉简精品有1974年8月出土于居延甲渠...
图为展出的古代简牍。记者 田进摄 300枚甘肃古代简牍12日亮相西安碑林博物馆,展现汉代墨迹及其艺术魅力。 甘肃是汉简大省,现存汉简5万多枚。这些简牍不仅是补充和研究秦、汉、魏晋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中华书法史上珍贵的艺术遗产。据介绍,甘肃简牍的发现从1907年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境内出土了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敦煌汉简、武威汉简、悬泉汉简、临泽晋简等。 此次展出的古代简牍中,汉...
9月1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书法家协会、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文联、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的《古塞奇珍——甘肃古代简牍暨汉简书法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 展览展品共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甘肃出土的古代简牍300枚,二是著名书法家赵正和张邦彦的汉简书法作品104幅。其中1974年8月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遗址的《候粟君所责寇恩册》《相利善剑册》,1973年出土于肩水金关遗址《甘露二年丞相御...
今天是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连日来省会长沙各大博物馆相继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人们踊跃参与。长沙出土文物中的一项重头戏——简牍,更是吸引了不少市民及外地游客专程前往长沙简牍博物馆一睹真容。 长沙所出土的简牍不仅数量众多,所记载的内容也十分丰富。记者从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在对2010年出土的五一广场东汉简牍进行整理与研究后发现,这批尘封档案的精彩程度,足以与《...
经过近4个月的考古发掘,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市青少年宫的建筑工地,发现了一段长约48.7米的魏晋南北朝至唐初长沙城古城墙,距今已有一千余年。专家表示,这是长沙首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城墙,也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长沙古城墙。 此次还发现了战国晚期至明清时期的古井71口,其中有几口古井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简牍近100枚。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对简牍进行脱水脱色处理后解读上面的文字内容。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