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4年7月7日,在位于安徽阜阳市颍泉区西湖农校西北侧一建设工地出土了一方清代墓志铭。青石质,方型,由上部墓铭与下部墓志扣合而成,盖铭两石周边皆设窄边框,刻卷草花卉纹。墓盖篆书“皇清待赠省吾连六公墓志铭”,志文楷书17行,每行38字左右,通篇墓志790余字,较为详细地交待了以省吾公连加善为中心的阜阳连氏家族史及生平事迹等诸多史实,为研究清初阜阳历史文化提供了可靠而详实的一手资料。为研究方便,兹据...
福建漳州平和窑址自20世纪80年代经大规模发掘陆续出土大量文物,在“南澳1号”水下考古中,也出水大量的平和窑瓷器,其产品有青花瓷、五彩瓷、素三彩、青釉、白釉、黑釉等,以青花和五彩为主。 平和窑五彩瓷是在已烧成的白瓷上,以铜、铁、钴、锰等矿物颜料描绘图案纹样,然后经750℃——850℃窑火第二次入窑烧成,呈现红、绿、黄、蓝、紫、孔雀绿等绚丽多彩的颜色,以红彩为主。通常情况下,每一件作品并不一定五色...
记者从山西省长治市文物旅游局获悉,该市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在长治一中图书馆发现一套珍贵善本、清代康熙年间内务府印制的四色套印本《古文渊鉴》。据考证,该书是清代官方套印本的开山之作。 《古文渊鉴》 图片由长治市文物旅游局提供 此次发现的《古文渊鉴》共六十四卷,每卷前皆有本卷目录,其雕镌、套色、刷印皆极精工,朱、墨、黄、蓝四色鲜明艳丽,代表了清初内务府多色套印技术的高水平。 据史料...
《古文渊鉴》 图片由长治市文物旅游局提供。 记者17日从山西省长治市文物旅游局获悉,该市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在长治一中图书馆发现一套珍贵善本、清代康熙年间内务府印制的四色套印本《古文渊鉴》。据考证,该书是清代官方套印本的开山之作。 此次发现的《古文渊鉴》共六十四卷,每卷前皆有本卷目录,其雕镌、套色、刷印皆极精工,朱、墨、黄、蓝四色鲜明艳丽,代表了清初内务府多色套印技术的高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激起了人们对杭州无限的遐想。杭州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自古备受文人雅士、巨商大贾的青睐。明末清初时期杭州与苏州并称为江南的两大都会。其中以杭州为中心,把太湖南端的杭、嘉、湖平原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联系了起来,再通过异常密集的水运商路,使江南各地的商品都涌向杭州,再通过大运河输送到国内各地。杭城经济由此而逐步兴盛。 经济的发达...
清初“四王”由于受明董其昌——扬南抑北理论的影响,一直以元四家为经典,对传统山水画的技法梳理、归拢作出了独特的理解与实践,对后世的山水画影响至今不衰。王原祁曾道: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曾记有人这样认为:当这个社会以文人为中心转动的时候,文人的审美就显得特别重要。清皇家对“四王”偏爱与提倡,使得“四王”一直以来以文人画正统面目显示后人。 当然,不可否认,“四王”后代层层相袭,单纯的不敢逾越,...
古代山寨瓷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马未都 祖籍山东荣成,生于北京。著名收藏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山寨文化并非今而有之,山寨行为在古代就有,比如粉彩。粉彩是中国陶瓷所有品种中出现最晚的一个品种,能够看出它的明显意图——它在模仿某一种东西,即模仿珐琅彩。按照今天大家能接受的文化概念讲,历史上它就是“山寨”。珐琅彩是外来文化,清代初期被引入中国,首先是皇宫里的人喜欢,...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备受文人雅士、巨商大贾的青睐。明末清初,作为与苏州并称江南两大都会之一的杭州,把太湖南端的杭、嘉、湖平原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联系了起来,杭城经济由此而逐步繁盛。当时杭州“五方辐凑,无窥不售。盖物盛所聚,何必自其地产哉!”特别是夹城巷一带四达之衢,市廛(chán)殷阜,肩摩踵接。城市规模得以不断扩大,内外衙巷...
宜兴窑项圣思款紫砂梅花诗句杯,清初,高3.8cm,口径6.5cm。 杯花瓣口,以梅根为柄,梅枝干为托。紫红色砂泥。外口沿刻写行书 “远声霜后树”,字体刚劲古拙。 该杯以梅为型,构思巧妙,借梅之寓意表现文人的品质。 项圣思,清代著名紫砂艺匠,擅长制作桃实杯、梅花杯等玲珑精巧的文玩用品,技艺独绝,后世仿品极多。来源:藏瓷网
明末清初画家高俨《春山秀色图》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这幅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高俨《春山秀色图》立轴,纵174.4厘米,横150.5厘米,绢本设色;画右题款:“丙午冬月为黄太夫人寿,高俨。”丙午年为清康熙五年(1666)。 画面构图左简右繁、远虚近实,远方云烟苍然,近处景象繁复,显得井然有序。只见左边只有数峰山脊,虚实皆有,斧劈刀削般地坚挺壁立,与画面右方巍峨的崇山峻岭形成强烈的反差,也...
长松羽士图 清初四僧石涛、八大、石谿、弘仁以卓然不群而垂誉后世,而这四位中的弘仁与同时代的名家相比,其风格与正统派“四王”的追摹古意迥异,又有别于石谿的苍浑老辣,八大、石涛的跃动奇纵,更不同于龚贤的浓墨沉重,而是独具洗练简逸,苍劲整洁。 弘仁(1610-1663年)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出家后,名弘仁,号渐江学人,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明朝灭亡后,入武夷山为僧,云游各地后回歙县,住西...
清“四王”曾以取古人之法、师古人之心、求古人之神,影响画坛200多年。直到民国时期,以张大千等为主的海派画家的出现与活跃,渐渐取代了“四王”显赫的声势与地位,他们“褒四僧”、“贬四王”的审美取向和个人趣味一直影响到当今的画坛。但不可否认,清“四王”对中国画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步入21世纪后,他们的作品在海内外市场上大放异彩,值得藏家关注。 所谓的“四王”,是指明末清初活动于江南地区,...
明末清初仿青铜器浮云纹白端砚 这方明末清初白端砚,长20、宽13.5、高3.8厘米;长方形造型,四周为适度等宽的阳雕边框,砚堂因长期使用自然凹陷;围绕一字形砚池隆起的边框上,线刻仿青铜器浮云纹饰。值得一提的是,上端池壁上巧妙地凿了两根石柱,富有变化的风格以及它优美的线条和恰到好处的比例关系,使该砚古拙生动,韵味无穷,突显了砚雕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审美情趣。全砚虽有深入肌理的大面积墨绣掩盖和几百...
吴历《泉声松色图》 纸本,纵64.6厘米,横38厘米。同样是分远、中、近铺设,层次分明。山峦层层叠嶂;溪水,曲行贯穿;树木,更加苍劲。整个画面,以凝练的笔法,展现出山水间、自然界的浑重拙朴、深醇沉郁的气韵。皴法繁密,明暗分明。较之前面两幅,笔力显得更加雄浑,墨色更加酣畅,色彩对比更加强烈。整个画面,上上下下,有众多房屋,而不见人影;有桥梁,却无人来渡;除水声外,不见人声,不闻鸟鸣,一切处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