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20日,辽宁省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消息称,始建于300多年前的清初豫亲王府遗址修缮开放。 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多铎以骁勇善战著称,是努尔哈赤生前最喜爱的儿子,乾隆皇帝称其“实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据沈阳市文物专家赵晓刚介绍,2012年7月,考古人员在沈阳中街发现一处清代遗迹,出土了清亲王级别才可使用的绿釉...
蚰龙耳炉,双耳形简如龙。究其源渊,可溯至上古。考夏、商、周青铜礼器,有簋一种,敞口圈足,两侧对称双耳,古称“饕餮耳”或“龙耳”。经过唐宋金银器、陶瓷器之继承改制后,其双耳简化为环状圆柱之体,即为蚰龙耳炉。 该器通高20.5厘米,重13450克,其中主炉口径27.8厘米,炉座直径28.6厘米;铜质精良,炉腹饱满圆润,沉雄霸气;炉与座浑然一体;款识“大明宣德年制”,为宣德炉标准款识;在北京翰海2...
从高处远眺桐木岭遗址中的冶炼单元。邓霞摄 11月8日,记者跟随考古专家实地探访了位于湖南桂阳县的桐木岭冶炼遗址。该遗址已揭露面积约2000平方米,发现一个焙烧功能单元和两个冶炼单元。专家初步推测,这是一处开始于明末清初、废弃于清代中晚期的炼锌遗址。 今年7月-9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等单位对桂阳县境内的10处炼锌遗址展开专项调查,并对其中保存较好的桐木岭遗址、陡岭下遗址进...
在中国画史上指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弘仁四人。称“新安派”。四人被称为清初“新安四大家”,也称“海阳四大家”。是明末清初山水画流派之一。以安徽歙县人弘仁(渐江)、休宁人查士标、汪之瑞和孙逸为代表。因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夥县一带古属新安郡,故被称为“新安四家”。弘仁之画,萧疏高简;查士标之画,用笔爽利,气韵荒寒;孙逸之画,闲雅轩畅,蔚然天成;汪之瑞之画,落笔如风雨,四家之画各具特色。
在“清初六大家”中,吴历的画风、人格和品行都是别树一帜的,也是惟一在布局、明暗等方面吸收了西洋画法的山水画大师。 吴历一生致力于山水画艺术的探求,他师从画坛宗师王时敏和王鉴,吸收了元代杰出的山水画家王蒙和吴镇的特点,在澳门生活时则从西方绘画中得到灵感,博采众长后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气韵高雅、皴染工细的画风,因此受到名震朝野的王翚和王原祁的大力推崇。 吴历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
在“清初六大家”中,吴历的画风、人格和品行都是别树一帜的,也是惟一在布局、明暗等方面吸收了西洋画法的山水画大师。 吴历一生致力于山水画艺术的探求,他师从画坛宗师王时敏和王鉴,吸收了元代杰出的山水画家王蒙和吴镇的特点,在澳门生活时则从西方绘画中得到灵感,博采众长后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气韵高雅、皴染工细的画风,因此受到名震朝野的王翚和王原祁的大力推崇。 吴历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
4月18日,记者从正安县文物管理部门获悉,该县一陈姓家族在迁移祖坟过程中,出土了数十件文物。近日,该家族将全部文物上交给国家。据介绍,这批文物多数为银器。 今年初,正安县安场镇的陈氏家族为配合修建播州大道,动手迁移一处祖坟。该处祖坟为陈氏从外地迁居至此的第三世祖陈学诗及妻合葬墓。 4月13日,陈氏家族后人在举行过隆重的告祭仪式后,打开了墓葬,发现了古墓内有大量的陪葬品,包括陶器、银发簪、银挖耳...
这对清初期铜胎彩釉描金童子掐丝珐琅座摆件(见图),高23.5厘米,材质优良、做工精湛,造型生动,均由圆雕塑铜胎彩釉描金童子像和四方形铜胎掐丝珐琅台座两部分组成,其中圆雕塑铜胎彩釉描金童子像是摆件的主体。 铜胎彩釉是金工与漆艺相结合的艺术品,以铜制其胎,彩釉髹其表,将二者巧妙结合。描金是用本金(金粉)或亮金(金水)在瓷面上描饰装饰纹样或配合其他装饰作边线或金地使用。该摆件的主体圆雕塑铜胎彩釉描金童...
平陵,一般由广阔平坦的原野和高低起伏的丘陵组成。较之高山大川的雄奇险峻,平陵之地山环水抱,空旷幽雅,更具一种妩媚景色。如果将平陵山水景物融入画中,通过笔墨的渲染,展现出来的那种景致意韵并不比高山奇峰、飞瀑流泉所构成的山水逊色,反而多了一丝柔媚与婉约的风情。只见在一片疏旷的平陵之地,山丘静穆,林木萧萧,亭屋轩敞,水波平静,小桥横跨于水上,平添出几分村居人烟的生气……一缕悠然的风景,充盈在一幅距今已有...
“禹王宫建筑群在西南地区同类建筑中具有代表意义,有较高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5日,重庆潼南区杨尚昆故里管理处副主任敬博告诉记者,耗资460万元的禹王宫建筑群修缮项目经过大半年的修复,现已整体竣工,并通过了当地文物局的验收。 坐落于双江镇北街的禹王宫,始建于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为清代穿斗式、抬梁式砖木结构古建筑,占地12216平方米,建筑面积2556平方米,内含关帝庙、张飞庙...
“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中国民间传说,明末清初张献忠兵败四川,曾经“江中沉银”,大量金银财宝沉入江底,但具体地点成谜。 近日,一批权威考古专家聚集四川眉山市彭山区,基本确定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为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这再次引发人们对张献忠“宝藏”的关注。 张献忠是陕西延安人,崇祯三年(1630年)在米脂参加农民起义,号称“八大王”。1643年后,张献忠占据武昌、长...
清初六大家(含清四王):在中国画史上指王时敏(烟客)、王鉴(元照)、王翚(石谷)、王原祁(麓台)、以及吴历(渔山)、恽寿平(恽南田)。尤其以“四王”的画风,称盛于清代画坛。同时,他们都是宫廷画家,提倡师法左人。王时敏为清代画坛之首,王 是他的学生,王鉴和王时敏是同乡,并属亲族。王原祁是王时敏之孙。康熙九年进士,曾供奉内廷,充当画谱总裁官。这“四五”提倡摹古,笔法超凡,功力极深。吴历和王 同学于王时...
奇才四僧 四僧是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绘画史上名噪一时的绘画流派,由于画派成员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和渐江(弘仁)皆为僧侣,故名四僧。 当时北方清廷奉“四王”画格为正统,江南地区却出现一批富于个性的画家,他们与北方宫廷“四王”崇尚摹古的画风有很大出入,“四僧”乃当中表表。他们出家为僧,多抱有强烈的民族意思,其中石涛、朱耷更为明宗室后裔。四僧借画抒发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
清代初年和尚画家之多,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极其罕见的。除“四僧”之外,著名的和尚画家还有弘智、自扃、普荷、七处、珂雪、智舷、诠修、超揆、超弘等人。在一个短时期内,涌现这么多的和尚画家正是政权鼎革时势所造成的。“遗民”和“遗民画家”出现较多的时代,往往是中国周边少数民族替代中原汉族政权的时代,如金与北宋、蒙元与南宋的相替。满清替代明王朝亦复如此,所不同的是,除了政权的替代之外,还多了一道衣冠易制,特别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