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文书档案库曾出土5200余枚简牍,负责这批简牍文字释读工作的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近期公布阶段性成果。据悉,研究人员目前辨识出千余枚竹简上记载了一种名为“六博”棋的行棋口诀,属首次发现,为研究汉代的社会风尚乃至兵制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 记者了解到,“六博”是春秋战国十分流行的一种棋类游戏,是象棋、国际象棋等兵种棋盘类游戏的鼻祖。西汉的皇帝都十分喜欢“六博”游戏,朝廷还设有...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简牍初步释读工作完成,相关成果日前发布。负责该项目的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他们在释读过程中发现了几种古代典籍的失传版本或较早版本,其中包括《诗经》《礼记》等儒家经典,这对于研究儒家学说及其经典的传布、演变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记者了解到,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是儒家经典及其训传,包括《诗经》、《礼记》...
1月23日上午,长沙简牍博物馆“迎新春、送春联”文化惠民活动在该馆南向广场举行,王友智、杨建五、唐安国、张志、黄庭晖等省会书法名家受邀为广大市民免费书写春联。 免费送春联活动吸引了数百名市民聚集到简牍博物馆南向广场。市民们自觉地排好队伍,根据自己的需求请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泼墨书写春联。一副副春联在书法家笔下熠熠生辉,有雄健遒劲的正楷、矫若惊龙的草书、形如流水的行书和方圆相济的隶书,春联寄托了对...
近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公布最新科技考古成果,在山西境内也是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首次发现汉代简牍文物,同时出土的还有成套的漆奁盒与铜镜、琴瑟乐器组合、漆案、漆盘、漆耳杯、铜印、玉印、串珠等珍贵文物。 据悉,2013年以来,山西省太原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太原东山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古墓群,并推测其主墓可能属于西汉代王及王后。今年暑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参与了该墓地祔葬墓M6的实验室考古工作,这...
11月16日,“湘水流过——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长沙市文物局主办,长沙简牍博物馆承办。 首个全面系统展现湖南简牍文化史的展览 简牍作为我国古代纸张发明之前最重要的书写材料,从先秦到魏晋,一直肩负着记载和传播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历史重任。自二十世纪初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简牍文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土,成...
10月29日,“长沙市文博系统2017年度学术研究与工作成果汇报会”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召开,来自长沙市文博系统23家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长沙市文物局副局长周慧雯主持。 此项活动是由长沙市文物局主办,各大文博单位轮流承办,从2013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今年是第六届,由长沙简牍博物馆承办。长沙市文物局从各文博单位2017年发表的81篇论文和9本专业书籍中遴选出10...
日前,从太原市考古所传来消息,为配合恒大悦龙台项目建设,考古工作者对该建设项目施工区域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了29座汉、明清时期墓葬,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编号为6的墓葬(以下统称M6)的考古发掘,出土了汉代时期的木质简牍。此发现在山西尚属首次,填补了山西同时期考古的空白,同时也将极大地丰富了秦汉研究的考古学资料。 该墓地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街道办店坡社区西侧700余米,西临东中环路、北临西太堡...
2018发掘一区全景。 西城门砖。 简牍。 竹编器。 出土文物。 井砖。 疑似津关遗址。 四川东部,渠县土溪镇城坝村内,徐婆婆已年近古稀。她的记忆中,村里人在田地里劳作时,总能挖出一些砖石、瓦片。对他们来说,这些碎片并无意义。碎瓦被丢在一边,一些相对完好的砖石则被村民利用起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直到十多年前一群考古队员到来,村子里的人才知道...
2018年4月至9月,考古文博学院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太原东山古墓祔葬墓M6实验室考古工作。项目于近日获得重大发现,出土大批西汉木质简牍。这是在山西境内,同时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首次发现简牍文物。本次考古还出土了成套漆奁盒与铜镜、琴瑟乐器组合、漆案、漆盘、漆耳杯、漆纚冠、铜印、玉印、串珠等珍贵文物。M6属于太原东山西汉墓葬群,主墓据推测可能属于代王及王后。 木简红外照片 考古...
衔远山、吞渠江,城坝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如同锁钥一般,扼住一条水上要道,从秦灭巴蜀到宋蒙之战,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令张飞进兵宕渠,与张郃战于瓦口。这场“五虎上将”对决“五子良将”的德比之战,张飞最终完胜,终结了曹操从宕渠南下进攻巴郡治所江州(今重庆)的念头。 鼓角争鸣之声远去,城坝遗址迎来了一轮又一轮考古发掘,这处川东地区目前尚存的历史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
2018年8月5日,濮阳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体验馆举办“走进古代书籍—简牍”体验课,来自南乐县近4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课堂上,讲解员讲述传说故事,让同学们了解了仓颉造字、文字的演变以及简牍的相关小知识,为激发同学们的参与性,本节课还专门设置了猜古汉字环节,同学们纷纷积极发言,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了解完简牍的相关知识后,为加深大家对简牍的理解,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老师又带领同学...
5月18日,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长沙简牍博物馆以本次博物馆日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为引导,以馆藏文物、特展文物为依托,策划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精彩有趣、“让文物活起来”的体验活动,包含“轻‘摹’淡写”、“趣味岩画”、与“岩画拓片”制作,三个活动均面向全体观众开放。 “轻‘摹’淡写”是结合今年博物馆日主题所作的竹简书写体验活动。由体验者扫描活动场地提供的任意一个二维码,得...
记者获悉,5月20日湖南国拍2018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将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开槌。彭玉麟、彭俊、谢振定、唐仲冕等一批湘军名人、湘籍进士、状元、探花的书画作品首次集中出现在本土拍卖会上。其中,彭玉麟书法对联更是难得一见。5月18日—19日,将在长沙美庐美术馆进行预展。 此次拍品600多件,以晚清民国湖湘文化名人书画和近现代湖湘文化名人书画两大部分组成。除了湘军名人、湘籍进士、状元、探花的书画...
陈振濂 简牍百态之二十三 简牍之所以成为学问,根基于19—20世纪之交西方探险家斯坦因、伯希和、斯文·赫定、大谷光瑞及各英、法、俄、日外国探险考古队等等在新疆甘肃探险活动所获取的资料群。当时被发现的汉晋简牍只有几千支,虽然引起社会各界轰动;但几千支残简,仍不足以构成一个“学”的规模。当时王国维、罗振玉编的《流沙坠简》,也只是依靠斯坦因的简牍考古材料编撰而成,并非第一手资料。直到百年以来,尤其...
对简牍书法的线条用笔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我们今天是从汉代石刻的书法史背景出发,认定相对于石刻的斧凿之迹呈现出浑朴厚重而言,汉简书法的线条必然应该是轻捷迅速自由佻达的。今天众多的汉简书法家的理解和表达,都是这样的取向。观众也是这样接受的。 但这几乎是一个绝大的误区。 如果深入分析当时的“前书法史”形态,我们会看到截然相反的印象。前文字时代即刻符图画时代姑且不论。从有系统文字的殷商甲骨文时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